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1979年,乌拉尔斯克涅夫捷天然气地质研究院(Uralskneftegas-geologia)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发现了卡拉恰甘纳克(Karachaganak)油田;1984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卡拉恰甘纳克分公司首先对该油田进行了开采。为了优化技术和经济开采这个油田,1997年11月,股东集团ENI-阿吉普公司(EnteNazionaleIdrocarbuei-Agip)、BG集团、德士古公司(现今的雪弗龙德士古公司)和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签订了为期40年的产量分成协议。卡拉恰甘纳克油藏(13km×25km)是一个特大型反凝析油气藏,其油气藏高度1650m,油气地质储量177.8×10^8桶油当量。在这个油田已钻探了252口井,其中生产井163口。正在进行的修井计划使以前的递减产量恢复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现行的最优化计划要求采取局部放空和提高重力驱油策略,包括通过天然气回注保持局部压力和利用水平井开发油环。晚泥盆世(法门期)和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的非均质生物礁灰岩和台地碳酸盐岩构成主要的储集层。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卡拉恰甘纳克地块沿滨里海盆地北部边缘从类似斜坡环境演变成孤立的类似环礁的碳酸盐岩台地。石炭纪台地由边缘生物礁相、生物礁斜坡相和相对较小的以骨粒相为主的内部泻湖组成。二叠纪类似塔礁的生物礁和生物礁斜坡相覆盖在石炭系顶部的侵蚀不整合上。储集层的区域盖层由下二叠统(孔古阶)的硫酸盐岩和蒸发岩形成,直接覆盖在亚丁斯克期碳酸盐岩上。石灰岩和白云岩储集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6%的孔隙度下限对应于0.2md渗透率)。而白云石化作用局部改善了储集层性质,白云岩含量和有效孔隙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原始储层性质相反地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包括早期的海相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后期的�

  • 标签: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滨里海盆地 西北部 油田 碳酸盐岩台地 生物礁灰岩
  • 简介: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储层营城组火山岩为裂缝和孔隙双重储集介质,富含凝灰质或为凝灰岩储层,常规钻井施工储层污染严重,井底压差高,井径不规则,影响录井和测井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天然气的发现和探明。近年来,根据常规钻井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松辽盆地 深层天然气 勘探钻井 欠平衡钻井
  • 简介:赞比亚前期勘探结果表明,赞比亚西北部一个省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勘探部(GSD)已于2006年7月在Chavuma和Zambezi地区第三次实地考察后得出这一结论。地质勘探部总共收集了31块土壤样品,并发往德国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有12处地点可能藏有石油,另有6个地点可能藏有天然气。另外,还有两个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区块处在浅层地表位置。

  • 标签: 天然气资源 赞比亚 西北部 石油 地质勘探 土壤样品
  • 简介: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松辽大型陆相坳陷湖盆地向斜区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以大庆油田二十多年的勘探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岩性油藏的成因机制和发育类型,指出了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坳陷早

  • 标签: 勘探认识 北部向斜 区岩性
  • 简介:据报道,卡塔尔预计将于2007年结束对其北部一个大型天然气田的勘探。卡塔尔能源部提出,卡塔尔希望能在2007年年底结束对该天然气田的勘探,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能源专家认为,该气田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

  • 标签: 天然气田 卡塔尔 勘探 能源部
  • 简介:阿根廷是拉美重要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其能源主要运往巴西和智利,其经济在南美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约27亿桶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发现,阿根廷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石油市场的重要成员。在1998年原油日产量达到916,000桶后,阿根廷石油产量不断下滑,但在2004年,它仍然以692,600桶的日产量位居南美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阿根廷2005年消耗了397,000桶石油,净出口量为295,600桶,主要是出口智利和巴西。

  • 标签: LA Brea区块 安第斯造山运动 脱顶褶 LAS colorados背斜
  • 简介:早白垩世南美洲与非洲的分离使两个大陆的同期地层层序发生分隔。这种关系对于在大洋产生之前沉积的岩层都十分明确,其中包括溢流玄武岩。但由此形成的陆内盆地也记录了早期的扩张事件。其中晚二叠世一三叠世最早期加亚斯(Gai-As)湖的沉积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 标签: 纳米比亚 巴西 加亚斯湖泊 地层层序 湖盆
  • 简介:中国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一哈密盆地保存有地球上最厚的和面积最大的二叠纪湖相地层。在准噶尔盆地南部的沉积中心,这些非海相沉积厚达5km,而其中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相也属于世界上最厚和最丰富的油气源岩(Graham等,1990;Lawrence,1990;Demaison和Huizinga,1991;Carroll等,1992)。

  • 标签: 湖相沉积 中国西北部 二叠纪 准噶尔盆地 海相沉积 油气源
  • 简介:(1)Raageshwari气田的评价最初Raageshwari-4井深层试气的评价结果令人振奋,现在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平均天然气原始地质储量(GIIP)现已增至1.4×1012立方英尺。

