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桃园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研究认为,桃园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中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园-云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断裂破碎带与含矿层复合地段。矿化形成除层间断裂破碎带与岩性层位外,岩浆活动、热液蚀变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在该区普查找矿的3个远景区。

  • 标签: 成矿地质 找矿前景 火山沉积凝灰岩 不纯灰岩 层间断裂破碎带 金矿床
  • 简介:本文对准南地区生烃条件、储层分布、圈闭条件、盖层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油气运聚条件、异常高压成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对油气藏破坏与保存诸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准南西部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基底以上沉积盖层一套从冲积扇相、河流相至滨渚湖相粗碎屑的储集层;发育J1s、K1tg、E2-3a和N1t等四磁主要的区域盖层。指出准南西部地区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提供多个勘

  • 标签: 烃源岩 圈闭 异常高压 成藏条件 储集层 断层
  • 简介:一、MPHU油田注空气项目实例及评价1油田概况MPHU油田(MedicinePoleHillsUnit)位于北达科他州西南的威利斯顿(Williston)盆地的西南侧。其提高采收率项目是威利斯顿盆地最深的注空气项目。轻油(API39°)注空气、碳酸盐岩地层加上油层温度高(110℃)及渗透率低(1~30×10^-3平方微米)使该注空气项目不同寻常。其原油产自奥陶系的红河碳酸盐岩层,其平均深度为2900米。

  • 标签: 实例 空气法 威利斯顿盆地 应用 压注 碳酸盐岩地层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解释,结合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和已知的控矿地质因素,研究和认识十红滩地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控矿次级构造单元,研究氧化还原带定位,确定地震地层层序,分析铀源及铀的活化迁移等。

  • 标签: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物性参数 十红滩地区 地浸 岩型铀矿 成矿理论
  • 简介:根据低勘探程度区域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全面、系统地综合分析了影响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区块决策的各种因素,从而构建了优选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是否具有勘探开发的价值,关键影响因素是油气地质条件、油气规模、油气区块勘探开发的工程条件和经济效益等4个要素及其包含的35个方面,由此全面评价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区块的优劣,为合理优选低勘探程度区域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块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系统分析 低勘探程度区域 勘探开发 目标区块
  • 简介:为了比较广域电磁(WFEM)和大地电磁(MT)的勘探效果,在中国南方某页岩气区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FEM相对MT具有工作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以及地形适应性好等优点,但MT相对WFEM具有探测深度大这一不可比拟的优势.

  • 标签: 广域电磁法 大地电磁法 页岩气勘探 对比试验
  • 简介:盆地可地浸砂岩铀矿区域预测阶段物探资料整理应围绕研究基底构造和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特征这两个任务来开展。编制基底构造图的方法是依据重,磁、震等资料,采用在平面等值线图上解释和切剖面解释等方式,划分区内地壳类型、火山口、断裂构造、侵入体等地质类型。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则主要依据电测井资料。

  • 标签: 可地浸砂岩铀矿 区域预测 整理方法 物探资料 盆地 基底构造
  • 简介:在任何新油田开发的初期,地质和工程数据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都是油藏描述和模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不同输入模型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例如储层连通性、流体粘度和岩心端点饱和度。在这种情况下,对地球和流动模拟模型采用adhoc方法(在一个时间段给出一个系数)不可能为指定商业目标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本项研究给出了三个油田的实例,这些实例中,工程和地球模型变量在系统方法中已发生了变化,以便利用实验设计方法(ED)评价油藏动态。油田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井(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技术要求比所预期的技术要求要少一些。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实例研究已表明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可能使周围的石油粘度和岩心端点饱和度的不确定性最小化。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大,水平井的择优定向在边界上优于垂直井。在另一个实例中,地层、油-气接触面(GOC)和含水带强度是初步筛选后所有因素设计中的主要变量。本文证实了由于这些变量满足了最小储量标准,因而能使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对于所有的研究而言,也许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与adhoc方法相比少得多的流动模拟运行次数来获取正确的信息。

  • 标签: 油藏动态 模拟 概率密度函数法 井位优选 实验设计 累计分布函数法
  • 简介:在过去的十年中,传统的全波形反演(FWI)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生产和研究中。虽然基础理论已确立,并通过将地震资料和精确求解波动方程得到的模拟地震波曲线之间的失配最小化产生高分辨率的地下模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更新模型参数来讲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反演。尽管可以用局部优化解决最小化问题,但是由于问题的不适定性和非线性,会不可避免地朝着局部极小值进行收敛,如由于在记录的资料或不准确的初始模型中缺少低频FWI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小。提出了一种用重构波场进行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新方法(RFWI)。RFWI减小了正演模型数据精确求解波动方程作为常规FWI的约束,代之以使用一个l2近似解。通过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包括对数据失配和波动方程误差的惩罚),RFWI对地球模型进行估算并共同重建正演波场。通过扩大搜索空间,RFWI具有避免跳周期和克服一些与局部极小值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时域RFWI理论和实现情况,讨论了常规FWI和RFWI之间的异同;然后用2D合成实例证明了超越传统FWI的RFWI所具有的优点;最后在刚果海上2D拖缆数据集和墨西哥湾3D海底地震数据集上对RFWI在野外资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证明。

