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和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和一个稳定区。

  • 标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布格重力异常 莫霍面 地壳结构 青海省
  • 简介:本文将前楼,朱坑的小三角观测资料通过亏自由网平差方法加以处理,用三倍误差椭圆曲线作为判定异常的基本依据。“9.16”地震前一年以内,断层的水平形变很好地呈现出了前兆异常信息,地震的发生与断层的水平形变表现两者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 标签: 小三角 秩亏自由网平差 误差椭圆 水平形变表现
  • 简介:本文以核动力工程和大型水电等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GA随超越概率水平增大,其降低幅度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②上述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基本烈度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震危险性 超越概率 PGA 核电厂
  • 简介:本文阐明“大地震”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以龙门山地震带中段的北川.映秀潜在震源区为例,揭示“大地震作用”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联系。指出了当前抗震设防体系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抗大地震作用”应该考虑极罕遇地震动的影响。

  • 标签: 大地震 罕遇地震动 极罕遇地震动 超越概率
  • 简介: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氧值变化的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滞后效应,所以用一般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采用褶积积分方法较好地排除了降雨对沂水泉氧观测的影响。并用通滤波方法,探讨了沂水泉氧的长趋势变化。

  • 标签: 褶积积分 低通滤波 沂水泉氧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的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的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平息地震谣传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0前言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河西走廊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等深大断裂从境内穿过,具有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下辖金川区和永昌县,行政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半”),

  • 标签: 抗震设防 北缘断裂带 管理 巴丹吉林沙漠 地质构造背景 河西走廊
  • 简介:本文对比分析福建省五个台站水平摆与垂直摆观测资料的变化规律,评定资料的外在质量水平,计算资料的内在精度,通过分析与计算,可以看出,垂直摆观测资料保持了水平摆观测资料的变化规律,观测精度水平接近水平摆的精度水平。当前,福建省水平摆已进入老化阶段,用垂直摆替代已成必然。本文还讨论了有关垂直摆标定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水平摆 垂直摆 变化规律 资料精度 干扰因素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震源近场时,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不同坡面形态对碎石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多种坡面形态的边坡模型.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临空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放大效应;坡面的水平位移与加速度峰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坡面凹度的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肩处集中,坡肩愈加不稳定;随着坡面凸度的增大,剪应力增量向坡腰处集中,坡腰愈加不稳定;台阶对坡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有削弱作用,台阶数越多越稳定.同时给出了边坡防治的几点建议:减小坡面的坡度;对凹型坡加强坡肩位置处的防治,对凸型坡加强坡腰位置处的防治;对高边坡可设置多级台阶增加稳定性.

  • 标签: 坡面形态 地震 斜入射 碎石土 稳定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的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的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面”的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法所确定的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的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水平成层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算法。并从理论上对它的分析步骤以及与一维波动方法相比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 标签: 水平成层 土层 地震反应 一维有限元
  • 简介: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结合梯度法分析能够很好的表现细微变化部分特征的优点,计算和绘制了1900-2010年期间间隔5年的全球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其时空分布,各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各个异常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主要以西漂为主,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水平分量梯度异常中心点强度值变化最大.

  • 标签: IGRF11 水平分量 梯度 全球变化
  • 简介: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的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随着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政府对加强公共安全的进一步重视,也给区(县)地震部门依法进行工程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重庆市巴南区地震局于2002年经区政府批准进入区行政审批中心,依法履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的职能,同时将地震行政审批纳入了全区建设领域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

  • 标签: 城市抗震设防 管理能力 防震减灾 减灾法规 地震安全性评价 行政审批
  • 简介: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的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的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的水平运动变形态势,与8.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的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的应力场失衡(西侧的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的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部 水平形变态势 地震有序活动
  • 简介:本文以泉州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为例,介绍用“一致性比测法”检测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结果。

  • 标签: 安装调试 抗干扰能力 一致性比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