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在南海海盆取了26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样。通过沉积成分分析,得知南海深海盆沉积物主要有碎屑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矿物、角闪石、锆石、锐钛矿、石榴石、电气石等);生物碎屑(硅质生物、钙质生物、鱼牙、鱼骨、骨针、骨刺

  • 标签: 碎屑矿物 柱状样 生物碎屑 火山玻璃 白云母 锐钛矿
  • 简介:生物源碳酸盐是海洋沉积的组成部分,在深海更是如此,钙质软泥约占大洋面积的一半、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深海造碳酸盐生物与浅海不同,主要不是底栖生物而主要是浮游生物,其中以浮游有孔虫、颗石藻、浮游软体动物翼足类、异足类等主群最多。当生物碎

  • 标签: 碳酸盐沉积物 环境意义 钙质软泥 方解石补偿深度 翼足类 浮游有孔虫
  • 简介:南极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属中新生代褶皱带,大面积分布巨厚的中新生代火山岩系,主要为钙碱性安山岩类和玄武岩类及一些花岗岩侵入体。局部出露三叠系基底沉积地层。由于南极半岛的地质和岩石特征可与“一衣带水”的南美安第斯山区相对比,因此,人们通常称其为安第斯南极半岛褶皱带。

  • 标签: 南极半岛 锶同位素 岩石特征 大面积分布 中新生代 褶皱带
  •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矿床的形成与水圈演化的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的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的富氧特征地球水圈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的。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的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的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的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

  • 标签: 富氧水圈 沉积硫化物矿床 还原环境
  • 简介:蛭石矿物是我国的优势非金属矿种.本文从蛭石矿物的柱撑改性和对环境污染的吸附性入手,系统综述了蛭石矿物的柱撑方法及改进方法;有机柱化剂在蛭石矿物层间域中的排布;蛭石矿物的柱撑机理以及蛭石矿物对重金属离子和毒害性有机污染吸附特性.为拓展蛭石矿物的应用提供了较详尽的资料.

  • 标签: 蛭石 柱撑 插层 污染物
  • 简介:河口区的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的毒害性有机污染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的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区毒害有机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的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的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及有机污染在河口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口 毒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生态效应 生态平衡 生物机体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水热条件下配合水解及可逆与不可逆反应王玉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配合水解,可逆与不可逆,实验研究水解作用是水参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天然矿物大多是不可逆反应的产物。红海海底现代沉积铁矿是...

  • 标签: 配合物水解 可逆与不可逆 实验研究
  • 简介:底质特征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所必需的重要依据。沉积的物质组成是底质特征的主要内涵之一。陆架区海底沉积是由不同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热液源和自生源)物质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各种不同来源的物质,特别是陆源物质在混合源沉积中的绝对份额或...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定量方法
  • 简介: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沉积V/(V+Ni)特征李双应,金福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230009)关键词V/(V+Ni)比值,缺氧环境,二叠纪,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的缺氧沉积,近年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3]。这一方面是因...

  • 标签: V/(V+Ni)比值 缺氧环境 二叠纪 下扬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