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深水区(大于500米)是一个未成熟的新领域,但发现了近500亿桶油当量,其中,超过一半是1995年以来发现的。这些资源中只有20%左右被开发,开采的还不到5%。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发现的油气储量占了大多数。90%是在浊积岩中,时代主要为第三纪。在深水中待发现的剩余储量的保守估计值为1000-1500亿桶油当量。1985年以前,全球深水区勘探成功率为10%左右,但此后由于墨西哥湾和西非的惊人成功,平均成功率约30%。

  • 标签: AAPG年会 世界 深水油气探区 斯科舍盐区 哥伦布盆地
  • 简介:1980年代中期一晚期,埃克森勘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并发现了多个大油气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埃克森勘探公司开始实施积极获取勘探区块的战略,及早参与所识别出的高含油气潜力盆地中勘探区块的公开投标。埃克森美孚从一个在安哥拉海域刚果盆地没有任何勘探区块的公司迅速变成了拥有安哥拉最大深水勘探区域的公司。15区块属于安哥拉政府提供的第一批深水招标区块,以埃克森关孚的子公司安哥拉(15区块)埃索勘探公司为首的一个承包商集团中标了该区块,该子公司为经营者。首先在重要的区域采集了2一D地震资料,然后又采集了4000km。的高品质3-D地震资料用于构造走向带编图。1997-2002年间钻了一些初探井,在500-1400m的深水区域获得了13个新发现。该区块估计拥有35×10^8桶油当量以上的可采石油储量,此外还有巨大的待发现潜在资源量。该区块的石油重度为24°~35°API。基松巴(Kizomba)大油田由四个油气发现构成,它们分别是洪古(Hungo)、乔卡霍(Chocalho)、基桑吉(Kissanje)和迪坎kL(Dikanza),其可采石油储量超过20×10^8桶。每一口发现井都钻遇了多层叠置的优质深水河道砂岩,油一水界面受构造溢出点、裂缝渗漏以及顶密封失效的控制,油柱高度近1000m。油层位于海床面之下500~1900m。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北倾的大型构造都是渐新世-中新世伸展构造作用及伴生的阿普第期盐运动的产物,这些构造运动以中中新世至近代的底辟作用而终结。西倾的大型河道复合体边缘的储集岩相的尖灭和上超构成了油藏的侧向封闭。上覆废弃河道岩相或前积斜坡页岩构成了顶部封闭。储集岩的时代为早-中中新世,主要是在中、下陆坡河道复合体中沉积的浊积岩和相关的岩屑流,储集�

  • 标签: 勘探区块 深水区 安哥拉 大油田 构造-地层
  • 简介:非洲目前已进入世界油气勘探的前列,勘探活动达到了以往30年所未有的水平。自2000年以来,世界三分之一的油气发现都位于非洲。非洲大陆为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以及小型独立石油公司提供了机遇。

  • 标签: 深水 储集体 跨国石油公司 非洲大陆 油气勘探 油气发现
  • 简介:针对目前深水区油气勘探缺乏足够钻井资料的问题,提出利用地震速度谱数据结合等效深度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与传统的利用地层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不同,该方法使用地震瞬时层速度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不仅可以反映地层压力的横向展布趋势,同时还能刻画在一套地层内部的压力垂向变化。孟加拉扇深水区X区块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地层压力预测要求。

  • 标签: 异常压力 地震瞬时速度 地震速度谱 地层压力预测
  • 简介:特瑞顿(Triton)能源公司在赤道几内亚海域所发现的塞巴(Ceiba)油田,使南大西洋中段(图1)的地质特征和油所勘探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塞巴油田所处的地区曾为油气工业界所忽视,但IHS能源集团的研究曾将其列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探区。

