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下分别对尿嘧啶所有的气相、液相、过渡态和质子转移异构体的结构进行全优化,获得它们在气相和水相中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PCM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计算.结果显示:在气相和水相中,水参与反应降低了互变异构质子迁移的反应活化能,对互变异构质子迁移的反应起到催化作用,但是没有改变各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同时研究了尿嘧啶各烯醇式水助质子互变异构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尿嘧啶各烯醇式互变异构质子迁移的反应为平面六元环的过渡态结构.探讨了溶剂化效应对互变异构体的几何结构、能量、电荷分布以及互变异构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等.

  • 标签: 尿嘧啶 反应机理 过渡态 水助质子转移 密度泛函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搭建了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的三维结构,并用Profile-3D和Prostat评估了模型的可靠性.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的三维结构的提出对硫酸转移酶家族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 标签: 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同源模建
  • 简介:研究了吖啶橙(AO)罗丹明B(RB)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6.8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介质中,AO-RB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B荧光大大增强,叶酸(FA)的加入使能量转移体系的RB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叶酸含量在2.0×10-6~8.0×10-5mol.L-1范围内RB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为3.3×10-7mol.L-1.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94%,回收率为85.0%~105%,该方法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叶酸片中叶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吖啶橙 罗丹明B 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叶酸
  • 简介: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物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 标签: 蒽醌 水溶性聚合物 Hofmann反应 电子转移
  • 简介:提出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H2S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电池电子转移机制,即借助于催化剂分子自身歧化所形成的催化电池M(Ⅰ)Pc-PcM(Ⅲ)实现底物(HS-)分子氧间的电子转移,其反应过程为阴极反应:O2+M(Ⅰ)Pc→O2-+M(Ⅱ)Pc,阳极反应:HS-+M(Ⅲ)Pc→HS·+M(Ⅱ)Pc。这一电子转移过程也是决定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催化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 标签: 双核金属酞菁 催化电池 反应机理
  • 简介:介绍了国内抗氧剂的生产研发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发展
  • 简介:采用超增溶纳米自组装原位合成法制备催化剂硅铝载体.实验表征结果表明,用超增溶纳米自组装原位合成法能够制备出形状规则、尺寸均一的纳米球状粒子.该纳米硅铝载体上布满了由纳米粒子搭建的孔属于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在222.61-286.08m^2/g之间,孔容在0.486-0.625mL/g之间,平均孔径在7-10nm之间,并且以大孔和中孔为主.酸性主要分布在弱酸和中强酸区,并且大多数为L酸,有少量B酸.该载体粒子形状、大小比较规则、均一,粒径分布比较集中,是比较理想的纳米催化剂载体.

  • 标签: 纳米 硅铝载体 催化剂 表征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塑料抗氧剂生产现状,市场需求,目前国内抗氧剂品种和产品质量等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代表性和新开发的抗氧剂品种,并提出发展建议。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新品种 开发
  • 简介: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三价铁离子能将盐酸氯丙嗪氧化成一种红色的物质,且氧化的程度盐酸氯丙嗪的量呈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盐酸氯丙嗪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实验中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13×103L/(mol·cm),盐酸氯丙嗪的量在5-250μg/10mL范围内吸光度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用于盐酸氯丙嗪药物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11%-0.19%,加标回收率为95.0%-97.0%。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三价铁离子 盐酸氯丙嗪
  • 简介:利用高速离心、减压蒸馏和萃取等方法分离和定量分析苯酚催化羟化反应中所产生的副产物焦油,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使用萃取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各种条件下,以Cu2(OH)PO4为催化剂时苯酚羟化反应体系中焦油的生成量.

  • 标签: 苯酚羟化 焦油 萃取
  • 简介:采用2,7-二(4-羟基苯基)-9,9-二烷基芴(A2)四对甲基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通过A2+B4型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利用紫外和荧光谱对聚合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均可发出稳定、纯正的蓝光.DSC和TGA显示,4种聚合物在150℃以下没有明显的相态变化,300℃以内无明显的热分解现象,这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材料的发光效率及发光稳定性.

