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水合物是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平衡体系中形成的,根据室内实验结论,预防水合物形成的方法就是降低井筒内天然气压力或提高采出天然气的温度。井下节流工艺原理是将地面气嘴移到井下产层上部油管内,使天然气的节流、降压、膨胀过程发生在井筒内。通过井下气嘴节流,降低气嘴上部天然气压力,破坏水合物的生成条件,达到防治水合物生成的目的。研制的气井活动式井下节流器的作用如下,

  • 标签: 井下节流 节流器 活动式 气井 天然气压力 水合物形成
  • 简介:胜北—盐家地区被陈南、胜北和罗西断裂分为3个区域,不同的断层活动时间和强度对区域的影响也不同。沙四段早期,盐家—胜北地区整体呈退积序列;沙四段晚期,盐家、胜北地区沉积有差异。其中,盐家地区地层整体北高南低,砂砾岩体仍然呈退积序列;根据断层活动不同,胜北断层上升盘地层分为北高南低台阶式和反向洼斗式两种;胜北断层下降盘的沉积形态及储层分布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砂砾岩体 退积序列 反向洼斗 胜北、陈南断层 东营凹陷
  • 简介:本文是在前人四十多年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地质学及其相互关系,将花岗岩地区的构造、岩浆、热液、铀成矿活动进行了排序。本区火山活动之后存在四次酸性、基性岩浆活动;存在早期(150Ma以前)挤压向晚期(140Ma以后)拉张裂陷转化的构造格局;伴随岩浆、构造活动,有两次面状、两次带状碱交代活动;并存在早、晚两期五个阶段的铀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岩 活动序列 铀矿化 岩浆 构造
  • 简介:利用微地震事件的空间-时间分布,为一套产油气的密西西比系页岩估算了压裂作业前、后的渗透率。在压裂作业开始时,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指明了可导致水力裂缝发育的非线性孔隙压力松驰。这样就有可能应用Dinske等(2008)的方法来估算压裂作业前、后这套页岩的渗透率。水力裂缝周围这一原始页岩层的渗透率约为4×10^-5达西,而水力裂缝自身的渗透率约为1达西。对于水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作了估算。微地震事件位置与能量的比较表明,产生了水力裂缝的微地震事件其能量要大于在压力向围岩扩散时所发生的事件。孔隙压力扩散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与天然裂缝的方位十分一致。

  • 标签: 渗透率 估算 页岩 地震活动 地震事件 水力裂缝
  • 简介:本文论述了粤北地区火山活动之后的岩浆活动特征以及其与铀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在火山活动(J3)之后出现深源酸性、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为深源浅成同熔型花岗岩浆和幔源基性~中基性岩浆系列,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拉张环境;早期铀矿直接受火山期后酸性岩浆和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控制,而晚期铀矿则间接与火山期后岩浆活动有关,且早期铀矿与深源浅成帽峰式花岗岩同时、同地及同源产出,而晚期铀矿的铀源也主要来自帽峰式花岗岩体。

  • 标签: 后火山岩浆活动 铀成矿 构造环境 两期铀矿
  • 简介:通过对大南湖地区煤田资料的整理,结合野外踏勘、钻探施工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解决了原煤田资料中层位划分不准确等问题,从而解决了大南湖地区地层对比,进而研究了侏罗系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及后期构造活动特点,明确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

  • 标签: 地层 层序划分 沉积演化 构造
  • 简介:国际石油贸易收入早就主要取决于石油出口业务。现在仅就能更多地开采和出口烃类原料的石油跨国公司来简略地谈一谈这些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做法。众所周知,通常我们是不会使用原油的。会把原油卖给生产石油产品的厂家,批发零售公司把石油产品出售给最终用户得到的收入会大大超过仅限于出口原油所得到的收入。

  • 标签: 投资活动 国内市场 俄罗斯 消费 油气 开发
  • 简介:以产铀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演化及铀矿化成因特征为基础,将中央亚洲活动带中砂岩型铀矿分为5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对其产出构造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特征、主要找矿类型和含矿层位。