  • 标签: 南大西洋 非洲 巴西深水区 塞巴油田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在墨西哥湾,分布广泛的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群(Wilcox)深水扇沉积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有关其与对应的陆上同时代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浅海相储层的关系,人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采用一个大规模的三维地震数据集(8500km2,我们研究了未经勘探的得克萨斯州海岸带第三系下段的构造和地层,这个海岸带区域从古大陆架边缘下倾方向大约96km处延伸至深水油气发现上倾方向322km处。在马塔戈达湾(MatagordaBay)附近推断的整个古新统至上始新统层段都识别出了海底峡谷,但本次研究的重点是最年轻的海底峡谷。这些海底峡谷一般是3~4km宽、200~500m深。主下切谷的轴向大都是沿陆坡向下,但也有一些存在分叉现象。早期的盐构造运动似乎产生了不规则的古大陆坡地貌,陆坡的坡度被改变,从而影响了沉积物流动路径。从古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海底峡谷沉积复合体处于大陆坡的中段到下段,位于威尔科克斯群陆架边缘峡谷体系的正下倾方向。虽然这些海底峡谷并不是都一定与上倾方向上的陆架边缘峡谷连在一起,但它们属于墨西哥湾西部边缘一带大规模峡谷沉积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复合体担当了已成功地进行过钻探的深水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群浊积岩油气储层的沉积物输送通道。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得克萨斯州陆架区的勘探前景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墨西哥湾古新世到早始新世的古地理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海底峡谷 墨西哥湾 油气储层 早始新世 深水区 大陆坡
  • 简介:2005年秋天,BP公司委托美国费尔菲尔德工业公司(FairfieldIndustries公司)对深水墨西哥湾地区的Atlantis油田进行了一次大型宽方位测量。此次测量的目的是用P波进行宽方位盐下层成像。陡崖底部的冲沟使海底地形变得相当复杂。浅部盐体覆盖了大部分测量区,并在陡坡处的海底筏行,形成很大的速度差。该区水深在Sigsbee陡崖上方为1300m,下方为2200m。

  • 标签: 地震测量 宽方位 盐下层 深水 节点法 BP公司
  • 简介:Marathon公司在安纳波利斯的Halifax南部350公里处的NovaScotia大陆架上G-24深水初探井中发现了天然气。该井在几个层中钻遇了厚约30.5米的纯产气层。根据2377号勘探许可证,该井钻到水深1710米处,将暂时废弃以确保在以后重新返回已钻井眼。

  • 标签: 安纳波利斯 大陆架 油气潜力 油气勘探
  • 简介:最近在Veracruz盆地一个处于开采中后期气田进行的地震勘探,提供了研究深水砂岩储层(由浊积瓣与河道复合体组成)岩石性质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用常规的层与时窗提取属性技术,成功地使储层的几何形态显像。根据几套地层单元,我们描述和绘制了多次试验和选择的直接烃类显示图。测井曲线上的含气砂岩与阻抗的突然下降有关。在此次研究中,根据地震资料,一种多属性分析用来预测纵波(伪声波)。用两种技术去测定统计数字:线性回归和概率神经网络(PNN),(Hampson等,2001年;Leiphart与Hart,2001年)。由于训练PNN在目的层作出较为成功的拟合,所以这两种技术产生了很好的预测结果。在Rayner,Hunt和Gardner方程的基础上产生纵波速度来计算孔隙度。孔隙度数据体的计算结果导致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变化范围的定量估算。

