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岔口铜矿含矿主岩为海西中期石英闪长岩—闪长岩体边缘相石类闪长(玢)岩和英云闪长斑岩。岩体形态简单,西宽东窄。含矿岩石Na2O(?)K2O,钙碱指数CA=67,里特曼指数δ=1,属钙性系列。磷灰石几乎不含氯,黄铁矿Co/Ni值为7.9。岩体蚀变弱,呈面状及不规则条带状,不具同心带状。流体包裹体气液比很小,为不饱和的低盐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40℃。该矿应为受断裂裂隙控制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不属斑岩型铜矿。

  • 标签: 哈密三岔口 铜矿 热浪交代-充填型 成因
  • 简介:可视化技术是解释地震资料的最基本手段之一。维可视化技术现已发展多年,但是真维可视化技术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成熟并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通过真维可视化技术(VoxelGeo软件)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该技术在塔河油田显示地层岩性、细小断裂、砂体追踪、地层尖灭线、古河道检测及储层预测等地质问题,为降低勘探内险,提高钻井命中率该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三维可视化 塔河油田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解释
  • 简介:根据赣西晚叠世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时空演变以及区域地质构造变动特点,本文提出了赣西晚叠世拉裂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模式。并认为盆地的形成始于萍乡一带,逐步朝北东方向发展,与盆地轴向一致的上栗—宜丰、萍乡—高安、腊市—丰城断裂受区域地壳挤压扭动产生的局部拉裂是导致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晚三叠世 拉裂盆地 沉积作用 赣西
  • 简介:淮南矿务局潘矿自建井以来共发生十多次煤及瓦斯突出,给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典型实例的描述、结合矿井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媒矿及瓦斯突出与矿区的地质构造带有直接的关系,且分布范围局限,建议对地质构造应力较为集中的地带进行监控、分析、预测。

  • 标签: 煤及瓦斯突出 地质构造 淮南潘三矿
  • 简介: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第系盐类沉积发育的情况,该区广泛发育的盐层是有利的油气盖层,尤其是那些未出露到地表的盐丘具有油气成藏意义.阐述了盐类沉积与油气组合的关系,指出与盐类沉积有关的构造模式与油气成藏类型,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疆 塔里木盆地 盐类沉积 油气 第三系 油气藏
  • 简介:介绍了以3S技术为手段,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层结构体系,使用Dephi开发工具,结合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尝试以数据库SQLServer组织、存储、管理海量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新疆1∶10万地形矢量数据,应用OpenGL技术实现海量维遥感影像数据的维立体显示浏览,进而完成全疆维遥感影像库建库和维显示及漫游.

  • 标签: 遥感 OPENGL 数据库系统 海量数据
  • 简介:四川省壤塘县南木达地区中-上叠统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鉴定有19个遗迹属,26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3个遗迹组合;Paleodictyon组合;Chondrites组合;Paleodictyon-Impoglyphus组合。这些遗迹组合大致相当Seilachet(1967)的Zoophycos遗迹相和Nereites遗迹相。依据遗迹化石组合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

  • 标签: 遗迹化石 遗迹相 中-晚三叠世 四川壤塘
  • 简介:江达弧内盆地位于西藏东部,现今被厚约10000m的叠系所覆盖,叠纪时该区以海相沉积为主,并以巨厚浊积岩与频繁火山活动形成的钙碱性系列弧火山岩为特征.在露头剖面上,识别出10个级层序.这些层序共经历了37Ma的时间演化,估算每个层序平均所占时限为3.7Ma.研究认为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应是构造-火山、沉积物补给与海平面升降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响应,其中构造与弧火山作用起决定作用.

  • 标签: 弧内盆地 三叠纪 层序地层 西藏 形成机制 构造
  • 简介:川甘陕“金角”成矿区,是我国近几年耒继滇黔桂“金角”后又发现和查明的一个颇具远景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集中区。川甘陕省边陲相接壤的地区,位处东西向秦岭山脉的南麓,是长江水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长江上游重要的支(干)流——汉水、嘉陵江,白龙江、涪江和岷江等水系,素以盛产砂金而著称;规模大小不一的砂金矿床星罗棋布,全区砂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名列全

  • 标签: 金矿带 成矿区 成矿特征 砂金矿床 矿源层 金矿点
  • 简介: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出“江”地区北段某多元素异常带,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由W、Mo、Cu、Bi、U、Sn、Ag、Cd、Pb、Zn、As、Ba、Hg、Au等高中低温热液成矿与伴生元素组成于一体,具典型的浓度分带与组分分带特征。它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侧,对该异常带的解剖,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多元素异常带 元素分带模式 斑岩铜矿 找矿前景
  • 简介:根据个泉地区金矿与岩脉的空间关系和成矿流体盐度、成分及同位素的研究,认为金矿与岩脉具有成因关系。它们可能属同源、同通道上升的产物,因此,岩脉应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 标签: 三个泉 金矿 岩脉 成矿流体 成因关系
  • 简介: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重介质储渗系统的识别,划分和与之相对应的水驱油机理,具有高孔低渗特征的岩块系统主要靠自吸排油方式水驱油,在驱替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高孔高渗特征的洞穴系统水驱油近乎均匀推进,低孔高渗特征的裂缝系统水驱油易发生指进和突进。

  • 标签: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油藏 三重介质 水驱油机理 驱替压力
  • 简介:定远组含盐岩系属早第纪,系河湖相沉积,以盐湖相和淡水湖泊相为主。含盐沉积受断裂控制,发生在次级凹陷内,且位于大断裂的一侧。含盐一层,厚度巨大,盐层韵律发育,可分Ⅳ、Ⅴ、Ⅵ级。盐类矿物简单,仅见石盐、钙芒硝和硬石膏,缺乏钾镁硫酸盐和钾镁氧化物。石盐岩中钾、镁、溴含量甚低,钾含量一般为0.01-0.02%、镁含量在0.03-0.06%左右,溴含量0.001-0.002%,溴氯系数值低,为陆相盐湖沉积,处于早期石盐沉积阶段。

  • 标签: 早第三纪 硬石膏岩 钙芒硝岩 盐湖相 沉积阶段 亚相
  • 简介:据现有资料,阐述了四川盆地叠系含钾性及找钾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在四川盆地找寻大型固相可溶性钾矿之难度,提出了开辟富钾卤水或含钾卤水──液态钾矿资源的找矿工作是突破四川找钾工作的一个重要和有效途径。

  • 标签: 含钾性 海相三叠系 钾盐找矿 富钾卤水 四川盆地
  • 简介:安徽巢湖早叠世青龙组南陵湖段中的火山碎屑流沉积物,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可分为英安质角砾岩、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角砾岩、英安质玻屑-晶屑凝灰岩和凝灰质灰岩四种岩石类型。沉积层序分为两个旋回,包括Bouma序列的A—C、A—E段。层序分析表明,是介于近源和远源之间的过渡相,属于斜坡沉积环境,物质来源于巢湖以南的浅海区火山喷发物质。

  • 标签: 海底火山碎屑流 岩石学特征 形成机理 南陵湖段 安徽巢湖地区
  • 简介:潘—煤矿小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P2ss^1第含煤组主采煤层(11—2煤)。采用构造地质学的分析方法,对井田内P2ss^1第含煤组主采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对未采区构造分布作出预测。

  • 标签: 煤矿 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 小断层 断层特征 发育规律 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