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数字地震科普馆将成为传播地震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以福建数字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其利用数字技术为载体,在开展地震科普工作中所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并对数字地震科普馆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福建 数字地震科普馆 防灾宣传
  • 简介:分析了巴塘国家基本数字地震台2009年1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测定的ML≥2.5级的近震544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L震级之间的偏差,计算出了震级偏差程度,本台近三分之一地震震级偏差达0.3级,文章着重从地震发生的方位角不同和地动位移不同,找出了震级相差很大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本台的校正值.通过本台校证,震级接近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L震级,提高了本台地震震级测定的准确性.

  • 标签: 数字地震观测 近震 弱S波 震级偏差
  • 简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鲁甸地震交通、通信和电力等三类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及应急抢修情况.鲁甸地震是一次较典型的山区地震,地震地质灾害和强地震动共同作用是造成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主要原因.交通系统的主要震害是山体滑坡引起的道路中断,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形,道路抢通困难.电力系统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破坏严重,龙头山变电站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下级的2个变电站也断电.通信系统在本次地震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恢复也较快.

  • 标签: 鲁甸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特点 应急恢复
  • 简介: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是计算视应力等重要参数的基础性资料.JOPENS数据服务可提供地震目录,为使用ESSA软件计算视应力等参数提供了前提,但ESSA与JOPENS数据服务没有程序接口,需要从JOPENS数据服务网站手工下载地震目录并按需求人工筛选数据编制成数字地震观测报告.针对手工编制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利用MATLAB开发出一套程序,对数字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能够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 标签: MATLAB 地震观测报告 编制 视应力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尝试使用了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解码和仿真研究,阐述了用该语言实现EDAS-C24型数字测震仪实时数据流的解码过程,提出了在G语言下利用数字滤波器逼近模拟积分器及模拟微分器响应实现对解码数据实时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设定频带宽度,比较了设计的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频带内,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是一致的,仿真的精度是理想的,成果已经在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的地震互动区部署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 标签: LABVIEW G编程语言 测震仪 实时数据 解码 仿真
  • 简介:通过分析当前信息虚拟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上海市地震局现有服务器存在的高功耗、低利用率等弊端,结合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大楼建设背景,提出了适合未来信息发展的上海市地震局信息虚拟建设方案.并基于刀片服务器、高性能存储、光纤交换机实现该方案,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服务器的统一管理,为数据库整合及桌面虚拟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虚拟化技术 刀片服务器 功耗 资源利用率 统一管理
  • 简介:文中以某一实际工程为例,讨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加速度反应谱规准对工程场地地震位移时程所带来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根据规准加速度反应谱得出的位移时程存在很大的误差.建议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不宜进行加速度反应谱的标定工作.

  • 标签: 加速度反应谱 标定 位移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