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岩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其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笔者于1987年会同云南地科所吕伯亚等同志,在滇南边陲阿莫山发现了具典型岩浆作用标志的电岩。通过室内外工作研究,就电岩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 标签: 岩浆作用 因论 工作研究 钠长石 变火成岩 滇南
  • 简介: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 标签: 长春地质学院 地质系 晶体光学 光学学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 地矿部
  • 简介:为探讨东昆仑东段牦牛山组安岩的年代及其成因,对克合特一带牦牛山组底部安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2.5±8.6)Ma,表明安岩及牦牛山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与柴北缘阿木尼克山牦牛山组流纹岩相似,具高SiO2、K2O及K2O/Na2O,富集Cs、Rb、Ba及Th、U、LREE等特征,负铕异常明显,可能为地壳中角闪岩经部分熔融及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东昆仑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形成本区及柴北缘牦牛山组酸性岩浆,同时也意味着东昆仑同柴北缘地区已进入海西-印支期构造旋回。

  • 标签: 牦牛山组 英安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东昆仑
  • 简介:为了揭示小兴安岭-广才岭地区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和突破找矿瓶颈,对区域成矿金属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Mo-Ag-Au-Cd,可以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分形分析确定主成矿元素Pb-Zn-Mo-Ag的异常下限,基于Suffer和Mapgis软件建立元素异常分布图显示,异常区与已知大多数矿床套合,Pb、Zn、Ag异常高值带与其所在区域北西向次级断裂展布方向一致,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也存在密切的关系。Au异常主要沿燕山晚期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展布,这些元素异常高值带与地质体套合较好的区域均为成矿有利区。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共圈出找矿靶区4处。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小兴安岭-广才岭及其类似地区的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金属元素分布 因子分析 分形分析 找矿预测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