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进行的电磁参数综合观测资料。主要结果:1.电磁参数资料丰富,可利用的信息量大;2.测区周围29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电磁前兆异常;3.地震前地壳中出现电磁前兆的时间要比空中出现的早6——14倍之多。

  • 标签: 大地电场 大气电场 电磁辐射 地震前兆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日益膨胀的信息数据和不断丰富的网络应用,不但需要单位局域网络支持越来越多的联网用户,而且更要支持更丰富的媒体应用,以满足电子数据交换和数字音像综合处理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高速局域网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在福建省地震局新建的防震减灾大楼中构建一个适合当前需求,且在将来可方便、平滑升级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地震监测预报及抗震救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综合布线 千兆以太网 六类UTP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现状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对比数据仓库的优越性,分析了建立数据仓库综合预报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而简要介绍了其功能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分析预报 数据仓库 数据库
  • 简介:本文在研究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地震工作部门日常地震防灾与震后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地震相关业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研究。

  • 标签: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
  • 简介: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的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的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的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的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的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的硬度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 标签: 垂向应变 钻孔应变 三维应力 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
  • 简介:基于Oracle的区域水准数据库并采用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本文设计和开发了基于该数据库的信息管理软件平台。将大面积区域水准资料经过规范化整理及数据恢复处理通过软件导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检索、浏览、编辑、备份、恢复等功能实现了对水准数据的有效管理。

  • 标签: 区域水准 数据库 管理系统 数据恢复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一应急指挥系统的硬件构成,运作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闽南示范区 应急指挥中心 硬件系统
  • 简介:为提高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计算效率,在深入分析约束模态综合法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非比例阻尼体系中约束模态综合法对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问题。同时,通过算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在利用约束模态综合法求解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动力问题时,文中所采用的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与有限元直接法相比具有很好的精度。对于地基土-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问题而言,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约束模态综合法可达到很好的计算精度,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效率,为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便。

  • 标签: 非比例阻尼体系 地震响应分析 约束模态综合法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对接界面 缩减
  • 简介:从对福建省沿海地区“9·26”地震谣言的来因分析、传播过程及平息效果,引发的几点思考。

  • 标签: 福建沿海 地震谣言 平息 思考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城镇 地震灾害 影响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利用波形对比分析与多台到时对比的方法找出了流动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常规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流动台资料的利用率.

  • 标签: 综合分析 流动地震台 波形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台湾集集大地震前后福建、台湾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地质、大地形变测量以及板块运动的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集集大地震的序列特征、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壳形变、断层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成因以及前兆现象等。可供深入研究集集地震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断层动力学 地震成因
  • 简介:从涔天河水库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库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背景,并根据扩建水库的基本情况的改变,采用多方法进行了最大震级预测,得出了涔天河水库扩建可能存在诱发M4.7~5.0级地震,需尽快建立地震台网,加强监测。

  • 标签: 水库地震 地质构造 地震预测 涔天河
  • 简介: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分析了水库地震的基本特点,蓄水的地震资料对研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水库诱发地震
  • 简介: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的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因其传播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地震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新兴媒介平台的优势,通过对地震信息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为主体的地震信息发布构架.同时,借助大众新媒体传播及时快捷、立体多元、全面覆盖的信息平台,可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信息 传播平台 综合服务
  • 简介:选取多时相、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江断裂.同时,利用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 标签: 活动断裂 断层解译 亮温梯度 影像特征
  • 简介:21世纪以来,井下观测以日、美等国为首迅速进入“深钻井,多分量,宽频带”的发展时期,我国也紧随其后开始了井下综合观测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10年来井下综合观测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陆、大洋科学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展示了各国井下综合观测技术上的成果,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最后对深井高温高压环境、测项集成技术和井下安装检测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我国,井下综合观测仍属于技术创新项目,虽然第一批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已成功研制出来,并在500m以内的钻孔中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但成功经验较少,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 标签: 地震 深井观测 井下综合观测技术 科学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