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不同期次河道砂的相互切叠与加积,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夹层是储层中非渗透性或极低渗透性的一类岩石,夹层影

  • 标签: 分布特征 厚油藏 夹层分布
  • 简介:海相裂谷盆地代表从海陆交互相到深海相环境的连续沉积,或者代表从部分水淹到完全水淹的盆地类型。由于在不同裂陷期相对海平面、可容纳空间以及沉积物供给的频繁变化,因而裂谷盆地在同裂陷期沉积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可容纳空间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局部盆地基底旋转、盆地沉降以及海平面变化的限制。沉积物供给决定了可容纳空间被充填多少以及以何种方式充填,其受控于与主要源区的距离以及当地断块物源区的规模和沉积物供应能力。不论是浅海还是深海的硅质碎屑同裂陷期的层序,都能根据沉积物供给分为过补偿型、平衡型、欠补偿型和饥饿型四类。沉积过补偿和沉积平衡型以砂一泥一砂三层式同裂陷期沉积充填为特征;沉积欠补偿型是以双层式的砾一砂一泥沉积充填为特征;沉积饥饿型以单层的泥岩沉积充填为特征。不同的裂谷盆地充填样式中,同裂陷初期、强烈裂陷期和晚期与后裂陷初期在层序的连续发育、沉积体系及地层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就像地层界面的构造意义(起始时刻和经历时问),例如下盘的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和海相密集段。尽管海相同裂陷期的充填具有多变性,但是四类裂谷盆地充填样式的分类方案为同裂陷期储层的分布和几何形态及源岩类型的预测提供了基础和强有力的工具。

  • 标签: 裂谷盆地 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供应 同裂陷期层序 海平面升降
  • 简介:低渗透气藏具有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主要以水膜水形式吸附在孔喉表面。在对水膜水转换为层次生可动水的机理分析基础上,结合水膜理论,建立储层中束缚水水膜厚度与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提出层次生可动水流动的临界条件及其计算方法,实例计算分析认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后期,水膜水膨胀而形成的层次生可动水会造成储层的水锁损害,对气井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图4表1参8

  • 标签: 低渗透 层内次生可动水 束缚水 水膜 分离压力 临界流动条件
  • 简介:原油被限制在管道中央以环形液面流动-称为核心渗流的技术已经成为可行的稠油运输替代方法。液膜的润滑作用相当于降低了粘度.因此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油在管道表面逐渐积聚,必须有清管方法。本研究目标旨在通过测定稠油/水相/金属表面体系的接触角研究原油中极性组分对原油接触到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利用烷烃的絮凝和碱液的洗涤分别除去原油中的沥青和环烷酸,用工业镀锌钢作为金属表面模型;研究水相包括纯水;1%氧化钠和1%硅酸钠溶液。在金属表面滴一滴油,在有水相存在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金属表面性质对研究的润湿性影响不大。但是,发现有沥青和环烷酸存在时影响很大。除去沥青和环烷酸,可以降低接触角,使润湿性从油湿性(接触角大于145°)转为水湿性,接触角分别小于45°和80°。由1%硅酸钠和1%氮化钠水相进行的实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接触角小于60°,我们认为这可用于防止原油在管道表面沉积。此外,本研究认为,在流动试验之前测量静态接触角可用于原油输送表面配方筛选。

  • 标签: 稠油 沥青 环烷酸 润湿性 油-水流动 核心渗流
  • 简介:川南H地区长兴组已有多口井获气,属台地相沉积。开展的地震工作多为线距较宽的二维地震勘探,地质资料相对匮乏。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勘探概念的提出,诸多地质问题逐渐暴露,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次研究从地震资料出发,地震与地质相结合,通过多种属性分析,从根本上分析地质(岩性)与地震资料的相关性,以此划分有利相带。利用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结合多种地震属性综合预测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域。

  • 标签: 长兴组 沉积相 地震相 台内滩相 相控储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的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的油气井和已获批钻探的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的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的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的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的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的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常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多是解决一个点上的问题,只能利用间隔较大的多点测量对速度界面进行划分,不能准确确定表层的岩性界面和结构,对岩性的分析也存在多解性。地质雷达(GPR)探测是利用不同界面的电性差异识别岩性变化的特征,能快速、准确地查明表层结构和确定岩性,从而提供合理的野外地震采集参数。目前,该项技术正在我国东部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表层结构调查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 GPR技术 岩性 地震勘探
  • 简介:世界上游油气行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油气储量,但在现有产量中的比例却要小得多。这种情况很快就要改变。根据本《展望》基准方案的预测,国家石油公司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57%增加到2030年的62%,而且在所增加的总产量中,国家石油公司要占80%。

