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三塘湖盆地马7井是一口稠油井,在对该井进行测射联作过程中,二开期间稠油自溢流压曲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波形曲线,与常见的压降曲线有着显著的区别,且流压与流温曲线形成了刚好相反的曲线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流压流温曲线的形成与地面温度变化有关.因此,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增温降粘的方式来提高厚油产量.

  • 标签: 三塘湖盆地 稠油 温度 产能 流动压力 地面温差
  • 简介:针对稠油井测试工艺存在的问题,对稠油井测试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认为用液氮可以控制压差.测试选APR工具,测试管串不下检漏压力计,割缝筛管改为打孔筛管,可以提高稠油在管串中的流动速度,提高参数计算准确率.改进后的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 标签: 稠油井 测试工艺 割缝筛管 浅层 现场应用 压力计
  • 简介:冷家油田是辽河油田的稠油主要产区,地质构造复杂,油层埋藏较深,产特稠油和普通稠油,以蒸汽吞吐热采为主要采油方法.在该区采用常规压裂和砂面分层等压裂工艺对稠油井压裂8口.其中成功实施特稠油井压裂5口,解决了稠油开采注汽难的问题,取得较好压裂效果.首次实施的CO2泡沫降粘压裂试验取得成功,为该区块稠油冷采探索开创了新途径.

  • 标签: 压裂工艺 油层 埋藏深度 地质构造 稠油油田
  • 简介:针对渤海油田稠油井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出砂、垂直管流黏阻大流动困难、PVT取样成功率低、计量误差大等难题,从射孔、防砂、控温、取样及计量工艺优化等方面细化研究,形成了由稳岩控砂射孔诱喷技术、井下测试管柱控温技术、稠油PVT取样技术和稠油测试配套计量技术组成的普通稠油井冷采测试工艺。该工艺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配合合适的诱喷压差提高油层渗流能力,联合井筒保温和加热技术降低原油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优化取样器放置位置和取样时机,采用具有压力补偿功能的单相取样器保证取样准确性,配备可加热式的25m^3计量罐实现精确计量。渤海油田蓬莱31-X1井现场应用表明,取样压差仅为0.925MPa,取样合格;采用螺杆泵排液求产,80r/min时日产油52.84m^3,130r/min时日产油89.28m^3;四次开关井均取得了合格的压力数据资料。该工艺为类似稠油油田产能释放及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渤海油田 普通稠油 试采 射孔 控温 取样
  • 简介:深裸眼井中途测试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现场施工时对工作经验的依赖性强.本文以塔里木盆地的亚肯3井为例,对深井裸眼中途测试施工的工艺设计、影响施工成败的主要因素以及容易发生的故障和解决办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标签: 超深井 裸眼井 钻柱地层测试 工艺设计 故障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原油流动性差使得L16油田难以取得合格的地下含气原油样品,无法直接掌握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流体性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统计分析40个国内主要稠油油藏脱气原油黏度和气油比,回归出二者之间的对数关系式。根据L16-3井脱气原油黏度计算L16油田地层原油的气油比为8.67m3/m3。结合室内原油复配实验,进一步得出地层含气原油的饱和压力约为3.77MPa,黏度约为10299mPa·s。发现带气顶的L16油田原油饱和压力远小于地层压力(11.4MPa),存在与经典油层物理理论相悖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深度调研比对,结合L16油田的自身特点,认为L16油田在长期的油水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形成具有封隔作用的沥青壳,从而将油藏形成的气顶与原油隔离开来,使得天然气难以回溶至地层原油内。表现为虽存在气顶,但原油的饱和压力却远低于地层压力,最终合理地解释了油藏流体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

  • 标签: 气顶 超稠油 气油比 饱和压力 沥青壳
  • 简介:最近几年来,对浅表地质知识的兴趣持续增长。解决环境、工程和水文地质的问题需要许多高分辨率物探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小于两三米深度近表材料进行成像和特征描述。对于现代浅层物探技术来说,获取浅层高分辨率图像是一个主要的复杂问题。在浅深度内,探地雷达(GPR)是最可信赖的非破坏方法。但是,近表层材料常出现严重制约GPR穿透深度的因素,如高导电性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高分辨率地震浅层反射法或许能成为一种可行的高分辨率成像的替代方法。了解近地表地震波现象和陆上资料采集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使该方法能采集到浅至60厘米P-波的反射波。但是,目前很少考虑到浅——浅层S-波的反射地震学问题。

  • 标签: 浅层地震 物理勘探 调查研究 超浅层SH-波 反射波 高分辨率地震超浅层反射法
  • 简介:川东北地区气藏埋藏深度大,气藏压力温度较高,流体成分复杂,在大斜度、深井中完成增产措施则进一步增大了施工难度。震荡压裂酸化技术在川东北地区成功运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气井底层深部渗流区域,增加泄油气面积、提高了单井产能。

  • 标签: 川东北地区 震荡压裂酸化 大斜度 高温 超深井 应用
  • 简介:斜井、浅井是在特定条件下为适应油气勘探工作而打的特殊井,这类井的测试一直是人们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就大斜度井、浅井测试成功的关键环节作简要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大斜度井 封隔器 自由点 井测 油气勘探 测试管柱
  • 简介: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奥陶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钻遇放空漏失率高,易漏易涌,普遍井深超过6000m。高压油气井、漏失井井控风险高,尤其是穿换井口或整改井口作业,油井处于无控状态。高风险作业时应用封堵式井控技术将油气层进行临时封堵,确保了井控安全。针对不同井况,目前有K-1桥塞封堵井控技术、RBP可取式桥塞封堵井控技术和临时封堵管柱井控技术等三种成熟封堵技术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了作业安全隐患。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封堵 井控 超深井 封隔器
  • 简介:由于水平井井深、水平段长、井眼条件差、通井管柱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通井管柱与完井管柱匹配度低、通井时效过长、通井管柱下入困难,增加了井控风险和作业成本。针对通井困难这一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分析了通井扶正器、通井管柱底部扶正器组合(BHA)和送入管柱对完井管柱安全入井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的个性化通井优化方案,即加长单扶通井,双扶通井BHA优化和增加送入管柱加重钻杆数等优化措施,为深超长裸眼水平井完井管柱的顺利入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 通井 完井管柱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 简介:随着勘探开发领域的生产范围不断提高,深井和深井的地层测试工作成了我们测试工作人员攻克的技术难关。最近我们华北测试公司测试队在冀中地区苏4—6井进行了5″卡瓦单封隔器测试作业,在井深、高温,高压力情况下。工具下井5次,成功率和优质率均达100%。这在我公司成立以来所测试井中是首创纪录。这口难度较高的原占机试油井。用3DH—F320占机进行试油,试油5个层次,纯测试施工时间只用了16天,平均

  • 标签: 超深井 封隔器胶筒 优质率 冀中地区 卡瓦 地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