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神农滑雪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采用3S技术,对滑雪场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等指标量化计算及比较分析,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及将造成的敏感生态问题.结果表明,评价区自然系统的生物量将减少430.26t,平均净生产力降低为881.55g/m^2·a,项目建设不会改变林地的模地地位,其对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强的调控能力.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3S技术 生态影响评价 景观生态 生态完整性 敏感生态问题
  •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宁乡”铁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地区中泥盆统信都组中。主要围岩为一套由粘土和粉砂组成的岩石。绿泥石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含铁矿物,它们常以鲕粒形态出现,彼此紧密共生。过去认为绿泥石鲕粒与赤铁矿鲕粒一样,是在一种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直接沉积产生的;因而对它的研究较少。现今工作表明,它并非在沉积阶段形成,而是一种成岩期的产物。

  • 标签: 鲕粒 沉积阶段 中泥盆统 砂组 含铁矿物 粘土矿物
  • 简介:广西“宁乡”铁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中。含铁岩石主要为硅酸铁质岩和氧化铁质岩。含铁矿物主要为绿泥石、褐铁矿及赤铁矿,次为菱铁矿与黄铁矿。它们多组成鲕粒及鲕粒间的填隙物。其中以绿泥石鲕粒与赤铁矿鲕粒为主,二者紧密共生。前人认为两种鲕粒都是在动荡动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的,所不同的是一个位于较浅水的氧化环境,另一个则在较深水的还原环境。现今研究表明,它们均非在动荡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而是在沉积期后的成岩过程中形成,并且彼此间有着成因的联系,即绿泥石鲕粒产生在前,赤铁矿鲕粒是由它转变产生的。

  • 标签: 鲕粒 填隙物 沉积形成 成岩过程 沉积期 中泥盆统
  • 简介:目前,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等^[1,2]。然而,这些方法分析重金属时,需经过王水消化口’或者混酸分解^[4]等前处理,过程复杂,周期长,测试费用高,并且对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 标签: 重金属分析 农田土壤 X荧光光谱 测定法 便携式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