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兰达-奥卡姆(Gograndag-Okarem)油气区位于土库曼斯坦西部里海盆地的东缘。从晚古生代到晚新近纪,南里海盆地的陆内坳陷经历了复杂的加积和裂谷作用,当时在周围的厄尔布尔士(Alborz)和科佩特山冲断带发生了碰撞造山运动。受挠曲加载和冷却作用的共同影响,盆地沉降速率很高,厚层高频三级层序的存在可以说明这一点。古阿姆河向西进积的大型上新世三角洲体系沉积了一套被称为红色群(RedColorGroup)的碎屑岩地层,厚度接近6000米。这一大型三角洲楔体最初可能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期(5.5Ma?)沉积的,同时在上新世和第四纪逐步由退积转变为进积。这一沉积体系大致和阿塞拜疆的产油层系是同位地层。晚上新世的滑脱构造是科佩特冲断带右旋横推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一系列平行的东北一西南向褶皱构造,其中四面倾伏的背斜聚集了油气。在已知的五个背斜构造带中,只有第一个和第二个获得了商业油气发现,而第三个构造带也有少量油气发现。解释认为,上、下红色组的多层叠置超压储层是在河控低能三角洲环境中沉积的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和洪积砂岩。根据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了厚度为100~150m的受气候控制的三级层序。发育良好的低位体系域(分流河道)沉积层是主要的油气产层,其上覆盖有海侵体系域的暗色页岩(最大洪泛面)(外陆架、前三角洲相)。虽然区内存在高位体系域砂岩(三角洲前缘相),但它们的油气潜力较小。其有效粒间孔隙度为16~27%,渗透率50~1000md,超压10.5~16.5PPg。成熟度研究表明,原地烃源岩未成熟,目前产油区生油窗顶面埋深大约是4000米。根据阿塞拜疆的研究,所推测的烃源岩为迈科普组(渐新统一下中新统)。泥火山、逆冲断层和顺应�

  • 标签: 土库曼斯坦 油气区 石油地质特征 三角洲体系 低位体系域 含油气系统
  • 简介:伊朗中东部地区巴斯(Tabas)地块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厚度很大,而且有很好的露头,这些地层对于认识中生代伊朗板块的演化至关重要。根据与基梅里(Cimmerian)构造事件有关的广泛分布的不整合面,把这套地层细分为几个重大的构造地层单元。和伊朗其他地区一样,这里岩性也有一次巨变,从中三叠统台地碳酸盐岩(Shotori组)转变为Shemshak群(诺里阶-巴柔阶)(Norian—Bajocian)硅质碎屑岩,这次变化反映了伊朗北部地区早基梅里期变形作用的开始。在诺里一瑞替阶(Norian-R.haetian)Nayband组海相地层沉积之后,在三叠系-侏罗系边界附近沉积了含煤的陆相硅质碎屑岩地层(Ba-e—Ha]i组),这次沉积相的变化发生在基梅里造山作用的主要隆起阶段。托阿尔一阿连阶(Toarcian—Aalenian)Badamu组凝缩灰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海侵,此后沉积的下巴柔阶Hojedk组的岩相和厚度都有很大的横向变化。中巴揉期挤压一中基梅里期拉张事件把这次构造活动推向了高潮。由此而形成的中基梅里期不整合面把Shemshak群和上巴柔阶一上侏罗统Magu(或Bidou)群分隔开来。此后Parvadeh组和Baghamshah组(Baghamshah亚群)在晚巴柔期一巴通期(Bajocian—Bathonian)发生了上超,其上超的原因是巴斯地块的沉降速度加快,而不是海平面上升,此后发育了大规模的台一盆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卡洛夫一启莫里支阶(Callovian-Kinmleridgian)Esfandiar亚群]。始于启莫里支期的断裂作用(晚基梅里期事件)破坏了碳酸盐岩体系,其上覆盖了启莫里支阶一提通阶石灰岩质砾岩(1imestoneconglomerate)、红层和蒸发岩(Garedu亚群或Ravar组)。晚三叠世一侏罗纪,伊朗北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岩相发育和地球动力事件序列基本上与之类似.这说明当时伊朗板块整体上为单个构造�

  • 标签: 侏罗系地层 中东部地区 伊朗 岩相 地块 相对海平面变化
  • 简介: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勘探成果显示,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预测难度大。以礁滩储集体特征识别、类型划分为目的,应用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奥陶系颗粒滩储层作详细研究。通过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在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相、裂缝、岩溶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开展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与评价。

  • 标签: 碳酸盐岩 颗粒滩储层 特征识别 塔中地区
  • 简介:2004年1~7月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尤地区开采凝析油141.7×10^6吨和144×10^8立方米天然气,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0.4%和6.6%。

  • 标签: 石油公司 俄罗斯 采油量 2004年 2003年 7月份
  • 简介:2004年1~7月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尤地区开采凝析油141.7×10^6吨和144×10^8立方米天然气,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0.4%和6.6%。

  • 标签: 石油公司 俄罗斯 采油量 天然气 凝析油
  • 简介:尔油田(Cantarell)发现于1976年,属全球大油田之一。该油田位于墨西哥湾南部的大陆架上,地处坎佩切大陆坡的中东部,距墨西哥坎佩切卡门城80km。坎尔是一个有22年开采历史的老油田,已生产了近78.61×10^8桶石油。它由4个区块组成,分别是阿卡尔(Akal),诺霍赫(Nohoch),查(Chac)和库茨(Kutz),其中最重要的区块是阿卡尔,含有90%以上的油田总石油储量。全油田共有223口生产井,采用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方式从上白垩统碳酸盐岩角砾岩中开采稠油和天然气。早在1990年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坎尔油田下面可能存在一个远景油气圈闭,但由于这个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品质较差,而且构造非常复杂,所以一直没有开展钻探。最终的勘探结果表明,新发现的锡希尔(Sihil)油田大大出乎人们对逆冲断块的预期,其石油储量比截止目前在这个地区所发现的任何逆冲断块油田的都要高。基于这一石油发现,Pemex勘探和生产公司(PEP)制定了一项勘探开发战略规划,对其它深层系断块开展研究,扩大油气储量。

