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利用银次灵敏线338.28nm测定银物料中银的含量,克服了用银的灵敏线328.08nm测定含量银的不足,采用冶金部标准物质铅精矿YT88011,锌精矿ZnS-02分析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精密度(RSD,n=10)为0.5%~1.5%。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含铅银物料和含银量高达1%~10%的铅阳极泥及需要大称样量的粗铅中银的测定。

  • 标签: 粗铅 次灵敏线
  • 简介:EO-1Hyperion光谱遥感影像在实际应用中,需对图像进行大气纠正及补偿等预处理,以便获得较好质量的图像。为进一步分析和应用提供保障.笔者运用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对中国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Hyperion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利用图像MNF转换法对光谱曲线进行去噪平滑优化,再对校正前后影像进行遥感影像和典型地物光谱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像经FLAASH大气校正和MNF平滑后,较好地消除了大气影响和Hyperion光谱遥感图像的光谱噪声.

  • 标签: 大气校正 FLAASH 高光谱影像 HYPERION数据
  • 简介:据新疆三塘湖煤田煤质特征,通过采集矿区代表性样品进行热解实验,确定了样品热解温度、样品粒级、停留时间,并取得热解试验条件,为样品热解提质实验开展提供了支撑,获得较理想结果。文章介绍了热解实验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对该煤田低变质、油煤转化利用途径提出建议,为今后更好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煤转化 热解提质 热解气化
  • 简介:前人对于燕山东段青白口系景峪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而冀东卢龙地区处于燕山最东端,且青白口系景峪组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比较稳定。本文依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结果,结合部分室内薄片分析,将卢龙地区景峪组碳酸盐岩归纳出4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泥晶灰岩微相.白云质泥晶灰岩微相、泥粉晶白云岩微相,局部为砾屑灰岩微相,对比Wilson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确定了滦河两侧的桃园,阚各庄2条剖面的沉积亚相类型,将景峪组沉积相带厘定为潮坪相。

  • 标签: 碳酸盐岩 沉积相 景儿峪组 卢龙地区
  • 简介: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化石类型多样,成为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理想地区.乌伦古河组和依希白拉组分别发现恐龙与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化石,证实它们不存在混生现象,对恐龙是否延续至新生代提出初步意见.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中-新生代 恐龙
  • 简介:潘集矿区1988-1989年施工新生界下部含水层的水文地质验证孔,对其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淮南潘集地区的土壤、农田、水利及农作物特点与河南的试验成果类比,同时对其盐,碱度等指标进行计算,并与有关国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初步分析成果及进一步试验研究工作的设想。

  • 标签: 环境影响 总盐量 盐度 碱度 水质评价指标
  • 简介:近年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和三江造山带,新生代时期地壳隆升急剧,构造作用显著,岩浆活动突出,相应的成矿作用丰富多彩。据此,作者认为这是一次遍及全区的重要陆内造山作用,从而在原中生代造山带基础上更新形成现今呈南北向的新生代造山带。鉴于它具有处于大陆转换带构造位置、遭受双向挤压应力、显著的走滑断层活动以及构造-地貌三分性等特征,作者建议统命为大横断陆内转换造山带。最后,作者初步提出该造山带的双向造山动力学模式。

  • 标签: 陆内造山作用 转换造山带 双向造山极性 青藏高原东部
  • 简介:主要介绍皖南山区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支撑渗沟、喷射混凝土锚杆、浆砌片石护面墙等方法联合加固公路深路堑边坡的成功经验.

  • 标签: 护坡 支撑渗沟 锚杆 喷射混凝土
  • 简介:京承高速公路的密云沙峪沟—北京市界段位于地质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全线桥隧工程比例,工程多为深挖填路段,路基挖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在施工阶段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及现场试验,运用工程岩体质量RMR分类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评价坡体的稳定性,为优选道路边坡加固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经施工实践证明,其建议效果良好。

  • 标签: 公路高边坡 岩体质量RMR分类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 坡体稳定性评价
  • 简介:窝铅锌矿床产于花岗岩与白云岩的不整合面附近破碎带内,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似层状;矿石类型为方铅矿、闪锌矿;铅锌的形成与断裂构造、热液活动、生物活动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矿床成因为热卤水型铅锌矿床。

  • 标签: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羊儿窝
  • 简介:宝秀盆地晚新生代赋存了大量泥炭和褐煤,为了分析宝秀盆地泥炭和褐煤形成的古气候与沉积环境,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波形特征,并结合孢粉、岩性等地质资料,分析可知,泥炭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褐煤主要发育于新近纪,盆地晚新生代古气候经历了温热—温暖—温凉的凉暖气候交替的过程,沉积环境为湖泊和沼泽沉积。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曲线频率与振幅的变化反映沉积环境稳定或动荡,自然伽马曲线值的高低对应了气候的温湿或干冷,因而可以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分析古气候及沉积环境。

  • 标签: 自然伽马 泥炭 古气候 沉积环境 宝秀盆地
  • 简介:通过对龙门山前缘川西前陆盆地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中砾岩的岩石学特征、年代及分布规律的对比研究,认为五龙沟砾岩、大溪砾岩及大邑砾岩是龙门山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龙门山的崛起是一个多阶段性的持续过程,其发生的时限依次对应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初期、喜马拉雅晚期.