  • 标签: 铀矿化类型 分布规律 矿化特征 西北地区找矿
  • 简介:本文分析了流体诱发的微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同时显示了从这种地震活动速率中可以提取哪些油藏和震源信息。我们假定流体注入诱发的微地震事件是由孔隙压力张驰的扩散作用引发的。我们改进了有关流体诱发微地震活动速率的现有公式,这是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导出了一个方程式,它根据震源和油藏参数描述了微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然后我们提出,为了描述流体注入停止后所诱发地震事件的时间分布,可以将描述天然余震发生频率的著名的Omori定律应用于由流体诱发的微地震。即使在地震学中,Omori定律特征P值的控制参数仍在探讨中。本文为流体诱发地震活动确定了P值的控制参数,并指出哪些震源和油藏参数可以由P值分析重建。最后,我们将本文提出的理论应用于合成数据集和FentonHill(1983)的实际数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油藏描述 诱发 地震活动速率 受激 岩石
  • 简介:Ek-Balam油田是墨西哥坎佩切湾海上一个较大的油气田。该构造是由于多期盐构造活动及其所伴随的拉伸作用而形成的。盐向构造核部迁移起始于侏罗纪一早白垩世,一直持续至中新世。一些较大的侏罗纪一早白垩世正断层将体罗纪盐层断开。虽然Ek-Balam构造附近有一些东倾的断层,但大多数断层向西倾。有些断层后来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再次活动。一系列晚白垩世断层将Ek构造和Balam构造分割,使得该构造东部下掉。第三纪断层与盐体的持续抬升有关,其相对于中央隆起呈对称展布。地震时问剖面、白垩纪角砾岩和启莫里支阶三维深度模拟以及平衡构造横剖面为Ek-Balam构造提供了精确、详细的构造几何形态及断裂模式的资料。在白垩纪角砾岩层中,许多断层具小幅度下落且沿倾向不连续。然而,启莫里支阶顶部被不同时代的断层切割,许多断层具明显的下落,且延展较长的距离。详细的构造几何形态和断层样式可用于识别Ek-Balam油田内的构造分隔块和启莫里支阶储层和牛津阶储层中的次生圈闲。

  • 标签: 构造活动 拉伸作用 盐层 油田 伴随 正断层
  • 简介:中新世威特马塔盆地沉积在北部外来岩体构成的活动基底之上,该活动基底侵位在晚渐新世地层中,并成为新西兰北部会聚板块的一条新边界。威特马塔盆地经历了构造和重力驱动弱变形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形成构造的典型实例出露在奥克兰以北50kin处的阿帕劳阿半岛东部,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弱成岩变形构造——介于软沉积变形与硬沉积变形之间,是一种被忽略的变形构造。石英含量较少的浊积岩层序为一套增厚的沉积序列:D1期滑动同沉积下降;I)2期大型深层滑移及大范围低角度剪切作用,伴随有香肠构造及碎裂地层的产生;D3期逆冲断裂及褶皱反映了以南东向为主的构造迁移;D4期反方向的冲断裂与褶皱;D5期叠加褶皱和左旋剪切作用;D6期大角度断层。变形层序显示出,伴随着沉积物及构造埋深的增加,构造单元的连续或间断向东南方向的迁移。到D3期,松软的沉积物变成了低强度的固结岩。但是,由于压实强度仅约5MPa,所以,直至现今,这套岩层还是弱固结岩,其它沉积盆地中,类似这样的弱固结岩的变形作用肯定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伴生主动汇聚板块边界和具有未成熟烃源岩的地区。

  • 标签: 沉积变形 构造活动 盆地沉积 叠加褶皱 浊积岩 中新世
  • 简介:传统的对控矿层间氧化带的研究往往偏重于铀及其相应的伴生元素(Se、Mo、V、Re、Ga等)的地球化学行为,而对常量元素中非变价元素如:Si、A1、Na、K等研究还很不充分。事实上,层问氧化作用过程中,随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水一岩反应的进行,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Eh、pH、温度等必然会友生显著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或多或少地总会在成矿主岩中最常见的元素如:Si、Al、Fe、Na、K的地球化学行为上显示出来。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含有上述元素的矿物上的一系列的变化,并最终导致元素含量上的改变。

  • 标签: 铀矿 层间氧化 常量元素 伊犁盆地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所“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项目把全球划分为一个多层次的地理和地质单元系列,以便于组织、评估和划定评价区域。这些单元由大到小分为大区、地质、总油气系统和评价单元。大区用作组织单元,地质用作确定优先次序的手段。大区和地质并不是主要的评价实体,但是评价结果在这个层次上进行汇总。

  • 标签: 地质调查 油气评价 油气系统 单元 地理 划分
  • 简介: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开发了一种基于带的强大而系统的勘探方法,可用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这种方法与油气系统模拟相结合,可以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带勘探的早期高效快速识别“甜点”。油气系统模拟可以用于预测页岩地层中油气类型及数量、吸附气含量以及对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增产处理等非常重要的地质力学性质。上述参数图又可以转化为油气生成、滞留和孔隙体积等要素的成功几率图,这些图件可以与诸如进入区块的可能性和揭露目的层所需的钻探深度等非地质因素相结合。这些基于带的图件都用概率单位表示,因而通过简单的相乘即能获取带的总体成功几率图,从而圈定甜点的位置。相似的方法也可用于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本文中,我们以北美页岩油和页岩气带为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例子中既有资料丰富的阿拉斯加北坡的页岩带,又有资料比较少的美国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页岩带,而亚太地区许多含油气盆地更类似于后者。我们以实例说明,基于有限资料的油气系统模拟预测结果,与钻探和生产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了基于油气系统的地质资源量评价结果,再加上区带总体风险评估结果,油气公司就可以在非常规资源带勘探的初期根据存在经济可采油气资源的概率就区块收购做出决策。

