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是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建立波阻抗模型,根据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横向预测,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本文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结合实际资料,对储层进行追踪、预测,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测井约束反演 地震资料解释 波阻抗模型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 简介: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自早二叠世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演化阶段.该凸起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具有“多源供烃、网毯式输导、多期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藏类型、多种含油品位”的“三多”油气聚集特点,岩性类、地层类圈闭是凸起的主要勘探目标.该凸起东南部倾没端和西北部山前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 简介: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简称川庆物探公司),创建于1956年。公司是以山地地震为特色、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科研于一体的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提供在各种复杂地区的物探工程技术、综合地质研究以及工程测量等专项和一体化服务。

  • 标签: 地球物理勘探 中国石油集团 钻探工程 地震资料采集 综合地质研究 工程技术
  • 简介:四川省埋深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481亿m3.本文在全面整理了已有煤层气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省煤层气资源的概况,对勘探开发前景较好区域的资源条件、构造特征、开采方式和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工作方向.

  • 标签: 煤层气 资源勘探 含煤地层 四川
  • 简介:合肥盆地定远凹陷中揭露了古生代二叠纪煤系,研究认为盆地北部推覆构造下伏系统存在华北南部盆地晚古生代的近海相沉积,也发育着石炭—二叠纪煤系。通过对合肥盆地二叠纪煤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后认为,煤成烃应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 标签: 煤系 煤成烃 合肥盆地
  • 简介:在安徽定远东兴盐矿勘探中,通过采用地震反射波法与钻孔的对比分析,充分说明地震反射波法在第三系地层中寻找石膏矿、岩盐等沉积型矿藏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震勘探 反射波法 有效性
  • 简介:伊利盆地位于中亚巨型油气富集带东部,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盆地是在石炭系为基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地层层序发育较全,沉积厚度较大,目的层埋深适中,有3套可能的成藏组合,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有利,资源量规模较大,油气分布集中,地热平坦,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 标签: 伊梨盆地 地质特征 含油生 油气资源 勘探前景 油气藏
  • 简介:合肥盆地是与大别造山带同因同期形成的山前前陆盆地,在发育过程中盆地东部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盆地基底为华北板块的南缘,岩性主要由古生界组成,沉积盖层发育较全,厚达12000m,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共划分4个一级构造单元,形成"三坳围一隆"的构造格局,主要大断裂4条,南倾、东西走向,横贯全盆,其性质为先逆后正的转换断层.该盆地形成∈-O、C-P、J1-2、K1-2、E五套烃源岩,中央隆起是油气的主要指向,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

  • 标签: 构造演化 构造单元划分 主探方向 合肥盆地
  • 简介: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旨在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等。其技术要求的严肃性对后续的矿山开采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就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抽水试验时常出现问题对照相关规范或规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加强协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 标签: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抽水试验
  • 简介:  1994年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统计[1,2],全世界剩余可采石油资源约1410×108t,中国截至1996年底为50×108t,约占3.5%,自1993年起已是石油纯进口国.从战略考虑要节省资源,利用石油与利用天然气并重,本土采油与进口石油并重,尤其当国际产油配额大战时的特低价石油更应进行战略储备.中国东部油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4%,经30~40年超常开采,产量年递减2.33%,需要寻找接替的新油区.据研究[3,4],新疆油区地质构造复杂,至今未发现超大型世界级大油气田.据张文昭[5],中国东部油区地质年代多为中生代,埋藏浅,平均单井日产油数吨;新疆准噶尔盆地,油储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20~30t,为东部的5倍;塔里木盆地油储为古生代、中生代及古近-新近系,平均单井日产油百余吨,为东部的近10倍,尽管埋深达3000~7000m,仍然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 标签: 中的作用 勘探中的 原油发现
  • 简介:2009年在安徽西梢地区铁矿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地热异常,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热异常信息判别断层含水性,2012年采用CSAMT法对异常区几条主断层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CSAMT法在覆盖区寻找地热资源中有很好的反映.

  • 标签: CSAMT法 地热勘探 断裂构造 低阻带 张性断层
  • 简介:为查明羌塘盆地构造体系,了解煤系地层纵向关系,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推断出该地区主要地层包括第四系、沱沱河组、甲丕拉组和扎苏组,FIX、FXV断层和岩浆岩引起的基底隆起对含煤地层扎苏组起到了破坏作用;利用测井资料对扎苏组各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勘查区主要煤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测温资料,查明了该区地温梯度为18.1℃/km,属低地温梯度场。因此综合物探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有效地利用多的物探手段有利于提高地质勘探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标签: 煤炭勘查 物探 测井 羌塘盆地
  • 简介:煤田复杂地质问题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也是当前三维地震勘探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及这些地质问题的特点,将煤田复杂地质问题归纳为复杂地质构造问题、煤层赋存及岩性变化问题以及地质异常体问题,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的方法及其特点和效果,并指出了其中某些方法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 标签: 三维地震勘探 复杂地质问题 应用 解释方法
  • 简介:利用数字测井技术对靖宇县的主要煤田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测量。经实测表明,含煤地层在测井上具有特殊的响应特征,其中煤层表现为低密度、低伽玛和高电阻的特征根据测井响应特征还可以确定煤层的性质和厚度,能精确地确定含水层的性质和厚度。并在煤层对比,岩体物理性质分析,以及煤层顶、底板板压、强度预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数字测井 煤田地质 勘探 应用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 标签: 探地雷达 通州城市副中心 洛阳铲 考古勘探
  • 简介:大别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构造单元,它们在形成和时空演化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别造山带内发现的可燃天然气和发生燃烧的隧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于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的北大别杂岩带和信阳-舒城断裂附近的早石炭世变质石英片岩中,磨子潭-晓天断裂和信阳-舒城断裂是连通深部的气源通道断裂;推覆体之下的寒武系凤台组和北淮阳型石炭系两套海相烃源岩是隧道可燃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其中下寒武统凤台组烃源岩具有高碳、高“R0”、高Tmax低氯仿“A”的特点,已进入热演化的过成熟阶段;北淮阳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很高,大量的油气已经生成,最重要的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大别造山带隧道可燃天然气的发现展示了合肥盆地区深部海相层系良好的勘探前景,因此下步勘探重心应从“中新生代盆地系统”转移到“深部海相层系”,以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类型油气藏为主。

  • 标签: 隧道燃烧 天然气 海相层系 烃源岩 推覆体 合肥盆地
  • 简介: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第三系盐类沉积发育的情况,该区广泛发育的盐层是有利的油气盖层,尤其是那些未出露到地表的盐丘具有油气成藏意义.阐述了盐类沉积与油气组合的关系,指出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模式与油气成藏类型,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疆 塔里木盆地 盐类沉积 油气 第三系 油气藏
  • 简介:通过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的应用,明确了该区多种类型河道的沉积模式,预测了砂体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浅层砂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相 油气勘探 GSM Stratimagic 四川盆地
  • 简介:以吐哈煤田大南湖东七A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分析反射波的地质属性,通过对高精度三维数据体中各种反射波信息的识别、解释,利用振幅提取、水平切片等技术手段,查明勘探区的构造形态,控制主要煤层赋存范围,并解释了煤层厚度变化的宏观特征等。通过钻孔验证认为,三维地震勘探获得的成果精度较高。

  • 标签: 吐哈煤田 东七A井田 煤层 三维地震勘探 构造形态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技术(CYT)的基本原理,通过在咸阳地区热储含水性评价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探测技术在预测热储层厚度方面符合率较高,但在预测热储层埋深方面符合率不足50%,预测准确度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大地电场岩性探测 解释模型 咸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