  • 标签: 全波形反演 波场 时间域 RFWI 正演模型 数据集
  • 简介:运用等厚图、井眼或横剖面资料推导出的深度和时代数据,可重建沉积盆地的时空沉积历史。根据井眼和横剖面可以确定局部的沉积史,而根据等厚图则可确定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设定一些简单的假设条件,如地层的相似性以及局部分析结果的区域适用性等,便可重建固相(或颗粒)体积的平衡图,进而确定古近纪以来若干时间段沉积的沉积物质量。将这种方法用于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中国西北),我们估算出了整个新生代两者的固相体积和蓄积的沉积物质量分别为1358±520×10^3km^3(36.7±14×10^17kg)和172±56×10^3km^3(4.6±1.5×10^17kg)。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沉积作用的两大脉冲期。第一个出现在17Ma左右,只影响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亦称库车坳陷),从而证实了该山脉现今仍活跃的缩短作用当时已开始的现点。第二个发生于5~6Ma期间,影响了该地区大多数沉积区域,而且其地理分布可能更广泛。假定当地处于地壳均衡状态,我们估计由于塔里木地块相对于西伯利亚旋转而产生,且在该山脉和近邻盆地中积蓄的缩短量介于1.15×10^6和4.23×10^6km^3之间。这相当于顺时针旋转了2.5°~8.7°。在与东天山情况大致符合的二个简单的金字塔状地形自相似的生长模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结果。

  • 标签: 东天山 盆地 区域构造 地形 塔里木 沉积物
  • 简介:文中综述了委内瑞拉西部巨型马拉开波盆地的区域地质和构造环境。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最高产的含油气盆地,估计最终石油储量在440亿桶以上,自1914年第一口采油井完钻以来,马拉开波盆地已累积生产石油300多亿桶。与分布面积更为广阔的墨西哥湾巨型油气区不同,马拉开渡盆地面积较小(50000km^2),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而且地表和地下资料丰富。这些特点使之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盆地综合分析的目标。本文的目的是综合利用盆地规模的二维和三雏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来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区域构造重建的结果、区域地质图和盆地的沉降历史,以便更好地认识对该盆地有影响的四个主要构造事件。这些构造事件对于认识主要不整合面和碎屑岩楔体的形成时间与分布、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复活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大地构造背景 区域地质图 委内瑞拉 巨型 西部
  • 简介:通过对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解释,研究了红山地区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工作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构造形态,查明了工作区找矿目的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铀源,预测了工作区铀成矿有利地区等,对该区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红山地区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应用 高台县 铀源 铀矿
  • 简介:目前世界上许多水驱开发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油水流度比,储层中存在大量水驱后残余油。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要求,各主要产油国均投入很大的力量对各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进行深入的室内研究和各种规模的矿场试验。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世界上许多具有EOR潜力的油藏均属于这类油藏。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些经济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氮气非混相驱水气交替对于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渗透率较低难以开展化学驱的油藏来说,是一种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 标签: 提高原油采收率 交替法 水气 氮气 提高采收率技术 石油工作者
  • 简介:等效深度是一种基于泥页岩欠压实理论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认为同一口井中声波速度或体积密度相等的岩石有效应力相等,由泥页岩正常压实趋势线与地层声波时差或速度偏离来判断地层是否超压,并且根据偏离程度估算地层压力.在石油勘探开发实践中,等效深度预测地层压力存在疑问和不确定性.从石油地质学和岩石物理学的角度剖析等效深度预测地层压力的理论依据,认为等效深度预测地层压力受地层岩性的影响,并且指出了等效深度预测地层压力的不确定因素和适用条件,为声波速度和地震波速度预测地层压力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等效深度法 欠压实 地层压力 不确定性 适用条件
  • 简介:自从1941年钻探第一口生产井以来,马拉开波盆地的累积石油产量已超过300×10^8bbl,估计最终石油储量超过440×10^8bbl。马拉开波盆地是西半球含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与墨西哥湾辽阔的含油气省份不同,马拉开波盆地的地域面积相对较小(50000km^2或19305mi^2),它的构造和地层比较简单。地表及地下资源使马拉开波盆地成为盆地综合研究的一个关注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汇总全盆地范围内二维地震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以及野外露头资料,揭示盆地的三维构造和地层特征。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恢复的区域构造、区域地质图以及盆地的沉降史,以更好地卡准四期较大的构造事件。这四期影响着盆地演化的构造事件,对于认识较大的不整合和碎屑岩楔形体的形成时代和分布范围、储集岩的分布、老断层再活化以及下伏烃源岩的成熟时间有关键性作用。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油气勘探 烃源岩 构造层序 地质特征
  • 简介:近年来,由于井下地震震源和特殊的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制及不断改进,井间地震观测系统,及其随后的井间速度模型的地震旅行时反演(又称地震层析方法)正在发展成为一项用于储层研究、油藏描述和解决某些油藏工程问题的实用技术。文章给出了用于井间地震数据模拟和偏移的有限单元波动方程数值解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该算法的吸收边界条件,并导出了可靠的数值解结果。

  • 标签: 数据模拟技术 井间地震技术 有限单元法 偏移技术 地震震源 储层
  • 简介:Hall是评价注水井动态的工具。该方法是以稳态流动为基础的。除了历史注水压力和注水量的时间序列外,采用严格的Hall需要有关储层压力的信息。此外,假定观测过程中的影响区半径是不变的。这些参数都不能够直接测定。

  • 标签: 波动分析法 曲线斜率 作业 水驱 监测 稳态流动
  • 简介:对某些目的层反射同相轴进行频谱分析,并与根据含气层和非气层测井曲线模拟的天然气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再用频谱分解后的地震反射渡来圈定实际的天然气异常响应。这种频谱分解方法采用开时窗的办法按其频率成分对地震道进行分解,存在以下缺点:①打乱了反射同相轴,引入了不必要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天然气异常响应 频谱分解 瞬时频谱分析法 三维图形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