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矿局“十五”期间在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发现大型岩金矿床。前人将大场金矿金矿化类型定为造山型金矿床,但通过2004—2005年大场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后认为,大场金矿化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 标签: 大场金矿 巴颜喀拉山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 简介:依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推导出循环法水氡观测值同时间关系公式,阐述应用循环法观测几点认识

  • 标签: 循环法 水文地质条件 认识
  • 简介:本文对地震预报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态度用历史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发展及全球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损失被减到最小。

  • 标签: 地震预报 震害预测 地震灾害
  • 简介:国家地震局1995年福州会议上,为总结94年台湾海峡"9.16"7.3级地震,下达我局研究课题之一:"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和台湾东、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在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中强地震目录、相关论文基础上,我们对百年来,北纬18°-27°、东经108°-123°区域中强地震作了一次较系统研究。99年"9.21"台湾西带南投"集集"7.6级震群预测,验证了我们研究成果。我们引用该文一些重要论断于江西瑞昌6级震成因探讨。得出结论是:瑞昌地震应归属于华南地震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幕一员。

  • 标签: 地震强度 华南地震区 中强地震 菲律宾海板块 震群 集集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三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气爆
  • 简介:0前言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全市面积20275km^2,是山西地震带最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断裂纵横交叉,为历史强震区。1996年以来,临汾市一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形势严峻,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自2001年以来,临汾市防震减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临汾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点监视防御区 山西地震带 邓小平理论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
  • 简介:山东省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62万人口,总面积893km^2。由于龙口市处于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之一——环渤海湾地区,邻近海域有郯庐、燕勃两大强震带交汇通过,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Ⅶ度。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地震灾害对城市、村镇潜在威胁也在加大。

  • 标签: 防御工作 震害 环渤海湾地区 大型建设项目 地震灾害 破坏性地震
  • 简介:对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发生概率模型几点认识现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广泛使用地震发生时间过程泊松模型。这种模型基本假定是:①两次相继地震发生时间、空间和大小是相互独立。②在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次数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υ可由工作区(带...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泊松模型 概率模型 地震发生 危险率函数 分布函数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践,就“十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值得注意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标签: 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 应用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及基于GIS抗震防灾决策系统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
  • 简介:通过实时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和计算机性能巨大提高,快速生成仪器观测地面运动和地震动强度空间分布成为可能,利用这一成果结合地震灾害易损性研究成果和地震灾害评估模型,可以对破坏性地震造成损失进行快速评估,为地震应急响应和决策指挥提供更可靠信息支持。本文概述了利用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在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了利用我省强震台网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基本思路。

  • 标签: 强震观测 烈度 震灾评估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存在,首先发现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震源“连接”序列。如在其中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b值影响。

  • 标签: 完整性 B值 遗漏率
  • 简介:150年来地下铁道得到了广泛发展,近20年来我国地下铁道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地下铁道给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同时,其引发振动与噪音也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振动产生、振动传播和振动作用三个阶段论述了地铁振源及其传播规律;传播特性与振源频率、振源与轨道距离、振动频率,以及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有关;振动传播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钢轨类型、轨道类型、建筑物质量类型、建筑物材料等;地铁振动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干扰人们日常生活,振动对建筑物安全性、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还影响精密仪表测量等。本文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振动控制措施,以期减小其危害。

  • 标签: 地下铁道 振动 传播规律 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