  • 标签: 油气工业 上游 国家石油公司 力量 结构 总产量
  • 简介:除了岩性复杂外,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岩石结构也十分复杂。区别不同结构的火山岩对于后续的油气储层评价、裂缝发育情况估计是十分重要的。常规测井曲线难以识别出火山岩这种结构上的差别。我们对测井曲线进行了分数维的提取,观察到火山熔岩的分数维普遍比火山碎屑岩小,讨论了各种参数对计算分数维的影响。

  • 标签: 测井曲线 火山岩 非线性 分形
  • 简介:俄刊报道:在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省彼尔姆区别列兹尼古高原北部发现了30多个上弗兰—多昔碳酸盐岩生物礁块,其上沉积了维宪阶陆源层。分析了该区含油气沉积的岩性地层及岩石学特征,编制生物礁结构的沉积模型,预测储集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区的上弗兰—多昔碳酸盐岩含油气组合的结构十分复杂,其中所含储集岩的数量不多,并受其在剖面中的位置及沉积聚集的水动力环境控制。

  • 标签: 储集岩 分布规律 油气沉积 圈闭 礁相 碳酸盐岩
  • 简介:已证实电阻率测井是岩性识别、对比、孔隙度评价、烃类指示和含水饱和度计算的有效手段。碳酸盐岩发育有多种孔隙类型,其大小和复杂性可以涉及好几个数量级。虽然可以猜想在电阻率和碳酸盐岩孔隙结构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对此还没有详细的了解。从5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露头和井下碳酸盐岩中采集了71个岩心塞,然后测量了它们的电阻率性质并利用薄片的数字图像定量分析了孔隙结构。这一分析显示,除孔隙度之外,微孔隙度的综合作用、孔隙网络复杂性、大孔隙的大小以及孔隙的绝对数量都对电荷的传导有影响。具有小孔隙和复杂孔隙网络的样品有很低的胶结因子,而具有大孔隙和简单孔隙网络的样品则有很高的胶结因子。具有分离孔洞的样品有最高的胶结因子。这些结果显示:(1)在碳酸盐岩中,对控制电阻率有较重要作用的似乎是孔隙结构和孔隙绝对数量(孔隙连通性),而不是以前模拟研究所认为的孔喉直径;(2)具有高电阻率的样品可以有很高的渗透率;大而简单的孔隙有利于流体流动,但较少的孔隙数量会限制电荷的传导;(3)孔隙结构特征可以根据电阻率数据来估算,并可用于改善渗透率的评估和使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更准确。

  • 标签: 孔隙结构特征 电阻率测井 碳酸盐岩 含水饱和度 孔隙度 岩性识别
  • 简介:据AAPGBull,2005年第4期报道:除加拿大以外,可看到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砂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曲线。加拿大阿尔伯达单独有5534个砂岩油藏和2830个碳酸盐岩油藏图。文中所展示的平均孔渗关系曲线不包括加拿大的油藏,可以看到砂岩油藏和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平均孔隙度 砂岩油藏 全球范围 渗透率 展望
  • 简介:在南里海盆地的阿塞拜疆部分,上新统产油层系(ProductiveSeries)的佩雷里瓦(Pereriva)和巴拉哈尼(Balakhany)组是重要的储集单元。解释认为,该层序的岩相分布反映了河流沉积体系的演化,从沉积物混杂程度高且粒度比较粗的低弯度河流沉积体系(佩雷里瓦组),演变为沉积物混杂程度较低且粒度比较细的高弯度河流沉积体系(巴拉哈尼组)。有四个模型可以描述这些地层的结构和非均质性,它们的变化与容存空间与沉积物补给之间的比率(A/S比)有关。佩雷里瓦组下部55m厚的层段是这套地层非均质性最低的部分。在分选良好的席状砂岩之间夹有横向连续的冲积剥蚀层(低A/S比)。对于流体流动,几乎不存在低渗透率的遮挡层。从储层性质看,该层段在所研究的这套地层中是最好的。虽然佩雷里瓦组上部50m厚的层段也具有相似特征,但是侵蚀滞留沉积物形成了横向不连续的泥质碎屑层。这些层位和局部的泥岩和粉砂岩共同构成了流体流动的潜在封隔层或遮挡层。巴拉哈尼组下部70m厚的层段大部分都有很低的非均质性,在由混杂侵蚀面组成的中部层段以上和以下更为如此。这组地层上部80m厚的层段在所研究的这套地层中A/S比是最高的。储层的非均质性可能是由扭曲砂岩和较细粒的河道充填物造成的。横向广泛分布的泥岩和粉砂岩层构成了潜在的流体遮挡层。据推测,这些地层结构的变化受控于不同规模的气候变化,而面对这些气候变化的是一个隆升的大高加索(GreaterCaucasus)的影响在不断增大的盆地。

  • 标签: 地层结构 储层性质 阿塞拜疆 地层非均质性 新近系 河流沉积体系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0~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率,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率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

  • 标签: 硅屑岩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