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等效线性化波动最主要的缺陷之一是,当基岩输入地震动较强时,高频段算得的放大倍率比实际场地的实测结果明显偏低。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该缺陷导致了低估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严重后果。为弥补等效线性化方法的上述缺陷,沈建文等(2010)提出了通过震级M和距离R参数修正等效线性化的方法EQLM(M,R)。本文指出应变折减系数对计算结果的重要影响,对土层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方法EQLM(M,R)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同时结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算例,用设定地震确定了震级-距离,用EQLM(M,R)完成了土层反应的计算。

  • 标签: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土层地震反应 等效线性化方法 设定地震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同时从1998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标志我国从事建筑活动和防震减灾活动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闸述了作者在实施这两部法律时的若干思考: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依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推导出循环的水氡观测值同时间关系公式,阐述应用循环观测的几点认识。

  • 标签: 循环法 水文地质条件 认识
  • 简介:本文采取将经验格林函数与随机有限断层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体现了各自方法的优点,通过经验格林函数确定地震震源参数,用随机有限断层计算参数、检验其合理性。利用1998年新疆阿图什M6.9级地震的肘L4.7级余震记录,合成了这次地震的最大余震Ms6.0级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并将合成的结果与实际记录在频域和时域做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和这次最大余震的可能破裂特征。同时对经验格林函数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经验格林函数 随机有限断层法 反应谱
  • 简介: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结合探查地下空洞实例,说明高密度电寻找地下空洞的利弊。

  • 标签: 高密度电法 勘探 介质
  • 简介:为了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复杂性,采用地震活动数据构造了一种加权复杂网络模型,并研究了网络的拓扑和边权结构。结果显示,地震加权网络的节点强度分布及边权分布均具有幂律分布特征,网络的含权团簇系数和平均最近邻度显示地震加权网络具有伴随着边权重-拓扑相关性的分等级的组织结构,团簇熵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地震的网络拓扑结构更有序。地震加权网络的动力学演化揭示了在大地震前后一段时期的网络拓扑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这些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显现出一种内在相互作用的网络动力学行为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地震复杂网络 复杂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动力学行为
  • 简介:微分求积(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的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的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的微分方程的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的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的具体方法。借鉴单元的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在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在整个时域内的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的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的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的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的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力波反射法中所使用的频域分析在判断桩身质量完整性中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反射波 时域 频域
  • 简介: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是地基抗震的重要问题,基于对液化评判方法和认识的差异,往往导致对同一个场地的勘探会得出很大的不同结果。本文试以福州某工程场地四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实例和砂土液化的机理解读产生评判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阐明作者观点,以期深入探讨砂土液化的机理和评判办法,为场地地基抗震处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砂土层特征 地震烈度 液化机理 综合评判
  • 简介:涵江地电站经过彻底改造,已可以记录到区域内的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的变化情况,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台北信息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资料,是一个必要的地震台北信息的观测手段。

  • 标签: 地电 地震前兆信息
  • 简介:本文着重从反射波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 标签: 低应变 时域 频域
  • 简介:目前,底部剪力是各国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时需要使用各自国家的抗震设计反应谱。本文汇总了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的反应谱和底部剪力,在相同重现期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烈度下3本规范反应谱的异同,并通过算例对比了分别采用3本规范的底部剪力算出的不同设防烈度下同一结构的底部地震剪力和层间地震剪力。对比结果表明,3本规范的反应谱和底部剪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在表达形式和参数设置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抗震设计规范 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 地震作用
  • 简介:本文根据对青岛市123座桥梁的考察结果,建立了与青岛市桥梁类型比例相当的国内243座桥梁的资料,并以此为对象阐述了城市桥梁震害预测因子的研究过程,确定了桥梁易损性影响因素及其取值,给出了桥梁震害预测指标计算方法和各种破坏状态的划分依据等。最后将此方法运用到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对青岛市的123座桥梁进行了桥梁震害模拟。

  • 标签: 桥梁震害预测 震害因 因子法 青岛市桥梁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作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可在工程关注的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的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的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的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的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震动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Kappa因子 品质因子
  • 简介: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的动力反应影响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的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一方面在反应位移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与动力时程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计算结果的精度。

  • 标签: 盾构隧道 夹土层弹簧 改进反应位移法 地震响应 理论模型
  • 简介:本文将20世纪全球强震活动划分为7个活动期,以国内中强以上地震同期活动资料进行比较,对未来国内强震活动趋势作出中期的统计概率预测,似乎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有力的判据。

  • 标签: 历史类比法 概率预测 强震活动
  • 简介:地下流体尤其是地壳深部的地下水,当它们形成具有一定封闭条件的承压系统时,能灵敏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状态,这种深部承压系统近似一“天然应变仪”,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地壳应力应变的关系,利用相关斜率分析,探讨相关斜率K值时空演变序列与地震间的关系,得出相关斜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且有短期预报效应

  • 标签: 地下流体 地壳 应力 应变 相关斜率
  • 简介:本文主要对我市近年来在依法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简单论述。

  • 标签: 地震安全性评价 实施 成效 问题
  • 简介:本文收集了晋江市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晋江市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从地震地质背景、历史震害的影响出发,依照相应规范和地质类比等方法,通过对晋江市区地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震边坡效应、地震断层破坏效应的评判,结合地层、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进行震害效应分区。

  • 标签: 历史震害 砂土液化 软土震陷 震害分区
  • 简介:根据华南地区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新构造特征、发震构造模型、第四纪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弥散地震区划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华南地区弥散地震的评价依据。对于弥散地震区内与已知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历史地震,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确定弥散地震的方法,探讨了总体地震和构造活动水平与弥散地震的关系。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结果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震构造背景的一致性是进行弥散地震类比的基础。本文除了论述弥散地震活动评价方法之外,还初步给出了华南地震区弥散地震区划分方案和弥散地震评价结果。

  • 标签: 华南地区 弥散地震区 弥散地震 地震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