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世界186个著名大油田(发现于1981年以前且储量大于5亿桶)的总可采石油储量(油田规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油田的规模一般都随时间而增大。油田规模的这种分析采取了整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其分组分为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国家两个组。

  • 标签: 储量增长 大油田 世界 石油储量 欧佩克 加拿大
  • 简介:在阿根廷南部,以三组合型测量值为基础的常规的地层评价方法,无法提供识别和量化流体体积的足够信息。几十年来,地学科学家们一直努力用组合方法解决SanJorge盆地问题,他们以电阻率为基础进行解释,其中采用现场岩石塞取心描述是预测主要生产层段的广为使用的手段。而且,由于仅仅力图解决储集层的静态特性——孔隙度和饱和度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动态的特性——地层渗透率、油的粘度和储层压力,因此只会导致错误估算最终采收率和原始油气产量,包括低估原始含水率等。历史上,自1995年6月在SanJorge盆地首次引入核磁共振以来,该盆地每月大约有10到20次标准的核磁共振测井,为了提高过去传统的地层评价业务的成功率,最新的三维核磁共振技术无疑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真正的潜力。首次在阿根廷使用了新的核磁共振测量,它把“扩散编辑”(DiffusionEditing)序列和采用梯度缓冲垫的仪器(gradientpadtool)的多元核磁共振解释方法组合起来,直接推断综合流体特性。这种新的磁共振液体(MRr)表征技术,是以一组多自旋回波测量值的联立三维反演为基础的,可提供出全部所需要的信息,把现场的油、气或水区分开。另外,从三维核磁共振还可以得出每个单独隔层的油的粘度指数,由此对油的品质进行适当的分类,所有这些都是沿着井眼连续进行的。该方法已经被不同作业者应用到许多试验井中,这些试验井都位于SanJorge盆地(凝灰质到泥质砂岩储集层),目前正在进行初期评价阶段。这样共同的努力和工作随后取得了成果,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得到地面生产测试数据的证实,并且这一技术明显减少以后井的综合完井成本。由于核磁共振测井工具提供了有价值的生产层评价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其它测井

  • 标签: 核磁共振 扩散松驰 测井解释 流体分布 驰豫时间
  • 简介:三、矿场实例这口井从多层砂岩储层采气。产气层平均孔隙度为14%,含水饱和度为30%,有效厚度为155英尺。原始储层压力为1850磅/平方英寸。在该井处把储层表征为一个两层系统,渗透率比(permeabilityratio)为9。这两个层是连通的,但是储层窜流出现在距井足够远的地方,以至于在井的开采初期层状动态占优势。在最初完井时对该井进行了压裂增产处理,初始采气量超过了10×10^6立方英尺/日。

  • 标签: 储量分析 致密气藏 多层 砂岩储层 平均孔隙度 含水饱和度
  • 简介:本文介绍了几位作者以前做的研究工作的延续部分,这项工作是研究用于不连通多层致密气藏的普通储量分析技术。致密气藏向油藏工程师提出了独特的挑战。一个重要问题是估算致密气藏的最终可采储量。在致密气系统中形成边界控制流动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与需要在井的开采初期准确估算基于开采动态的可采储量相冲突。另一个复杂因素是把单层技术应用于多层混合完井层段。

  • 标签: 致密气藏 储量分析 多层 可采储量 开采动态 技术应用
  • 简介:油气储量测算是石油工业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定量地测算出一个油气田、地区或区域内的油气可采储量。2004年,某些石油公司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登记储量的减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储量披露中的可靠性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投资者和领导机构纷纷要求进行更可靠的储量测算。石油公司通过修改储量测算程序对此作出了响应,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

  • 标签: 储量 测算值 概率 最终可采油量 采收率
  • 简介:非均质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评价存在两大问题:(1)对于高压气藏而言,岩石弹性能量不可忽略,不考虑岩石弹性能量计算的动态储量相对于考虑岩石弹性能量所计算的动态储量,误差高达30%;(2)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传统物质平衡法不适应,动态储量难以准确计算。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磨溪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的地质与动态特征,应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并评价岩石有效压缩系数;划分连通单元,根据连通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形成了以连通单元的划分为基础,实测压力梯度约束下的流压折算与全生命周期压力历史拟合相结合,全生命周期不稳定试井分析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与异常高压物质平衡法综合应用的非均质气藏动态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及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评价,为非均质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非均质性 高压气藏 动态储量 连通单元 井间干扰 外围补给
  • 简介:储量信息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成果。本文从探明储量和井筒数据的特点出发,设计了相应的预处理方法,对储量计算单元数据进行了面集化处理,对井筒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级表示,并用Qt和C++设计了三维可视化框架,采用OpenInventor三维可视化开发工具实现了储量、井筒信息的综合展示与交互,使地质研究和决策人员能够直观掌握区块的储量上报、动用等信息。

  • 标签: 储量 油气田 计算单元 井筒 可视化
  • 简介:经验表明,在美国和加拿大,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点对油气田规模(累积产量加剩余储量)所作的计算通常都偏低(Arrington,1960;Attanasi和Root,1994)。虽然单个油气田规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一组油气田规模的连续计算结果总起来说一般是递增的。

  • 标签: 油气田 剩余储量 规模 增长预测 产量 美国
  • 简介:伊拉克石油部长侯赛因·沙赫里斯塔尼指出,国际石油公司最近开始通过库尔德地区政府在伊拉克勘探新的石油储量,其中,土耳其的著名石油公司TOPCO在伊拉克的TaqTaq地区发现了3个油田。

  • 标签: 石油储量 伊拉克 国际石油公司 TAQ 区政府 土耳其
  • 简介:油水过渡带内可采油的数量取决于过渡带内含油饱和度(随深度)的分布、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最终含油饱和度(Soitz和Sortz)的关系,以及过渡带容积的大小。传统的做法是,视Sortz为一常数,数值上等于油水过渡带之上油柱的残余油饱和度(Sor)。然而,文献中有限的资料表明残余油饱和度依赖于原始含油饱和度,正如捕集油的关系所描述的那样。因此,最终含油饱和度(Sortz)应该是原始含油饱和度(Soitz)的函数。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经最新实验证实的捕集油关系并论证该关系对油水过渡带中储量估算的影响。确定捕集油关系对储量估算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显示在考虑捕集油关系时最大可能增加的效益;第二,利用扩展的黑油模拟法:该模拟法考虑了相对渗透率对储量估算的影响。

  • 标签: 油水过渡带 油田 石油储量 估算 含油饱和度 黑油模型
  • 简介:国土资源部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和地方油气公司所属油气田的储量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108

  • 标签: 剩余经济 我国石油 石油剩余
  • 简介:2007年以来,中石化江苏油田积极寻找新的资源接替区块,在确保苏皖老探区探明储量任务完成的同时,加快域外新区油气勘探步伐,头7个月基本落实探明储量507×10^4吨,控制储量1116×10^4吨,预测储量1115×10^4吨,油气勘探三级储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3.4%、140%和111%。

  • 标签: 石油储量 江苏油田 探明储量 油气勘探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 简介:目前,主要含油气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都处于枯竭及产量持续下降阶段。国家油气开采水平的稳定化则以大量已发表的专业文献来论述。其中首批勘探目标根据作者们的观点是能够补充正在下降的油气产量,甚至能使油气产量大大地增长,这就是在东西伯利亚、在远东地区北极及远东的陆棚区发现的油气田。

  • 标签: 油气储量 大油气田 前景 油气产量 东西伯利亚 含油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