  • 标签: 盆地 孔隙度 砂岩储层 数据体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 简介:巴西东南部坎普斯盆地的巴拉库达(Barracuda)和龙卡多尔(Roncador)特大油田属于1990-1999年间全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储层为硅质碎屑浊积岩,储量估计有40×10^8桶油当量。这两个油田分别位于深水区和超深水区,水深范围600-2100m。巴拉库达油田发现于1989年4月,发现井为4-RJS-381井,水深980m。油田面积约157km^2,水深范围600-1200m,储层为第三系浊积岩,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含油砂岩包裹在页岩和泥灰岩中,油藏以地层圈闭为主。油田地质储量为27×10^8桶,总可采储量分别为:渐新统油藏6.59×10^8桶,始新统油藏5.80×10^8桶。巴拉库达油田与卡拉廷加(Caratinga)油田因地理位置接近而予以共同开发。开发方案结合了试验生产系统(2002年10月停止运转)和永久性生产系统(安装实施中)的使用。试验生产系统于1997年投产,采用浮式采油、储存和卸油(简称FPSO)固定开采装置,永久性生产系统则预计于2004年的下半年投产,整个开采系统包括20口采油井和14口注水井。原油和天然气的装卸和处理均由处理能力为15×10^4桶/日和480×10^4In^2/d天然气的FP—S0装置进行。2006年将达到峰值产量。龙卡多尔油田发现于1996年,发现井为1-RJS-436A,水深为1500-2100In,油田油气储量巨大(地质储量92×10^8桶,总可采储量为26×10^8桶油当量),储层为上白垩统(麦斯特里希特阶)浊积砂岩。该油田发现井数据证实:总有效厚度为153m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油藏被页岩夹层分割成5个主要的层位,仅有最上层可见地震振幅异常,其余4层与页岩夹层有明显区别的声阻抗,因而未见振幅异常。油藏的评估表明原油油质不一(18°~31.5°API)、油藏结构复杂,其外部几何形状为东部和北部下倾、西部和南部尖灭,圈闭为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

  • 标签: 大油田 深水区 盆地 巴西 油藏结构 生产系统
  • 简介:本文运用临界锥角楔体力学理论,论述了尼日尔三角洲前缘冲断系统在高孔隙流体压力诱发的软弱底部滑脱面上发生的变形。与大多数造山褶皱带相比,尼日尔三角洲虽呈现出相似的岩石性质,但其锥角(海底坡度角与底部滑脱面倾角之和)却异乎寻常的低。低锥角表明尼日尔三角洲的底部滑脱面异常软弱,这反映了底部滑脱面所在的前三角洲相阿卡塔(Akata)组页岩具有高孔隙流体压力(λ≈0.9)。软弱的底部滑脱带对尼日尔三角洲深水褶皱带的构造型式有重大影响。因超压而变软弱的阿卡塔组页岩在背斜中心和前缘冲断层上盘发生了塑性变形,发育了剪切断弯褶皱和滑脱背斜,它们构成了这一深水褶皱带的主要构造圈闭类型。此外,低锥角楔体还导致了背冲断层带的广泛发育,同时出现了对这一深水褶皱冲断带有分隔作用的大面积相对半变形区。本文在论述底部流体压力升高对尼日尔三角洲深水构造影响的同时,也将临界锥角楔体理论推广运用到了被动陆缘背景。

  • 标签: 尼日尔三角洲 孔隙流体压力 褶皱冲断带 构造型式 压力升高 底部
  • 简介:我们将根据底栖有孔虫所做的古水深分析与二维和三维的地震地层解释结合起来,来理解卡那封盆地早第三纪晚期一晚第三纪早期的层序边界和海泛面的主要地震不连续面的成因意义。前积层序主要是多生境碳酸盐沉积,它可以被分成5个北西向的前积的斜坡沉积层序和19个准层序。随着中新世中期以后的强烈的冲刷作用,斜坡沉积前缘从平滑变为明显锯齿状。一旦冲沟出现,就会成为斜坡沉积前缘沉积物分布的集中地点。由于底积层相对欠缺沉积物补偿,因此在较低的斜坡和盆地中冲积裙不发育。小规模的变异性表明多相的沉积物散布在整个斜坡水道中。沿着走向,叠置在前积上的沉积物搬运从渐新世晚期的西南向转变到晚中新世中期的东北向,表明了印度洋东南部环流的重要重组。明显的地震不连续面代表了浅的古水深地层段和大陆架的海泛。以岩溶地貌为特征的部分陆架相露头与外陆架上的中到外浅海的古水深是同期的。前积发生在斜坡逆牵引超过100m的陆架古水深处,而不是沉积至海平面。因此,在卡那封盆地北部,斜坡前缘的上超不是海岸相,斜坡沉积对海平面变化的敏感度是低的。

  • 标签: 古水深 斜坡 海平面变化 陆架 海泛 碳酸盐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