  • 标签: 勘探开发 印度西北 开发最新进展
  • 简介:爪洼西北部海上大型E油田的南区有5个已经落实的构造:ESW、ESS、EST、ESP和ESR。由于边际效益的原因,目前仅有ESW构造投入开发,其余四个构造均无法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开发。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研究组,采用创新的方法对这些边际油田进行了开发。建造了一个可钻三15'井的丛式钻井平台,并通过其中一个导眼钻了一口多分支井,钻探EST区ES-31砂岩中的两个目的层;第二口井钻探目标为Main/Massive和TalangAka砂岩;第三口井采用水平井技术开发ESS区ES-31A砂岩(可参见图12-译者注)。同直井和单支水平井相比,多分支井的采油指数明显提高。在遇到诸如断层这样的非渗透隔层时,多分支井还能减小生产的不确定性。最佳的水平段长度和分支数量,要通过对比分析增油量和钻完井成本来确定。这个项目是ARCO印尼公司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亚采用多分支井技术。水平井技术的成功应用,为ARCO印尼公司开发爪洼西北部海上边际油田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 标签: 油田开发 EST ESS 西北部 海上 南区
  • 简介:介绍了基于得克萨斯北部巴尼特页岩区带水平井中钻井、水力压裂处理和生产数据的挖掘分析结果。文中对巴尼特页岩区带内13400多口生产井的钻井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了剖析。并对其中3300多口水平井的井筒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描述内容包括井斜方位、斜角、水平段长度和射孔等。本研究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技术,并结合运用了常规统计技术,从看似分散的数据集中发现了隐藏的规律性。该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研究,说明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页岩气藏最佳开发实践的问题。过去几年间,公开的钻井和生产井资料大量增加,为该项技术的应用创作了条件。简单地绘制生产数据与生产井变量及压裂变量的交汇图,所得结果往往较为分散。本次研究充分利用了页岩气大开发所产生的丰富钻井和生产数据,通过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文中论述了相关的一些变化趋势,诸如井筒趾端的走向(向下、水平或向上)、水平井段的长度、斜角等参数的变化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把实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大型页岩气数据集,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而在小型页岩气数据集中应用这些技术可能发现不了这些规律性。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了汇总的储层物性近似值、井筒结构数据、完井资料和压裂处理数据,从地理的地角度绘制这些数据与生产数据的交汇图,提高数据解释的质量。

  • 标签: 数据挖掘技术 页岩气 得克萨斯 开发 模式识别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印度-亚洲新闻服务网(Indo-AsianNewsService)报油天然气公司(OilandNaturalGasCorporation,ONGC)道,印度国有石即将在该国东北部地区的特里普拉省(Tripura)展开大规模油气开采活动,该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藏量高达400×10^8立方米。

  • 标签: 东北部地区 采油气 石油公司 印度 天然气公司 开采活动
  • 简介:川西北部地区近地表地层松散,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大,导致地震波传播衰减较强,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因此必须对采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合理的吸收衰减补偿,而以往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Q)常用一个点的成果代表一个区域,很难反映该地区复杂地表Q值的变化情况。故基于双井微测井数据,利用谱比法求取单点的Q值,通过拟合得到纵波速度与Q值之间的关系式,再结合精细的表层速度结构调查成果,获得了复杂地表浅层Q值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结果表明:①针对岩性分层较多的近地表结构,采用综合属性分层可以增加每一层的Q值计算样点,从而降低计算结果的误差;②利用双井微测井和大炮初至信息,构建的近地表Q值模型能真实反映近地表纵向和横向上随地形、岩性、低降速带厚度、速度的变化时Q值的变化情况;③利用这种Q值模型对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有效补偿了近地表对地震波频率和能量的衰减。

  • 标签: 双井微测井 近地表 Q值 谱比法 综合属性 模型
  • 简介:在Snorre油田内,必需仔细研究断层在油藏模型和模拟研究中的作用。在这个油田中,在穿过重要断层的地区已发现石油的静封闭能力大约是5bar(3.44×10^4Pa)。在动态环境下,石油的封闭能力大约比静态环境下石油的封闭能力高一个数量级。水气交替注入(WAG)已经被选择为一种主要的开采机理。因为发现高达15bar(1.03×10^5Pa)的毛细管封闭能力能使气体穿过断层注入油层中,气体的分布和WAG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型式。为了评价注入流体的流动通道,需使用示踪剂数据和时间推移地震数据。示踪剂和时间推移数据证实Snorre油田中的水气交替注入过程取决于中一小断层的几何形状和性质。由于受储层内断层的影响,注入气体被圈闭在边界断层区块,而水可以横向扩散。观察结果表明,在Snorre油田穿过断层的油流和气流必须用流动模拟程序分别处理。

  • 标签: SNORRE油田 水气交替注入 封闭能力 断层封闭性 开采机理 油藏模型
  • 简介:本文划分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构造运动阶段,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由此产生的构造特征进行阐述,说明影响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根据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程度,初步把研究区划分为次造山区、造山区和强烈升降区。次造山区易形成单斜带和宽缓向背斜,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段。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砂岩型铀矿 构造特征
  • 简介:1简介桑德霍斯(ThunderHorse)北部油田的发现是博斯黑德(Boarshead)盆地内较大的桑德霍斯复合体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坎宁(MississippiCanyon)伸展区的中一南部。由于上覆丰富的盐体使一些大型、重要的构造出现了模糊现象,这个地区是非常复杂的。对任何成功的勘探和开发方案来讲,通过适当的地震成像分析这种构造的复杂性是关键性的。

  • 标签: 墨西哥 油田 射线追踪模拟技术 储集层 地震剖面 地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