  • 标签: 中新生代 砾岩 构造意义 喜马拉雅 龙门山 川西前陆盆地
  • 简介: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深路堑边坡多,切坡引发工程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影响巨大。结合铜汤路工程实践,阐述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勘察评价方法,并建议采取综合防护措施,特别是以植物防护为主,结合工程防护的设计理念,确保边坡安全稳定,还大大改善了山区公路景观。

  • 标签: 高边坡 结构类型划分 稳定性评价方法
  • 简介:为了解天山中新生代再造山过程的历史演化,沿横穿天山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采集了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等7个样品,用作天山山体隆升和热历史演化研究.通过对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年,获得7个样品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范围为(78.0±4.5)~(31.8±2.5)Ma;继之,在计算机上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数据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隆升-冷却演化过程的新认识.裂变径迹的年龄数据和热模拟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中、新生代造山活动并非是整体统—抬升的过程.表现为中新世之前山体北侧先隆升、南侧后隆升的演化规律,山体隆升从北向南逐渐推进.到中新世晚期,才表现为整体抬升过程.通过磷灰石-锆石矿物对计算以及热模拟的结果,获得了各隆升阶段的视隆升速率,发现自晚白垩世晚期以来,视隆升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天山 中、新生代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史
  • 简介:7月16日,受北京市国土局委托,由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泥石流易发区临界雨量研究》项目通过由北京市气象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及北京市地勘局组成的专家组评审。

  • 标签: 临界雨量 北京市 易发区 泥石流 评审 地质环境监测
  • 简介: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同位素及构造。沉积的综合分析表明,扬子地块西缘造山带的主体隆升时期发生于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其隆升幅度可达2000~4000m,中新世以来至少有5~6km地层被剥蚀,上升速率约达0.6mm/a;与其伴生的前陆盆地新生代沉积可分为老第三纪继承性萎缩拗陷盆地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改造阶段。前者具有山间和山前磨拉石盆地特征,后者具有类磨拉石盆地性质。深部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第四纪时期岩石图具四层结构,中地壳为一区域性韧性流壳层,是处于岩石图加厚后的均衡调整和区域伸展时期,盆山关系的分析也表明,造山带与前陆盆地在形成、演化和改造上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背景。

  • 标签: 扬子地块 新生代 造山作用 前陆盆地
  • 简介:新疆哈密东天山构造岩浆带位于尾亚-罗布庄磁力带上的喀拉塔格磁场小区,该带发育幅值在200~300nT的正磁场区,封闭磁异常对应于石炭纪石英闪长岩或隐伏基性侵入岩体。钳子山C07-2磁异常为该区带磁异常,最高幅值2340nT。经钻探验证,打出3层低品位含铜钛磁铁矿,总厚119m。据81个化学样分析,TFe约3.6%~28.80%,平均品位13.5%,TiO21.31%~2.33%。ZK0701-10/5层(111~113m)见有2m厚具工业品位的铜矿体和磁铁矿体,分析结果为Cu0.4%,TFe28.8%。该钻探成果为在哈密玉西地区寻找岩浆型钛磁铁矿提供了有力依据。

  • 标签: 哈密 钳子山 高磁异常 钻探验证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包体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穆斯堡尔谱测定,发现Fe2+在橄榄石中两种不同结构位置M1和M2上的分布与橄榄石平衡结晶温度密切相关,对此本文作了合理的解释。本文还用次近邻效应解释了斜方辉石M2位置Fe2+穆斯堡尔谱的分裂,认为这应该是斜方辉石M1位置上Fe3+和四面体位置上Al3+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穆斯堡尔谱 橄榄石 辉石 次近邻效应
  • 简介:莱历斯尔铜钼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内的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西段南侧,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西天山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区属高寒山区,地形切割剧烈,常规的电法难以发挥应有的找矿作用,应用轻便双频激电法取代常规的大功率激电法配合地质和化探开展综合找矿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综合分析莱历斯尔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铜钼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双频激电异常特征基础上,初步分析总结了莱历斯尔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和高寒山区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为区域上寻找与莱历斯尔铜钼矿类似的斑岩型矿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莱历斯高尔 铜钼矿 综合信息 找矿方法 找矿模型
  • 简介:合肥中生代盆地东部的义城凹陷、店埠凹陷、梁园凹陷均为新生代凹陷,在新生代凹陷深部,蕴藏着较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2012年-2016年,相关地勘单位相继在新生代义城凹陷内施工三口地热井,单井涌水量均大于500m^3/d温度在30.0-34.5℃之间,水中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其中氟、溴、锶等多种稀有元素含量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或矿水浓度标准,为弱碱性一碱性咸温热矿水。其成因类型为层状兼带状,单井产热能力小于10MW.为小型地热田规模。

  • 标签: 新生代凹陷 低温地热 温热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