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用过滤集尘法过滤的空气取样滤膜采用冷浸消化处理,在硝酸介质中U022+与高效抗干扰的荧光增强剂络合成具有高荧光效率的单一络合物,该络合物受波长为在337.1nm的紫外激光脉冲辐射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可直接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其铀的含量。研究了pH对其测定条件的影响,实验表明pH最佳值为4.5,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4.5%-100%。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 标签: 含量 空气 荧光法
  • 简介:将碱熔后的样品酸化,在磷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锗的含量。该法的检出限为0.1μg/g,,测定的六个国家一级土样与推荐值相符,并且各自测定12次的RSD均小于10%。

  • 标签: 碱熔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锗
  • 简介: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作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工作,以快速查明表层土壤及其背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为目的。本文以安徽江淮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安徽江淮地区耕地土壤及其母质中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大多数地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深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2)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成土母质类型控制,说明其成因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等因素有关;(3)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受施肥、灌溉和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 标签: 江淮流域 土壤 成土母质 元素分布 成因特征
  • 简介:试验了410#哌啶树脂对微量金的吸附性能,在ψ为5%-10%的王水介质中,Au与Cl^-可形成[AuCl^-]络阴离子,并可被410#哌啶树脂吸附.吸附物采用30g/L硫脲溶液解吸后,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经金管理样测定试验,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 标签: 哌啶树脂 分离富集 光谱测定
  • 简介:采用玻璃熔片法制样,建立测定锰矿石中TMn、TFe、SiO2、Al2O3、CaO、MgO、K2O、TiO2、P2O3等主次成分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确定了仪器最佳参数,采用系列标样建立了校准曲线。对稀释比、熔样时间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试样和熔剂的质量比以1:30、熔样时间以10min为好,所得试样在熔剂中的分散度(浓度)适当,可同时适合试样中高、低含量组分的测定。采用熔融法分解试样的方法有效地消除了试样的粒度效应,精确度几准确度试验表明,荧光玻璃熔片法能满足锰矿石中各元素的分析要求。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 锰矿石 玻璃熔片
  • 简介:利用带微区分析功能的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银合金及首饰中Ag、Cu、Zn等元素进行微区原位分析,建立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应用于银合金及首饰的无损检测,并象电子探针测量那样避开焊点,准确地测定各元素的含量。

  • 标签: 微区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 银合金
  • 简介: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下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 标签: 黑色岩系 下寒武统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安徽石台
  • 简介:在对化探数据的处理时,常伴有噪声的干扰.怎么样把原始数据中的干扰去掉,而保留数据中的真实信息,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引入由仿生物免疫系统而衍生出的人工免疫方法来对化探数据进行降噪,以达到优化数据,提高异常圈定准确度的目的.通过对藏东某地Ag的化探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标签: 人工免疫 化探异常 降噪
  • 简介: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主要包括钾长石花岗岩、角闪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它们有着相似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性.Ⅰsr(300Ma)=0.7040~0.7045.而εNd(T)=+6.6-+8.4.模式年龄(TDM)大约分布在0.37-0.62Ga时间上和早古生代岛弧建造和洋壳的形成时间大致吻合.庙尔沟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反应其源区是来自亏损地幔.可能是早古生代期间形成的洋壳和岛弧建造.西准噶尔地区的基底是年轻的地壳,古老地壳即使有也非常有限.

  • 标签: 微量元素 后造山花岗岩 同位素 准噶尔盆地
  • 简介: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研究发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铋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制备过程、标准溶液配制过程、校准曲线拟合过程、重复性测量以及分析仪器的不确定度等。通过对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最大的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制备过程。当样品中铋含量为24.76μg/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k=2)为1.40μg/g。

  • 标签: 氢化物原予荧光光谱法 地球化学 不确定度评定
  • 简介:通过新5钻孔的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选择V、Bi、Se,Rb、Sr、Li,B.Ga.Cr、Ba,Co等主要微量元素及比值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孢粉和古地磁测试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古气候划分为8个阶段。

  • 标签: 北京地区 第四纪 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