  • 标签: 墨西哥湾 大油田 海域 石油储量 断块油田
  • 简介: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一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储层完全丧失储集性能。长7砂岩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

  • 标签: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有利成岩相带 合水-塔尔湾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院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下岩组滨浅海相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赋矿主岩为蚀变结晶灰岩、蚀变碎裂大理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及英安质凝灰岩。金矿化与碳酸盐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溶滤型,工业类型属微细浸染型。

  • 标签: 塔院金矿 地质特征 控矿特征
  • 简介:北沙雅隆起××构造的油气主要产于下古生界的奥陶系。根据前期相关资料,该区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十分广泛,有机质丰度高。储层以缝洞型为主,发育良好,其中礁滩孔隙型储层是塔河油田外围首次发现的新型储层,其孔隙度平均达4.87%,渗透率平均值达0.9×10-3μm2,是奥陶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储集层。它对塔河油田向南拓展将产生积极影响,构造特征为阿库勒凸起向西南方向延伸的斜坡上形成的一个残丘。该构造的断裂活动主要发生于印支——燕山期,它具有断距小、水平延伸短的特点,圈闭类型有不整合潜山型等。新型礁滩孔隙型圈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 标签: 塔北沙雅隆起 油气成藏条件 奥陶系 生油岩 生物礁
  • 简介:北隆起西部火成岩比较发育,岩石类型以基性喷出岩、酸性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石炭纪末期本区的岩浆活动开始,早二叠世晚期和晚二叠世早期是两个主活动期。火成岩岩性复杂,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可对比性差。本区基性、酸性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容易形成较好的储层,岩相上以火山口相和溢流相顶、底部位最为有利。北隆起西部火成岩储层可以分为Ⅲ种类型,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 标签: 火成岩 塔北隆起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 简介:恩河油田已开发一百多年,创立了一种从多层合采井中快速有效测算分层配产的方法。只应用少量容易得到的可用数据,包括完井数据、历史开采数据、砂层深度数据和油田井位数据;研制出一套周于鉴定修井作业备选对象和测算产量增加幅度的数据采掘手段,包括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文中列举出了这种方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恩河油田应用的一部分成功实例。

  • 标签: 油田开发 挖潜 加利福尼亚州 数据采掘 修井作业 回归分析
  • 简介:据《石油地质》2004年3期报道,已证明哥伦比亚上马达莱纳谷地有4个含油气系统。两个含油气系统位于Girardot次盆地,另两个含油气系统位于Neiva次盆地。在阿尔必和土仑期海泛滥事件期间,沉积的Villeta群下部的灰岩横向变为页岩,组成了该石油系列的主要生油岩。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哥伦比亚 谷地 2004年 石油地质 生油岩
  • 简介:在论述口坡组,组段划分、沉积演化及区域沉积相的基础上,提出中坝气田气藏成藏条件为:有利于生物发育的滩相带与生油岩类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排烃条件与古隆起配置适当,纵向上,多期成滩造就的粗结构岩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阔的储集空间。根据粒屑岩比率圈定了上寺、中坝和汉旺三条有利浅滩相带。进而在坳陷中段预测孝泉、新场和磁峰场构造,可望钻获类似中坝气田的浅滩型油气藏。在坳陷北段预测拍树咀、黎雅庙、瓦子垭、新桥场、中心镇构造和一些地震显示的隆起区、异常区亦可能发现类似的气藏。

  • 标签: 中坝气田 雷三气藏 相带预测 沉积相 坳陷 四川西部
  • 简介:近37年来,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因其在EOR和增产措施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普遍研究课题。酸化作业中,当层问存在渗透率级差时就是用泡沫促使酸转入低渗透层。人们对泡沫在低渗透岩石(1~10md)中的流动性质研究得比较少,主要因为注入过程中出现高压力梯度造成设备限制。本文讨论用9md烧结贝砂岩岩心在额定3500psi(24NPa)装置中进行的几个单岩心、恒定泡沫特征值、稳态泡沫流实验结果。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类型、泡沫特征值、液体和气体流速等因素以研究这些因素对泡沫流度、流度降低系数以及压力梯度的影响。为了模拟酸化过程中泡沫酸后的情况,每次实验先注泡沫,后注盐水,然后研究残余渗透率和泡沫稳定性。实验中泡沫特征值在.55%~90%之间,注入速度在5~25ft/d(1.5~7.5m/d)之间。发现所有稳态注泡沫实验中流度都有很大的降低。本文推荐一个称为残余指数的新参数以量化泡沫酸后的泡沫稳定性。残余指数是预测泡沫转向动态的关键,而且,当用无量纲参数如流度降低系数而不用流度进行比较时,得到的结果更相符。最后,把低渗透岩心实验结果同高渗透岩心进行比较以确定低渗透地层中产生泡沫的独特性。

  • 标签: 低渗透层 注泡沫 室内研究 岩心实验 泡沫酸 渗透率
  • 简介:俄VolgaGas公司称,俄罗斯伏尔加地区Karpenskiy区块的Uzenskaya-1井和Uzenskaya-2井在钻到垂直总深度1098米处时在侏罗系层段(962.5~975.0米)和三叠系层段(1048.0~1058.0)测试获得两个潜在油藏。

  • 标签: 伏尔加 勘探成果 Karpenskiy区块 三叠系 侏罗系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