  • 标签: 超支化聚芴 荧光基团 蓝光材料
  • 简介:从价格低廉的皂素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环氧甾体类药物中间体.以波谱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对环氧甾体化合物5,6-环氧孕甾-16-烯-20-酮-3β-乙酸酯的单晶进行了结构分析.

  • 标签: 甾体 合成 氧化还原反应 单晶 波谱分析
  • 简介:在MP2/6-31G(d)和MP2(FC)/6-311++G(d,p)水平上,对H2CO和HCOOH以及设计的4种构型H2CO…HCOOH复合物等进行几何全优化计算,经振动频率分析,确认它们为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然后在MP2/6-311++G(2df,2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以获得相互作用能,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探讨H2CO和HCOOH相互作用的本质.

  • 标签: 从头算 势能面 基组 相互作用能 驻点 MP2
  • 简介:介绍一种国内首创的电弧直读光谱仪。该仪器由交/直流电弧激发光源、凹面光栅分光系统、光电倍增管接收器及智能测控系统所组成。研制成功地质样品专用的"交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和高纯金属专用的"直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可取代1m或2m光栅摄谱仪,省去了光谱相板、洗相及译谱等繁琐的操作程序。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可直接对粉末状地球化学样品及高纯金属氧化物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进行直读光谱测定,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特点,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所属领域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要求。现已有多家使用单位采用"交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分析了十几万件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银、锡和硼等元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直读光谱仪 交/直流电弧 凹面光栅 光电倍增管
  • 简介:回顾了中国金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活性碳柱分离技术和泡沫塑料分离富集金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现代金的分析技术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微量金分析技术革新和金的活动态分析、地电化学样品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 标签: 活性碳 泡沫塑料 金分析
  • 简介:由硝酸镉和2,3-吡嗪二羧酸(简称pdc)水热反应,得到无色透明针状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晶体的分子结构,其组成为ECd(C6H2N2O4)n或ECd(pac)n.晶体学数据为:三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28(6)nm,b=0.7731(5)nm,c=0.8674(5)nm,β=110.068(5)°,Z=4,μ=3.21mm&-1.R1=0.023,wR2=0.054.该化合物通过2个Cdpac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新颖的二维结构.

  • 标签: Cd(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二维结构
  • 简介:以3,5-丙酰氯和1.0代以氨为核的星型聚酰胺-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一类结构新颖的受阻酚抗氧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新型抗氧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3,5-丙酰氯)∶n(1.0代PAMAM)=5∶1,溶剂三氯甲烷用量为40mL,反应时间为12h,分段升温.此条件下,产品收率在65%以上,熔点为204.5℃~206.5℃.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定新型抗氧剂的结构目标化合物相同.该新型受阻酚抗氧剂在LLDPE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和热氧稳定性.

  • 标签: 星型聚合物 受阻酚抗氧剂 聚酰胺-胺 缩合反应 β-(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
  • 简介: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基组对PF(X3∑-)的平衡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用QCISD/6—311G(df)方法得到的平衡结构为RPF=0.1589nm,实验值RPF=0.15897nm进行比较,最为接近,得出QCISD/6—311G(d,)基组为最优基组;然后对PF(X3∑-)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势能函数计算了PF(X3∑-)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这些数据为反应动力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离解能 Murrell—Sorbie函数 光谱常数
  • 简介:用PCR方法扩增了人的BAF53全长cDNA序列,用酶切后的ΔBAF53cDNA片段构建了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再经包涵体裂解、纯化,得到hBAF53抗原多肽.从免疫动物身上获得实验动物的抗血清.通过斑点印迹方法测得hBAF53抗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又用已提取的HeLa细胞核蛋白(含有天然BAF53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天然BAF53蛋白是该抗血清的抗原,说明获得的抗血清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改构复合物各亚基间相互作用分析及调控基因转录机理方面的研究.

  • 标签: hBAF53 多克隆抗体 制备 活性 染色质改构复合物亚基 基因转录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