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2006年5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6.4级地震灾情调查和评估,得出此次地震灾情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尽管日惹地震震级较小,但形成的灾害却很严重,地震形成了2个重灾区,即班图尔(Bantul)重灾区和克拉特恩(Klaten)重灾区;(2)建筑物结构不合理、建筑物质量和材质差,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灾区场地环境不良,加之灾区人口密度大和地震发生在凌晨等,是此次小震大灾的主要原因;(3)对地震构造背景以及与默拉皮火山(MerapiVolcano)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此次地震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日惹地震 地震灾害评估 班图尔 克拉特恩
  • 简介:分析了1997年尼7.5级地震的前兆特征,认为尼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构造背景,它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第5个活跃幕7级以上强震所构成的“大三角”分布的特定节点上。地震前存在着低b值、缺震、频度、GL值等测震学异常以及水位、水温、地应力等水化学和地形变学异常。通过该地震前兆特征的追溯性分析,必将对地震预报带来有益的思考

  • 标签: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性 地震前兆异常 玛尼地震
  • 简介:根据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现场考察结果,2001年7月11日甘肃省肃南县祁乡5.3级地震属中等强度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托勒山北缘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 标签: 甘肃 震害 发震构造 祁青地震 地质构造
  • 简介: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的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划定的不同时空范围内,这种相关性表现不一。

  • 标签: 蒙甘宁青地区 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 地震关联
  • 简介: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Mw7.8地震中,北东一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一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地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 标签: 凯库拉地震 地震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滑坡
  • 简介:本文以对前特大桥桥位区的砂土液化的综合评判为例子,提出砂土液化必须运用定值准则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各种宏观液化势判定手段进行综合评判,文中还针对水下孔的水位取值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综合评判 宏观液化势 定值准则 水位
  • 简介:2017年6月3日起,青海唐古拉山镇发生4级震群事件,由于该地区监测能力有限,未能监测到M_L2.0级以下地震。经计算,本次震群中Ms3.6级以上地震的错动方式以正断兼走滑为主。综合震群参数、震源机制一致性以及视应力等计算结果,表明该震群为前震震群的可能性不大。结合唐古地震带内新一轮Ms5级以上地震活跃的背景以及历史震群与中强地震对应结果,表明未来唐古地震带内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应加强关注该区域震情发展趋势。

  • 标签: 唐古拉地震带 震群参数 震源机制解 地震视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