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铅同位素在沉积学和古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碳酸盐的含铅量甚微,给铅的化学分离、富集和同位素质谱分析带来困难,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本实验经过反复、深入探索,合理地制定了碳酸盐铅同位素样品制备的实验流程。通过对22件灰岩、白云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表明该实验流程稳定可靠。

  • 标签: 化学沉积 碳酸盐 铅同位素 实验流程
  • 简介:生物源碳酸盐是海洋沉积物的组成部分,在深海更是如此,钙质软泥约占大洋面积的一半、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深海造碳酸盐生物与浅海不同,主要不是底栖生物而主要是浮游生物,其中以浮游有孔虫、颗石藻、浮游软体动物翼足类、异足类等主物群最多。当生物碎

  • 标签: 碳酸盐沉积物 环境意义 钙质软泥 方解石补偿深度 翼足类 浮游有孔虫
  • 简介:俯冲带是地球表层碳返回地球深部的唯一方式,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沉积酸盐深部地幔再循环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有:沉积酸盐是否可以返回深部地幔;沉积酸盐返回地幔的形式及返回的最大深度;沉积酸盐岩在俯冲过程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同位素分馏以及碳酸盐岩在俯冲带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评述。

  • 标签: 深部碳循环 沉积碳酸盐岩 金刚石 碳酸岩
  • 简介:现代海洋中的硫酸盐矿物和海水硫酸盐本身常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因而可根据现代蒸发岩的硫酸盐同位素来判断古环境。据李任伟[1]引用Holser和Kaplan及格里年科的资料报道,海相蒸发岩及其所反映的古海洋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只在较狭窄的范围内变化,现...

  • 标签: 陆相咸化湖泊 硫酸盐岩 硫同位素 沉积环境
  • 简介:本文以上海市苏州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形态分析法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Zn、Cu和Hg的含量变化与形态分布,初步探讨了沉积特点,为苏州河底泥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样品中Zn、Cu、Hg的含量均接近或高于生物有影响水平;Zn、Cu分别主要存在于有机态和Fe-Mn氧化物态中,可交换态中含量较少;Zn、Cu、Hg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变化为:沉积物表层重金属含量较低并略有起伏,中部较高,底层较低。

  • 标签: 重金属 形态分析 河流沉积物 苏州河
  • 简介:深海泛指由半深海斜坡(200~2000m水深)至深海(2000~6000m水深)的广阔海域,充填于其中的古代沉积记录由于缺乏原地的实体化石和其它指相标志,使其对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古地理重建产生了困难。古代深海沉积中极丰富的遗迹化石可为阐明古生态环境寻找...

  • 标签: 遗迹化石 沉积体系 古代深海
  • 简介:1.概况:在南海海盆取了26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样。通过沉积物成分分析,得知南海深海盆沉积物主要有碎屑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矿物、角闪石、锆石、锐钛矿、石榴石、电气石等);生物碎屑(硅质生物、钙质生物、鱼牙、鱼骨、骨针、骨刺

  • 标签: 碎屑矿物 柱状样 生物碎屑 火山玻璃 白云母 锐钛矿
  • 简介:为查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床的沉积环境,本文选取瓮安磷矿区和开阳磷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稀土元素和铁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的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黄铁矿,显示重稀土亏损、无铈异常的特征,δ^56Fe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范围(分别介于-0.33‰~0.27‰和0.1‰~0.54‰之间)。瓮安上磷矿层和厦安磷矿床、英坪磷矿床的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铁氧化物,δ^56Fe在~0‰附近,具明显的负铈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方面,瓮安上磷矿层呈现出"帽子"型的配分特征,厦安磷矿床类似于现代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英坪磷矿床类似于热液的稀土配分模式。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在还原的沉积环境中形成;厦安上磷矿层、厦安磷矿床及英坪磷矿床形成于氧化的沉积环境。

  • 标签: 磷矿 氧化还原环境 铁矿物 稀土 铁同位素
  • 简介:计算机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建立各种地学数据库。随着地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仅靠在局部的描述性研究,已难以完成对全球性地质事件的深入探讨,需要地质工作者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全球性的对比研究,开拓一条定量研究的道路,使地学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地球演化的规律。数据库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 标签: 地学数据 地质学研究 地球科学研究 地质工作者 地质事件 定量研究
  • 简介: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在我国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及老变质岩...

  • 标签: 沉积岩铜矿床 有机聚矿作用
  • 简介: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礁丘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储层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赋存体。过去对它的研究仅限于浅海透光带中的礁体,并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成因模式:生物礁、丘灰岩是一种生物成因的岩石,具有原地生长的生物骨架,由群体生物生长组成的格架捕获、粘结、障积了碳酸盐的颗粒、灰泥等物质充填于骨架之间形成的岩石。生物礁丘的生长需要一个比较严格的外界条件。现代碳

  • 标签: 碳酸盐岩 热水喷溢作用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 标签: 花岗岩化 变余沉积 岩石学特征 地壳活动 褶皱发育 深大断裂
  • 简介:华南地区热水沉积建造发育,在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反映了热水沉积的多样性。该地区的热水沉积作用具有相对确定的演化特性,并与许多金属矿床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标签: 热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华南 沉积建造
  • 简介:1.研究意义自在大洋和海槽中观察到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以来,该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地球化学、矿床学和沉积学的新理论生长点之一。各国学者虽已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研究了现代及地史时期的热水沉积矿床,积累了一大批数据,但还缺乏一套有效的地质地球化学判别标志。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滇西发现了陆相热水沉积矿床,但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海、陆相热水

  • 标签: 陆相热水沉积 判别标志 协变图谱
  • 简介:南极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属中新生代褶皱带,大面积分布巨厚的中新生代火山岩系,主要为钙碱性安山岩类和玄武岩类及一些花岗岩侵入体。局部出露三叠系基底沉积地层。由于南极半岛的地质和岩石特征可与“一衣带水”的南美安第斯山区相对比,因此,人们通常称其为安第斯南极半岛褶皱带。

  • 标签: 南极半岛 锶同位素 岩石特征 大面积分布 中新生代 褶皱带
  •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水圈演化的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物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的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的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的富氧特征地球水圈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的。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的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的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的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

  • 标签: 富氧水圈 沉积硫化物矿床 还原环境
  • 简介: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污染物汇集的主要区域之一.对2006年春季在福建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内采集的柱状样进行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2006年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表1).……

  • 标签: 海岸湿地 重金属 泉州湾
  • 简介:  以硫酸钡(重晶石)形式存在的钡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碳酸钡(毒重石)形式存在的钡矿床,在世界上并不多见.然而,在扬子地块北缘的大巴山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广泛发育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1-3].本文运用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大巴山一带寒武纪大型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的沉积环境进行示踪研究.……

  • 标签: 重晶石矿床 毒重石矿床 有机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大巴山
  • 简介:  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REE矿床,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该矿床成因一直是中外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曾先后出现过多种成因观点,而赋矿白云岩(H6~H8)的成因则是争论的核心问题,水成/火成、同生/后生的争论迄今未休.……

  • 标签: 白云鄂博 碳酸盐脉状体 流体包裹体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