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一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 标签: 设定地震 时程包线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文中以某一实际工程为例,讨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加速度反应谱规准化对工程场地地震位移时所带来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根据规准化加速度反应谱得出的位移时存在很大的误差.建议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不宜进行加速度反应谱的标定工作.

  • 标签: 加速度反应谱 标定 位移时程
  • 简介: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因缺乏信号局域性的信息,无法对地震波等非平稳信号进行全面描述,频分析通常是分析非平稳信号较好的工具.本文利用大柴旦地震台记录到的2013年6月5日青海海西5.0级地震波形,采用赵-阿特拉斯-马克频分布(ZAM)分别研究了该地震P波、S波段的时间-频率特征.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波的非平稳性,较全面地展示了地震波的衰减特征.

  • 标签: 海西地震 时频分析 ZAM分布
  • 简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鲁甸地震交通、通信和电力等三类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及应急抢修情况.鲁甸地震是一次较典型的山区地震,地震地质灾害和强地震动共同作用是造成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主要原因.交通系统的主要震害是山体滑坡引起的道路中断,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形,道路抢通困难.电力系统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破坏严重,龙头山变电站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下级的2个变电站也断电.通信系统在本次地震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恢复也较快.

  • 标签: 鲁甸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特点 应急恢复
  • 简介:对街面水库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详细调研考察,对一些重要生命线工程及危险源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丰富了尤溪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 标签: 街面水库 生命线工程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的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