  • 标签: 非常规油气资源 区带勘探 油气系统 资源评价 勘探方法 页岩地层
  • 简介:英国的北海经过30年勘探已成为成熟探。为了继续发现和开发储量基数较小的油气田,采用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地下成像质量。海底电缆(OBC)地震可以增强对上面有气体通道的油气田的成像。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有助于更好地确定底辟以下的陡倾勘探目标。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可以降低已探明成藏层带的勘探风险。定量解释方法(如地震反演)可用于详细分析成熟探的储集单元。高分辨率地球化学也有助于开展油藏内的描述。新钻井技术(例如多分支井)可以打开断块、层状油气藏或小型外围油气藏。钻井平台的大位移钻井在成熟探也很有效。适用于高压/高温和低能流体的远距离海底回接管技术,可以使偏远小油气藏的开发得以实现。壳牌勘探公司的多学科工作组在勘探/保留井设计和设备采办方面都已有了新的成功实践,从而缩短了油气田发现到首次投产的时间。创新的工程设计使小型油气田得到了开发。为了推动新技术在成熟探的应用,还需要在商业经营方面有创新实践。

  • 标签: 油气勘探 AVO 储集 叠前 定量解释 三维地震采集
  • 简介:本文主要是对略阳一勉县大断裂北侧找金提出讨论。南侧已突破,利用找金理论找到了煎茶岭式的大型金矿;北侧对白石沟至两河口之间141(又称坎子上)矿区铀-钒-钼-镍-银多条矿带进行了初步的金矿检查,作者在原有的资料基础上对金的富集理论与金、铀多元素相关矩阵的研究后,提出了综合找矿、综合分析,认为找金前景乐观,有可能发现金矿床与新类型。

  • 标签: 铀多金属矿 预富集 金矿床 综合找矿
  • 简介:1滨里海含油气。滨里海含油气大部分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乌拉尔州、占里耶夫州和阿克纠宾斯克州),小部分位于俄罗斯境内。整个含油气的分布面积为50万km^2,沉积岩最大厚度达22000m。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盐上层 碳酸盐岩 原油 油藏压力 沉积盖层
  • 简介:深水区(大于500米)是一个未成熟的新领域,但发现了近500亿桶油当量,其中,超过一半是1995年以来发现的。这些资源中只有20%左右被开发,开采的还不到5%。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发现的油气储量占了大多数。90%是在浊积岩中,时代主要为第三纪。在深水中待发现的剩余储量的保守估计值为1000-1500亿桶油当量。1985年以前,全球深水区勘探成功率为10%左右,但此后由于墨西哥湾和西非的惊人成功,平均成功率约30%。

  • 标签: AAPG年会 世界 深水油气探区 斯科舍盐区 哥伦布盆地
  • 简介:伊朗将很快提供24个油气进行石油勘探,但这不能满足2010年500×10^4桶/日的产量目标。伊朗表示到2010年末,伊朗的石油产量将达到450×10^4桶/日。

  • 标签: 石油勘探 油气区 伊朗 私营 石油产量
  • 简介:1980年代中期一晚期,埃克森勘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并发现了多个大油气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埃克森勘探公司开始实施积极获取勘探区块的战略,及早参与所识别出的高含油气潜力盆地中勘探区块的公开投标。埃克森美孚从一个在安哥拉海域刚果盆地没有任何勘探区块的公司迅速变成了拥有安哥拉最大深水勘探区域的公司。15块属于安哥拉政府提供的第一批深水招标区块,以埃克森关孚的子公司安哥拉(15块)埃索勘探公司为首的一个承包商集团中标了该区块,该子公司为经营者。首先在重要的区域采集了2一D地震资料,然后又采集了4000km。的高品质3-D地震资料用于构造走向带编图。1997-2002年间钻了一些初探井,在500-1400m的深水区域获得了13个新发现。该区块估计拥有35×10^8桶油当量以上的可采石油储量,此外还有巨大的待发现潜在资源量。该区块的石油重度为24°~35°API。基松巴(Kizomba)大油田由四个油气发现构成,它们分别是洪古(Hungo)、乔卡霍(Chocalho)、基桑吉(Kissanje)和迪坎kL(Dikanza),其可采石油储量超过20×10^8桶。每一口发现井都钻遇了多层叠置的优质深水河道砂岩,油一水界面受构造溢出点、裂缝渗漏以及顶密封失效的控制,油柱高度近1000m。油层位于海床面之下500~1900m。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北倾的大型构造都是渐新世-中新世伸展构造作用及伴生的阿普第期盐运动的产物,这些构造运动以中中新世至近代的底辟作用而终结。西倾的大型河道复合体边缘的储集岩相的尖灭和上超构成了油藏的侧向封闭。上覆废弃河道岩相或前积斜坡页岩构成了顶部封闭。储集岩的时代为早-中中新世,主要是在中、下陆坡河道复合体中沉积的浊积岩和相关的岩屑流,储集�

  • 标签: 勘探区块 深水区 安哥拉 大油田 构造-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