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循化南山一带共发育了17条泥石流沟,严重影响了县城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南山泥石流群物源丰富,沟道纵坡降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降雨就可以形成泥石流。在对循化泥石流群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泥石流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泥石流 灾害特征 对策
  • 简介:采用H/V谱比法,利用安徽强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3个强震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当台站场地为基岩或覆盖层较薄时,由地脉动和S波数据分别计算出的谱比曲线一致性很好.当覆盖层大于30.5m的时候,两者的放大因子有差异,即用S波计算的场地放大响应要明显大于用脉动计算的场地响应.

  • 标签: 强震台网 强震动记录 H V谱比法 场地响应
  • 简介: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 标签: 新参数 测震台网 非弹性衰减 场地响应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平潭地震办的工作,阐述该办防震减灾的工作思路,要求做好震前准备工作,并把工作做好、做实。

  • 标签: 防震减灾 应急预案
  • 简介:这是一次有多方参与的切合实际、以人为本,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防震演练。广大师生在演练过程中,主动接受防震知识,回家后又对家长“言传身教”,加上有线电视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报导,大大扩大了地震宣传范围,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防震演练 地震宣传 地震应急 经验
  • 简介:明龙山-上窑断裂是一条逆走滑性质的第四纪活动断裂,长约68km,走向300°-315°。本文在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分段特征,初步将断裂分为明龙山、上窑、凤阳山3条次级断裂段。通过对断裂经过处的采石场进行详细追索,我们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采集了断层泥ESR样品,得到的测年结果为(243±24)ka和(126±15)ka,由于淮南地区是典型的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度较弱,这些测年结果虽不能代表断层最后一次微弱活动的时代,但可以确定断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结合前人对1831年凤台Ms61/4级地震极震区位置、等震线形态研究及本文对极震区附近断裂展布和活动性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明龙山-上窑断裂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最大。

  • 标签: 淮南地区 明龙山-上窑断裂 1831年凤台6 1/4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本文通过安庆M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害特征分析,探讨了5.0级左右中强地震现场调查的自身安全保障、灾民恐惧心理安抚,以及震害分布、震害损失、人员伤亡等,旨在为将来5.0级左右中强破坏性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震害特征等提供参考。

  • 标签: 安庆4.8级地震 现场调查 震害特征 中强地震
  • 简介: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四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和定向微观分析,对断层的活动期次、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滑移特性等断层的活动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所在地区曾发生过3次构造变动事件,活动时代分别距今(11.02±0.55)万年、(9.53±0.57)万年和(7.72±0.46)万年。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兼有张裂或挤压;滑移特性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

  • 标签: 桥头集 晚第四纪 活动习性 热释光定年
  • 简介: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市MS4.8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烈度分布及房屋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 标签: 安庆地震 地震烈度 房屋震害 抗震性能
  • 简介:通过对市、两级防震减灾的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市()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防震减灾 重要性 太原
  • 简介:介绍重庆大足为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思路所做的一些尝试以及在防震减灾职能的发挥、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相应的社会效益。

  • 标签: 防震减灾 政府职能 地震应急 群测群防
  • 简介: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位 水温 同震响应 安徽省
  • 简介: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青海境内发掘的古地震资料,阐述了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辨认古地震期次、判别古地震强度和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与标志。

  • 标签: 古地震 青海省
  • 简介:结合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因素,针对神木朱家沟、白泥塔煤矿采空区的特点对其塌陷治理提出方案及建议。

  • 标签: 采空区 塌陷地震 防治措施
  • 简介:主要介绍了青海刚察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网络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通过运用VPN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连续性、稳定性.实践与应用表明,VPN技术整体上运行稳定,在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VPN技术 青海
  • 简介:本文根据“数字地球”的一般原理,和对福建地震工作的总体了解,对作为“数字福建”有机组成部分的“数字地震”的架构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数字地球 数字福建 数字地震
  • 简介:浙江工程地震研究所是浙江省地震局直属事业法人单位,于1994年成立,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浙江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负责并承担浙江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宏观调查与震害评估工作,具有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其它业务范围涉及基桩检测、振动测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建(构)筑物抗震性能鉴定等。

  • 标签: 工程地震 浙江省 研究所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 评估工作
  • 简介:介绍了新疆实施的安居工程现状及其在地震灾害中减轻房屋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临时转移安置人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区各类结构建筑物典型震害现象和特征。根据皮山安居工程概况,对比分析了安居富民房震害特征和各类结构建筑物震害特征,总结安居工程在本次地震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的震后重建以及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皮山6.5级地震 安居工程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青川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震害显著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但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本文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开挖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平武-青川断裂在乔庄镇主城区的通过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地表调查发现的零星地表破裂和探槽下部砂砾石层出现的小尺度变形及位错现象分析,乔庄镇条带状震害加重异常现象应是平武-青川断裂在汶川地震时发生的近地表错动所致。由此联系到汶川地震的余震条带与平武-青川断裂乔庄以东段基本重合的事实,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应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 标签: 活动断裂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汶川地震 平武-青川断裂 青川县
  • 简介: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市县两级政府和部门是重要的基础和执行层面。一切工作的落实,归根到底都必须通过各级政府落实到市县各部门乃至更基层的社区、乡村。防震减灾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公益性事业,自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最终需要落实到市()及其以下基层机构和广大群众。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地震局 行政管理体系 公益性事业 公共安全 基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