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简述福建数字地震台站仪器电源改造的初探。将现使用的太阳能电源一组直流电瓶供电改为二组直流电瓶交换供电,并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充电效能和台站各设备的运行率。

  • 标签: 电源改造 电池效益 仪器运行率
  • 简介:涵江地电站经过彻底改造,已可以记录到区域内的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的变化情况,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台北信息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是一个必要的地震台北信息的观测手段。

  • 标签: 地电 地震前兆信息
  • 简介:“九·五“期间,厦门地震台实施95-01-02项目,安装DSQ水管倾斜仪、SS-Y伸缩仪、VS型垂直摆和DZW重力仪等四台套数字形变仪器。众所周知,台址与环境改造、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是获得优秀的观测成果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台址条件与环境改造又是三要素之首。在台址确定之后,环境改造必须科学地、精心地组织设计与施工,以使工程质量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阐述的即是该项目设计、施工的做法与经验

  • 标签: 数字化形变仪器 环境改造 方案实施
  • 简介:本文在收集并整理太原断陷盆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钻孔进行了地层分层,建立了钻孔分层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三维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太原断陷盆地进行了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最终基于ArcGIS平台实现了由钻孔柱状图到地层垂直剖面和地层表面TIN的三维可视化。对进一步分析太原断陷盆地地层、断层分布及其活动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RCGIS 太原断陷盆地 三维地质建模 钻孔 可视化
  • 简介:在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中,为满足无线图传系统等通信设备在复杂地形进行大范围和远距离通信作业的需求,提出利用留式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保障无线电(超短波)的远距离传输。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阶段,尚未在地震应急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利用多次试验的数据,分析验证留式无人机供电系统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定量计算中继通信系统的升空效益,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实施方案。在城区、郊区以及起伏较低的山地、丘陵等地区,实现了移动图传系统在距离通信车5—10km范围内稳定、实时、快速的数据传输。

  • 标签: 地震现场应急 系留式无人机 中继通信 无线图传 升空效益
  • 简介: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工作于4月上旬完工,近日通过福建省地震局验收。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将厦门地震台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形变观测基本台。在2000年度,厦门地震台将配备安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SSY型伸缩仪;DSQ型水管仪,VS型垂直摆倾斜仪、DZW微伽重力仪和德国生产的具国际先进水平的DiNi11电子水准仪,目前已签订完成了全部仪器的订购合同并已预付首期合同款。这次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就是为安装地震地形变监测仪器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完成伸缩仪、水管仪

  • 标签: 地震前兆观测 数字化改造 基础工程建设 地震台 地形变 防震减灾
  • 简介: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优势,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应急通信 系统集成 车辆改造 地震应急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我省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并对已完成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十五”数字化改造的台站和测项进行分析,阐述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地震地下流体 前兆观测 数字化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