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四根超长大直径灌注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以及其它方法检测结果可知,超长承载力与使用反循环工艺、缩短成孔成时间、合理的泥浆性能、身混凝土完整性以及清渣彻底性有着密切相关。

  • 标签: 灌注柱 静载荷试验
  • 简介:以青海玉树钻孔应变资料为基础,对观测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降雨所造成钻孔水位的变化不是影响钻孔应变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造成周围环境地表水的变化影响了数据的趋势变化。总结归纳降雨对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有效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和降雨干扰因素。

  • 标签: 玉树地震台 降雨干扰 钻孔应变观测 前兆异常
  • 简介: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 标签: 钻孔应变 干扰因素 异常分析:青海地区
  • 简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发现PHC管的缺陷波形特征,并结合静载荷试验情况分析缺陷对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 标签: 桩身缺陷 低应变动测 竖向承载力
  • 简介:收集了青海6个钻孔应变台站资料,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日本9.0级地震和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钻孔应变同震响应出现阶变的起始时间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基本一致,属于同震变化,应变阶跃随震源方位、震级等因素有较好的比例关系。

  • 标签: 钻孔应变 青海地区 同震响应
  • 简介:利用测震数采器对昌平台CZB钻孔倾斜仪开展了100次/秒的高频采集实验,记录到了可靠的观测资料,其中蕴含的地震信息也更加丰富。同时利用十三陵台测震资料与昌平台钻孔倾斜高频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都记录到了地震波响应,但由于频响特性差异,钻孔倾斜仪记录的地震波所对应的P波震相较弱;通过频谱分析估计钻孔倾斜仪的频响偏低频,其频率上限大致在0.1Hz以内;对于一个近地震事件,钻孔倾斜仪的响应表现出与测震仪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其低频响应明显优于高频响应;对于远震,随着震中距的增加,两者响应特性逐渐趋于一致。

  • 标签: 钻孔倾斜仪 测震仪 高频观测 频响性能 地震波
  • 简介:简要总结了新疆十几年来,利用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指出用钻孔应变资料预报地震是可能的,尤其是短临预报更是行之有效。实践证明打破年变规律是大震应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指数曲线是临震异常的具有规律性的可靠依据。压一张一发震的力学过程是应变异常的动态特点。

  • 标签: 钻孔变 地震预报 应力性质 压应变 张应变
  • 简介: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钻孔应变观测 无人值守台站 数据质量
  • 简介:我台以《提高763地震仪的抗干扰能力》为课题,在基建完成后,对763仪器重新进行安装调试,对仪器的连续线及耦合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处理。投入运行工作两年来,记录效果较好,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 标签: 763地震仪 地震观测 抗干扰
  • 简介:利用固体潮调和分析和分量应变自检公式,对榆树沟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榆树沟分量应变仪两组互相正交的分量应变之和S1+S3、S2+S4的自检相关性达到0.9991;(2)各分量(除东西向)观测精度均小于0.05,达到中国地震局形变I类台的标准。分析认为,除春季融雪对观测精度有影响外,该台分量钻孔应变资料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钻孔应变 调和分析 固体潮 可靠性
  • 简介: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诏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诏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断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诏断裂带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 标签: 长诏断裂带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地震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809180734241116°25′25°54′116°24′25°55′长汀铁3952Ⅴ小震群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长汀县铁乡芦地村的石元头一带,在微观震中的西北方向3公里处(见图11-1)。二、地震烈度分布通过对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石城等地的8条路线、37个调查点的考察,勾划出39级主震的烈度分布图(图11-1)。图11-1 1988年9月18日长汀铁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极震区。Ⅴ度等震线东抵长汀的黄田、坑尾,西至芦地村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震基本参数 1988年 长汀 小震活动 烈度分布
  • 简介: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突显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力波反射法中所使用的频域分析在判断身质量完整性中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反射波 时域 频域
  • 简介:应用双向差分分析方法对青海地区5级以上地震、中国大陆西部、南北带及全国范围内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该方法对5.0级以上中强震的趋势判定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双向差分模型 地震趋势预测 青海 中国大陆 模型检验
  • 简介:763周期地震仪1997年起取代基式仪,承担我国一类合网对国内外地震的监测和对外观测资料交换任务。本文介绍了我台763周期地震仪的震相记录特征,有利于台站对震相的分析,提高对外资料交换和大震速报水平。

  • 标签: 763长周期地震仪 震相记录特征 极远震
  • 简介:研究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高台钻孔应变资料的异常特征,通过对资料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的探讨,总结了本台钻孔应变的映震能力.

  • 标签: 应变 趋势异常 映震能力
  • 简介:本文收集了733个四川地区的实测钻孔数据,从中筛选出深度大于30m的268个钻孔剖面资料.分别获得了10m、15m、20m、25m和28m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剪切波速(Vs)(d)与(Vs)(30)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还与Boore(2004)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比较了采用常数外推法和对数线性外推法得到的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的残差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Vs)(d)与(Vs)(30)的对数相关关系可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得到的对数关系更适合四川地区.对数线性外推法与常数外推法相比,前者的系统偏差更小;随着深度的增加,两种方法的外推误差均逐渐减小,但常数外推法普遍低估了(Vs)(30)值;当深度较浅时,低估的情况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大量的不足30m的钻孔资料估计(Vs)(30)值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平均剪切波速 Vs(30) 外推估计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地区裹体碎石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认为复合地基试验中堆载反力梁装置及正确布设基准梁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裹体碎石桩 复合地基 压重平台 基准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