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翟光明,何文渊/石油学报,2004,25(1)对国内外古隆起区成功的勘探实践及塔中古隆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彩的油藏类型造就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施工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发现大油田目标定可实现。陆缘和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金之钧,汤

  • 标签: 油气勘探技术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 简介: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西端,北接几同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邻大西洋。总面积111,37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20平方公里。拥有200海里无国际争端海域,大陆架水深200米,海岸线长537公里。沿海平原和中部丘陵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

  • 标签: 利比里亚 油气勘探 政治 经济 外交关系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本专著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阐述了油气民评价过程的内在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是从局外人的角度考察该过程的。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论述对该过程的主动干预--过程控制。我们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过程的参与者。

  • 标签: 油气勘探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 简介:英国的北海经过30年勘探已成为成熟探区。为了继续发现和开发储量基数较小的油气田,采用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地下成像质量。海底电缆(OBC)地震可以增强对上面有气体通道的油气田的成像。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有助于更好地确定底辟以下的陡倾勘探目标。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可以降低已探明成藏层带的勘探风险。定量解释方法(如地震反演)可用于详细分析成熟探区的储集单元。高分辨率地球化学也有助于开展油藏内的描述。新钻井技术(例如多分支井)可以打开断块、层状油气藏或小型外围油气藏。钻井平台的大位移钻井在成熟探区也很有效。适用于高压/高温和低能流体的远距离海底回接管技术,可以使偏远小油气藏的开发得以实现。壳牌勘探公司的多学科工作组在勘探/保留井设计和设备采办方面都已有了新的成功实践,从而缩短了油气田发现到首次投产的时间。创新的工程设计使小型油气田得到了开发。为了推动新技术在成熟探区的应用,还需要在商业经营方面有创新实践。

  • 标签: 油气勘探 AVO 储集 叠前 定量解释 三维地震采集
  • 简介:胜利探区济阳坳陷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坳陷勘探目标中复杂隐蔽油气藏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勘探形势向勘探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隐蔽油气勘探技术,进一步完善识别小砂体、小断块、古潜山等复杂隐蔽地质体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已成为油田勘探工作者近期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济阳坳陷该类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已初步形成的关键勘探技术系列,列举了典型隐蔽油气藏的成功勘探实例。

  • 标签: 济阳断陷盆地 隐蔽油气藏 高精度地震勘探 测井解释 约束地震反演
  • 简介:本文概述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益。文章定量证明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所带来的环境状态的改善。分析了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说明了一些特殊的技术进步对环境改善的贡献。

  • 标签: 油气勘探开发 环境协调 污染物排放 先进技术 新增储量
  • 简介:在70年间,油气综合企业的发展是前苏联经营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苏共17次代表大会上曾提到建立“2个巴库”的任务,即在伏尔加及乌拉尔之间(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建立一个大型的油气开采综合企业。近年来,石油开采的发展已引起特别注意。大家知道,在伟大的国内战争胜利后的一个星期,1945年夏天,H.B斯大林在一次保卫国家安全的主要先决条件的公开演说中提出提高最重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还提到让石油产量达到一年60百万吨(1945年石油产量为20百万吨)。

  • 标签: 俄罗斯 油气勘探 地质勘探 含油气区 油气资源评价 地球物理工作
  • 简介:近年来世界油气地质理论应用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一方面为石油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促进地学领域各相关学科,如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学、地史学等学科的发展。

  • 标签: 地质理论 油气勘探 技术 世界 经济效益 石油工业
  • 简介:长期以来,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主要对象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一些岩石。而火山岩作为储层的研究较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和火山岩储层的不断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日本在这方面研究较多,他们把新生代火山岩作为潜在的油气储层。某些油田还出现在深部中、新生代火山岩中。这些火山岩储层的特点是产层厚,产率高,储量大。

  • 标签: 油气勘探开发 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层 新生代火山岩 沉积作用 油气储层
  • 简介:运用计算机技术、形象地、量化地恢复地质剖面的古构造.是地矿部石油物探研究所一项新的科研成果。这种古构造恢复人机交互系统,为正确解释地质剖面,分析含油气盆地提供了实用工具。科研人员在总结、分析前人多种古构造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在人机联作工作站上使用刚体旋转、

  • 标签: 油气勘探技术 古构造恢复 恢复系统 新成果 地质剖面 人机交互系统
  • 简介:近几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油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已广泛地运用于油气勘探中,为研究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的成藏期,成藏期次,注入演化史。油气运移和地质的构造运动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手段,并解决了油藏地球化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国外一些新的油气田的发现中包裹体起到了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湿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了石西油田油气藏的成藏期,期次,油气源及注入演化史并详细地叙述了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油气生成 运移 演化 构造 油气勘探
  •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行业新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获取新许可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情形下,油气勘探策略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油公司认识到机会不等人,先获取新区,再花时间仔细研究新区,已逐渐成为油公司不得不考虑的优先选择。

  • 标签: 油气勘探 勘探策略 发生变化 竞争
  • 简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机。通过热对流和传导,地球中心有大量的热量不断地输送到地表。大多数在地球表层发生的大规模地质作用,它们的最终动力都是地热,例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在地壳中传导的一部分地热,已被用于推动使沉积岩巾的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地热,地球上就不会有自然生成的石油。因此,测量地热并了解它在地壳岩层中的传输机理对油气勘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球 油气勘探 地壳 地热 板块运动 地质作用
  • 简介:从1990年以来,以阿纳达科(Anadarko)为首的合作项目已经在阿尔及利亚的伯开恩(Berkine)盆地发现了超过2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自1986年项目开始实施,到1998年HBNS油田首次投产,共经历12年的经营历程。阿纳达科公司是1986年进入阿尔及利亚的,当时其前身潘汉德勒东方(PanhandleEastern)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SONATRACH,本文译为索那恰奇)签订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刚刚失败。那时,由于旧的石油法限制了合同的执行,许多外国公司都撤出了阿尔及利亚。阿纳达科却认为在伯开恩盆地存在一个储量丰富而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但由于地表沙丘和地下盐层的影响,使地震剖面难以识别,钻探难以开展。1990年1月,根据新油气法签订了一个产量分成合同,使阿纳达科有权勘探5百万英亩(2百万公顷)的土地,作为交换,阿纳达科要投入1亿美元的义务工作量。阿纳达科的首口探井经1991年11月的测试是口干井。此后对运移通道的研究以及新的二维地震数据的采集,使该公司在1993-1998年期间发现了9个重要油气田(单井自喷产量达到21,395桶/日)。自HBNS油田在1998年5月首次投产以来,原油日产量在3万桶至7万桶之间变化。随着其他油田的开发,到2003年原油日产量将超过30万桶。阿纳达科合作项目的成功应归于管理层的远大目标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对富有远景但尚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的深刻认识、项目的有利时机(在比较有利的新油气法出台前夕进入合同谈判)、与索那恰奇建立的良好关系、应用新技术(地震和钻井)以及履行长期的义务勘探工作量。未来的挑战集中在为了阿尔及利亚和外国投资者的共同利益,有效而及时地开发所发现的油气田。

  • 标签: 阿尔及利亚 投资 国际油气勘探 油气田开发
  • 简介:伊朗将很快提供24个油气区进行石油勘探,但这不能满足2010年500×10^4桶/日的产量目标。伊朗表示到2010年末,伊朗的石油产量将达到450×10^4桶/日。

  • 标签: 石油勘探 油气区 伊朗 私营 石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