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西南地区“川滇菱块”东部边界的强震活动情况。研究表明,“川滇菱块”东部边界强震活动在西南地区最为强烈。它集中了川滇地区全部7.6级以上地震,历史强震活动有较明显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且呈现某种自然节律,7级地震显示较好的南北迁移规律,强震时间分布遵从幂函数特征。

  • 标签: “川滇菱块”东部边界 强震活动 地震预报
  • 简介: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L≥5.0级的强余震活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空段,强余震围绕该空段有反复迁移发生特征。基于上述现象,作者从地震地质和经纬方向余震迁移的角度上做了一些研究,较为定量地为震区预测发震地点提供了简单依据。

  • 标签: 汶川地震序列 地震空段 强余震迁移
  • 简介:首先,依据成都活断层探测的深、浅层地震勘探资料、钻井资料、地形资料,建立成都地区地下三维介质模型,并基于活断层确定的双石-大川断裂发生7.6级潜在地震的地震活动性探测结果,设定断层破裂震源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短周期地震动、谱元法模拟长周期地震动,利用混合法通过频域合成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域的宽频地震动。最后,讨论了合成结果的PGA、PGV、PGD以及0.3s和1.0s反应谱的分布特征,依据分布结果对成都市区进行了本次设定地震的地震动讨论。

  • 标签: 谱元法 混合法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
  • 简介:提出了声波正演数值模拟中计算网格间差分阶数(精度)的不衔接而引起的边界反射效应问题,采用不同中心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声波波动方程来验证。数值实例分析表明,同差分阶数间不存在任何边界效应,而当差分阶数较低且网格间差分阶数递变较大时,边界效应显著,通过缩小差分网格间的递变阶数并提高相应的离散阶数,可以有效压制该边界效应,并保证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可信度。

  • 标签: 差分阶数 模拟精度 边界效应 声波方程 数值计算
  • 简介:为提高大型复杂结构体系的计算效率,在深入分析约束模态综合法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非比例阻尼体系中约束模态综合法对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问题。同时,通过算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在利用约束模态综合法求解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动力问题时,文中所采用的阻尼矩阵的处理方法是有效的,与有限元直接法相比具有很好的精度。对于地基土-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问题而言,缩减对接界面自由度的约束模态综合法可达到很好的计算精度,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效率,为大型复杂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便。

  • 标签: 非比例阻尼体系 地震响应分析 约束模态综合法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对接界面 缩减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收集整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台形变数字观测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抽水、降雨、大风、进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它仪器故障等因素对形变数字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 形变 固体潮 干扰 短临异常
  • 简介:规整标定是模拟观测地震仪器标定的一种方法。系统介绍了规整标定仪器的方法、参数,发现它有许多优点,是标定遥测地震仪器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遥测台网 模拟 地震仪器标定 规整化标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数字观测中的模数转换、采样、量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并以地形变数字观测为例介绍了采样定理的应用

  • 标签: 数字 观测 采样
  • 简介:可视地震应急通讯办公系统是用微机实现地震现场与指挥部之间影音互传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的视频输入设备,利用现有公用通讯信道实现视频实时交换的实施方案。

  • 标签: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REAL TIME exchange.
  • 简介: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 标签: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字化传输 地震前兆数据 地震遥测台网 地震遥测设备
  • 简介:福建省地震局于2003年6月正式开通了FTP服务器,接受各台站上传前兆数据及下载地震资料。由于台站每天要上传的文件很多,而且要按文件类型分目录存放,操作起来步骤烦琐,还很容易漏传文件或传错目录。根据这种情况,本人在Window环境下利用VisualBasic6.0研制开发了地震前兆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容错功能好,可自动搜索指定日期应传输的所有文件,实现了前兆数据传输的智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传输完整、准确、及时。本软件完全由本人自主开发,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 标签: 地震台 FTP服务器 前兆数据 软件应用
  • 简介:阐述地震信息网络当前应加强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并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地震信息 信息网络化 网络化工作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改造之后利用数字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形变 固体潮 畸变 地震前兆 干扰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改造之后利用数字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通过分析当前信息虚拟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上海市地震局现有服务器存在的高功耗、低利用率等弊端,结合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大楼建设背景,提出了适合未来信息发展的上海市地震局信息虚拟建设方案.并基于刀片服务器、高性能存储、光纤交换机实现该方案,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服务器的统一管理,为数据库整合及桌面虚拟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虚拟化技术 刀片服务器 功耗 资源利用率 统一管理
  • 简介:介绍了青海地区表层水温井孔的观测概况,对各井孔产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年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汶川、大柴旦、玉树地震前后水温(地温)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标签: 表层水温 典型地震 前兆异常 青海地区
  • 简介:该文主要对福建省地形变监测数字监测网的特色,监测网的内容,布网目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数据处理中心建设作了简介,最后对地壳形变数字监测网在“数字福建”工程中的作用作了阐述

  • 标签: 地形变监测网 GPS 数字福建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