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核电站结构.设备相互作用地震反应,针对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反应堆进行结构与设备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研究,通过对考虑与不考虑结构.设备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对比,开展模态分析、设计基准地震动下和超设计基准地震动下动力特性分析以及楼层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剪力墙主体结构与设备相互作用后,结构地震反应减小,层间剪力最大减小60%,水平向楼层反应谱峰值减小为不考虑相互作用40%,提高了结构与设备安全性,并为设备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但竖向楼层反应谱在结构竖向周期附近有放大作用,建议在设备抗震设计时予以注意。

  • 标签: 核电站 结构-设备相互作用 动力分析
  • 简介: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玉树断裂)上典型断错地貌点进行测量分析,得到玉树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6.6±0.1-7.4±1.2mm/a。通过与前人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东段(甘孜断裂)滑动速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滑动速率不一致,其原因是甘孜断裂左旋滑移在向西传递过程中,一部分应变被分配到了巴塘盆地南缘断裂上。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存在很好地解释了玉树断裂走滑速率比甘孜断裂偏低原因。但是,从区域变形来看,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分配滑动速率恰好说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及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构造变形是协调一致

  • 标签: 甘孜-玉树断裂 鲜水河断裂 走滑速率 滑动分解
  • 简介:密集布设MEMS强震仪台网获取准实时强震观测数据,可以为震后灾情快速判断和平时地震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利用3G/4G无线通信和L2TP(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第二层通道协议)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网组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强震仪监测网络主要步骤和实现过程,实现了MEMS数据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简单组网模式,为建立灵活、实用、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密集监测网络提供参考。

  • 标签: MEMS 监测网络 L2TP
  • 简介: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微信 微博 地震信息服务
  • 简介:本文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算法双差定位方法对三峡水库地震进行精定位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使用双谱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加密台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观测到地震波形数据,并对波形互相关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基于结合获得波形互相关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谱法验证波形互相关数据定位精度要高于其他数据结果,其东西向震源位置平均误差为3.2m、南北向为3.9m、垂直向为6.2m。重定位震中结果显示巴东神龙溪两岸微震分布明显呈现出3条近东西向线性条带状,与地表小规模断裂和碳酸盐岩地层走向一致,揭示了库水主要沿着溶洞或者地下暗河渗透进而诱发地震活动,较强地震可能是微小地震贯穿活动面的结果。

  • 标签: 双谱验证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 三峡水库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和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和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埋深2km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和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前太平沟一带,地震类型以右旋走滑为主。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太平沟一带发育一条长约25km,走向约N70°E线性异常带。野外地表调查发现该线性异常表现为断续分布断裂陡坎、冲沟位错和滑坡。陡坎走向约N65°E—N75°E,倾向SE,高约1.0-2.5m;滑坡发育有典型弧形圈椅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多与断裂陡坎伴生。综合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特别是结合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该地区2次小震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断裂属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分支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曾经强烈活动,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可能是萝北1963年5.8级地震发震构造。

  • 标签: 依兰-伊通断裂带 太平沟断裂 萝北5.8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扩充,初期设计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和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效率。

  • 标签: 活动断层 数据库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探察数据 优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烈度计、MEMS加速度仪等强震动观测仪器发展历史与现状,概述了强震动记录中典型异常波形产生原因和力平衡加速度计仪器响应误差及校正,建议了解决强震仪器缺陷措施,分析了强震仪在强震动观测发展中面临机遇和挑战。研究结果如下:①进行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研究是有针对性改进现有强震仪存在问题很好途径;②早期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频带范围0至30Hz)获取强震动记录应进行仪器校正;③应跟踪强震动观测新方法和相关领域新技术,发展MEMS加速度仪和光纤加速度仪等新型仪器。

  • 标签: 强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 烈度计 MEMS加速度仪 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 仪器响应误差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均值和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动力反应影响结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法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法。一方面在反应位移法合理内容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法与动力时程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法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精度。

  • 标签: 盾构隧道 夹土层弹簧 改进反应位移法 地震响应 理论模型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基础上,按地震烈度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城镇 地震灾害 影响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分析了前兆数据库中基础信息重要性、存在问题及与中国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对应,介绍了如何修改、补充、完善、使用前兆数据库中基础信息。

  • 标签: 前兆台网 基础信息 完善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现象。并根据震前和同震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针对震后大面积废墟下被困人员快速准确检测与定位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wi-Fj信号地震灾害人员侦查技术。以嵌入式技术为基础,涉及FSK通信、wi-Fi定位、wi-Fi定位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wi—Fi热点中继设备和显控中心平台切实可行设计解决方案,研制出能够实现震后大面积废墟下被困人员快速定位设备,并提出设备布设方案。为我国地震救援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 标签: 地震被困人员快速定位 Wi-Fi热点中继 嵌入式技术 Wi-Fi定位算法
  • 简介:伸缩缝作为大跨度桥梁与引桥之间重要连接构件,其抗推刚度及可能存在变异性对主桥及引桥动力特性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建立了大跨度悬索桥及引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加劲梁与引桥箱梁之间伸缩缝,分析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及引桥自振特性及其地震响应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刚度对加劲梁横弯振型、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频率有明显影响;伸缩缝刚度变化会导致加劲梁与引桥振型相互耦合,同时这些振型频率发生相应突变,当伸缩缝刚度较大时,加劲梁两个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解耦成为独立竖弯和纵飘振型;当引桥与悬索桥加劲梁纵飘振型发生耦合时,在纵向和竖向地震作用悬索桥及引桥地震响应达到最小。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动力特性影响分析可为悬索桥模态参数确认、损伤识别、抗震性能分析提供有价值借鉴。

  • 标签: 大跨度悬索桥 伸缩缝 抗推刚度 自振特性 地震响应
  • 简介:针对目前常用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多因素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适用性及评估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高光谱遥感作为20世纪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重大进步产物,通过其较高光谱分辨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地球表面信息,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尽管高光谱遥感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针对其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总结高光谱遥感特征、优势及不同领域应用现状基础上,开展了其在震害评估领域应用研究。基于ASD地物波谱仪获取建(构)筑物光谱曲线构建可用于震害分析所需光谱特征库,对比光谱库中地物曲线之间差异后,发现高光谱遥感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是可行,因不同震害地物之间光谱特征曲线存在差异,依据这种差异可区分不同震害信息,从而对震害遥感图像进行精细分类。

  • 标签: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地物光谱库 震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