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潜在震源区的判定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基础,潜在震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的合理与否;本文采用多维实测数据类似性和差异性相对识别的ISODATA算法,对兰州——古浪地区的潜在震源进行了识别,给出了该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及其震级上限,为潜在震源区的综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得潜在震源区的综合判定更为合理。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震源 震级限值 兰州——古浪
  • 简介: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以祁连山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为目标地震,分析研究了目标地震前古浪窗口小震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特征,提取了古浪窗口小震活动的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5.5级地震前,利用地震活动性多种参数的综合对应谱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其对应率较高。

  • 标签: ECRS方法 综合异常指标 窗口地震 古浪
  • 简介:利用单台3分向数字化记录反演了1996年6月1日甘肃天祝-古浪5.4级地震的矩张量,并对所得结果与用P波被动符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合谝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区的断层的构造情况,认为该地震是在NE-SW的压应力作用下,近EW向的源原西断层天祝-古浪段左旋破裂错动的结果。由于我们得出的结果只是利用了记录波形的最初几个波形,因此它基本反映了该地震的初始破裂错动情况。

  • 标签: 数字地震记录 矩张量反演 天祝-古浪地震
  • 简介:应用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剪切波分裂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向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对于天祝-古浪5.4级地震,

  • 标签: 永登地震 天祝-古浪地震 S波分裂 异常特征
  • 简介:利用短量反演方法反演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 标签: 矩张量反演 区域应力场 短临变化 震源区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