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物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包裹体,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流体(液体和/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温度、化学组分和大气成分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海水/盐湖水体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直接、精确、定量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和CH4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分子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2分子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量;293.15K时,高岭石对CO2吸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CH4在CO2分子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2分子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相互作用;随着孔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2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和CO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分子后体系总能量和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2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吸附为典型物理吸附,而对CO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氢键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CO2和CH4在黏土矿物赋存机理以及CO2驱替CH4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岭石 吸附位 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风化和酸不溶物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风化分解,主量元素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为查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床沉积环境,本文选取瓮安磷矿区和开阳磷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矿物学、稀土元素和铁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黄铁矿,显示重稀土亏损、无铈异常特征,δ^56Fe显示出一定变化范围(分别介于-0.33‰~0.27‰和0.1‰~0.54‰之间)。瓮安上磷矿层和厦安磷矿床、英坪磷矿床磷块岩中含铁矿物为铁氧化物,δ^56Fe在~0‰附近,具明显负铈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方面,瓮安上磷矿层呈现出"帽子"型配分特征,厦安磷矿床类似于现代海水稀土配分模式,英坪磷矿床类似于热液稀土配分模式。瓮安下磷矿层和开阳磷矿床在还原沉积环境中形成;厦安上磷矿层、厦安磷矿床及英坪磷矿床形成于氧化沉积环境。

  • 标签: 磷矿 氧化还原环境 铁矿物 稀土 铁同位素
  • 简介: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

  • 标签: Re-Co-Au-Ag元素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浮选过程 德兴铜矿
  • 简介:一直以来,寄存在橄榄石自形晶中熔融包裹体被认为是代表了初始熔体岩浆珠滴,可以从岩浆喷发所经历近地表过程中完好保存下来。然而,对于熔融包裹体内被捕获熔体来源,则一直存在多种观点:(1)代表了地幔中熔体组分最新再平衡;(2)记录了岩浆通道系统相互作用;(3)代表局部、颗粒尺度溶解-反应-混合过程。

  • 标签: 橄榄石 熔融包裹体
  • 简介:认识驱动太古代地壳形成和分异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垂向构造过程(地幔上涌)相对于水平构造过程(如俯冲作用重要性,是地球科学领域一个根本性、高度争议科学问题。由于O同位素可在岩石和液态水低温反应过程中发生分馏,其为精确限定上地壳岩石循环和再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研究工具。近日,《地质学》杂志报道了西奥大学JohannesHammerli团队关于上述问题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太古代 麻粒岩 克拉通 黄石 证据 锆石
  • 简介:上地幔地震波速度和衰减横向变化(耗散应变能)有望用来提取地球内部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温度、主要元素组成、熔融分数和含水量。但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物理性质表示,则需要对影响地震波传播微观机理有一个深刻理解。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羟基)能够显著影响矿物岩石地震波特性,但还需要更多实验研究来量化这一影响。

  • 标签: 地震波传播 上地幔 特性 氧化还原 橄榄石 矿物岩石
  • 简介:为探讨湖光岩玛珥湖溶解氧(DO)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玛珥湖DO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环境因子对水体中DO时空分布影响。结果显示,玛珥湖DO以及各环境因子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季节性差异。夏秋季表层和底层DO差值高于冬春季。冬季,DO值总体较高,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夏秋季节,水深较深区域出现明显"氧跃层",并在底层存在DO低值区。不同区域,各层次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与表层相似,最大值出现在冬季(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水温及水温热力分层是影响DO含量关键因素,同时DO含量受到浮游植物活动影响。

  • 标签: 溶解氧 玛珥湖 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氧跃层
  • 简介:Ba同位素由于具有在低温环境中分馏特性,相比放射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可以更好地示踪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再循环物质。研究表明沉积物与蚀变洋壳具有明显不同Ba同位素组成(沉积物富集来自重晶石Ba),使得Ba同位素成为研究表层与地幔储库间物质交换有力工具。

  • 标签: Ba同位素 沉积物 再循环 上地幔 深部动力学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地球和月球岩石具有相似的难熔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但是月球岩石却有比地球地幔亏损挥发性元素并且富集这些元素重同位素,这表明月球经历过挥发分丢失。但是在丢失过程中是否平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平衡目前仍然存在疑问。

  • 标签: 铬同位素 挥发分 月球 生后 冷却 元素含量
  • 简介:为了研究西沟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对西沟钼矿床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沟钼矿床矿体主要以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类分布于太华岩群内,少量长石-石英脉型,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是主要矿石矿物,方解石和石英是主要脉石矿物;含矿方解石具有较高Sr、Ba和稀土含量,稀土元素及其特征值具火成碳酸岩组分特征,与黄龙铺矿田碳酸岩脉型钼矿床相似;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源或上地幔,成矿过程中有少量壳源物质或地下水参与。研究认为西沟矿床为石英-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

  • 标签: 西沟钼矿床 方解石 稀土元素 碳、氧同位素 幔源物质
  • 简介:通过磷在金属相和硅酸盐熔体间分异情况可以限定行星核幔分异时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本文综述了磷在金属相和硅酸盐熔体间分配过程两个基本模型,总结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对磷在金属相和硅酸盐熔体间分配系数(Dp^met/sil)影响。通常,Dp^met/sil会随氧逸度增加而明显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硅酸盐熔体组分变化可达三个数量级,随着金属相中硫和碳含量增多而减小。现有的实验研究主要基于地球硅酸盐组分和低压力条件,将磷分配系数模型应用到更多类地行星核幔分异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组分、更高温压条件下实验结果。

  • 标签: 分配系数 金属相 硅酸盐熔体 核幔分异
  • 简介:为进一步厘清西秦岭阳山金矿带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带内广泛出露、本身有矿化花岗斑岩岩脉中大量存在独居石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中独居石既有岩浆成因,也有热液成因。在背散射图像上,显示清晰成分分区独居石颗粒具有封闭U-Th-Pb同位素体系,具有模糊或不规则成分分区独居石则具有开放U-Th-Pb同位素体系。本文研究成果可作为选择合适独居石颗粒进行有效U-Th-Pb同位素定年矿物学基础。

  • 标签: 阳山金矿带 独居石 热液活动 背散射图像 U-Th-Pb同位素体系
  • 简介:为厘定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71.8±2)Ma,代表中侏罗世岩浆活动;锆石εHf(t)值为12.88~15.26,显示出新生地壳特点。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石英闪长斑岩具有高SiO2(64.99%~67.51%)、K2O(1.84%~3.22%),低MgO(0.67%~0.93%)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和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和重稀土元素。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岩石产于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火山弧环境。此外,岩石具有相对高Sr、Ba含量、无Eu负异常,表明源区无斜长石明显残留;且较低Mg^#值,低Cr、Ni含量和较低εHf(t)值,均表明其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

  • 标签: 拉萨地体南缘 闪长岩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新特提斯洋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岁月,年仅34岁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A/CNK为1.01~1.15,具有较低Sr含量,Rb/Sr值较低,为0.12~0.36。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相对富集,Sr元素则呈现出较为明显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Hf、P亏损,La、Ce、Nd、Sm、Zr等呈正异常而明显富集。岩体稀土总量为238×10^-6~105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值为39.85~192.16,δEu=0.64~0.92,δCe=0.89~1.0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为杂砂岩,形成于陆内汇聚一推覆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太阳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