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抗氧剂是重要的聚合稳定化助剂,文章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聚合抗氧剂工业的理论研究进展和技术开发趋势,进而归纳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抗氧剂品种的主要结构和应用特征,旨在推动国内抗氧剂工业的技术进步。

  • 标签: 抗氧剂 碳自由基捕获剂 受阻酚抗氧剂 辅助抗氧剂
  • 简介:聚合的稳定化技术涉及到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聚合材料的生产、加工、稳定剂的使用、配方设计、环境试验、环境因素的研究、环境条件的模拟、寿命预测、标准试验方法等各方面。本书为满足从事聚合材料的研究、生产、使用的科技人员在这方面的需求,首次将聚合老化与防老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关稳定剂资料,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以及老化试

  • 标签: 聚合物材料 防老化 实用手册 标准试验方法 热稳定剂 环境试验
  • 简介:采用四溴邻二甲苯脱卤法得到苯并环丁烯(BCB)单体.利用BCB的芳香性,将其溴化后,制成格氏试剂,倒入干冰中,与之反应,得到4-羧基-BCB.将所得的4-羧基-BCB与氯化亚砜回流,活化为酰氯,与聚乙烯醇(PVA)反应,BCB结构单元被引入到聚合的支链上,由此得到苯并环丁烯聚合.并对该聚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丁烯 聚合物 氯化亚砜 溴化 单体 邻二甲苯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Ag(4,4′-bpy)(H2PO4)].2H2O(1)和[Cu4(L)8H4](2)(4,4′-bpy=4,4′-联吡啶,L=4-咪唑基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1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a=8.4909(17)nm,b=8.7284(17)nm,c=18.498(4)nm,β=100.99(3)°,V=1.3458(5)nm3,Z=4,R1=0.0362,ωR2=0.0966.化合1展示了一个一维的链式结构.化合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4.509(5)nm,b=18.957(5)nm,c=17.246(5)nm,β=119.807(5)°,V=6.953(3)nm3,Z=4,R1=0.0455(3564),ωR2=0.1519(6161).化合2中存在着丰富的π…π堆积作用.

  • 标签: 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巴吞鲁日,路易斯安那州-2008年8月12日——雅保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ETHANOX330聚合抗氧化剂价格,幅度为最高50%,时间为2008年9月15日之后发货的所有订单或者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允许。

  • 标签: 全球范围 聚合物 价格 抗氧剂 美国 路易斯安那州
  • 简介:首先分别合成了主链上含有查尔酮结构的疏水段和侧链上含有叔胺的亲水段,然后通过疏水段与亲水段的末端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光敏性聚芳醚砜两亲嵌段聚合,其结构和热性能分别通过1HNMR,FT-IR,UV-Vis光谱,TGA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进行表征测试.该两亲性嵌段聚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性、力学性能和光敏性,在紫外光谱3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常温下经紫外光照射,分子链之间发生[2+2]环加成反应,聚合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最大交联度可达到64%.

  • 标签: 叔胺 嵌段 聚芳醚砜 交联结构
  • 简介:以1,2,5-噻二唑-3,4-二酸(H2tdzdc)为主配体,具有螯合配位能力的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配合,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单晶衍射结构解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Co(tdzdc)(bpy)(H2O)]n(1)和配合[Cd(tdzdc)(bpy)(H2O)]n(2)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前者为折线型,后者是直线型.配合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2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研究发现配位过程中先是金属离子与H2tdzdc配体形成了一维链,辅助配体2,2′-联吡啶再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离子相结合,从而阻断了一维链进一步向多个方向的连接.辅助配体2,2′-联吡啶以"卡角"的形式参与配位,阻断配合形成高维结构,这在调控结构上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一维链 2 2′-联吡啶 配位聚合物
  • 简介:利用2,3-二甲基吡嗪与硝酸铜及氯化铜合成了铜配位聚合[Cu(Mepz)]2n+(Mepz=2,3-二甲基吡嗪),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a,相关晶胞参数为:a=0.68617(11)nm,b=1.3652(2)nm,c=1.9533(3)nm,V=1.8297(5)nm3.该配位聚合中的Cu原子与2个N原子、2个O原子和2个Cl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配位八面体,每相邻的2个配体之间通过Cu离子与吡嗪环上的2个N原子配位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将其连接成为二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铜配合物 2 3-二甲基吡嗪 晶体结构 超分子 聚合物
  • 简介: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 标签: 蒽醌 水溶性聚合物 Hofmann反应 电子转移
  • 简介:以丙烯酸为聚合单体,TMPT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咪草烟为模板分子,采用在低温光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对咪草烟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通过IR和HPLC表征,咪草烟分子印迹聚合对咪草烟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

  • 标签: 分子印迹聚合物 咪草烟 光聚合
  • 简介:本文研究铝基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标签: 高频红外法 重量法 总碳 游离碳 碳化硅 铝基复合材料
  • 简介:简述超支化共轭聚合光电活性材料研究进展,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3-D立体结构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成膜性和高的发光效率.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电化学池(LEC),光伏打电池等器件.这类化合不仅可以作为发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得到具有分子或离子识别、信息存储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

  • 标签: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 光诱导电荷转移态 分子离子识别 电致发光器件 光伏打电池
  • 简介:以金属铁板为电极材料,采用去离子水为液相介质,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得到了均一的FeOOH纳米片.通过调节反应时间等条件,在阳极板上得到了由均一的Fe3O4纳米粒子构成的立方晶体粒子膜.在继续增加反应时间的条件下,制备出由长约10μm,宽度约400砌的FeOOH纳米棒组成的微米级绒球,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 标签: 电化学腐蚀 FEOOH FE3O4 纳米材料
  • 简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nSbO2.5和SnGeO3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粉末.XRD分析表明,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的共同特点是在27°~28°处有波峰,属无定型结构.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SnSbO2.5的可逆容量为1200mA·h/g,SnGeO3的可逆容量为750mA·h/g.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的电化学容量远高于碳材料(石墨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因此,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候选材料.

  • 标签: 锡基复合氧化物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可逆容量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容量
  • 简介:采用微波技术消解聚合塑料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聚合中的铅(Pb)和镉(Cd)含量,并建立了优化的样品消解程序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测定中Pb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Cd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对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方法具有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波消解 塑料
  • 简介:利用卟啉(Heroin)具有模拟酶的功能,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首先,利用Hemin与MWCNTs之间的π-π键作用,在超声分散下制备Hemin/MwcNTs纳米复合;采用滴涂技术并在nafion的作用下将其固载在电极表面,制得该H2O2生传感器(nafion/Hemin/MWCNTs/GCE)。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合成的纳米复合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对传感器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最优条件下,此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电流与H。0:的浓度在6.0×10-7-1.8×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0×10-7mol/L。此传感器制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及重现性。

  • 标签: 卟啉 多壁碳纳米管 过氧化氢 生物传感器
  • 简介:采用2步水热法合成了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在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中,LaPO4∶Eu3+为单斜晶相,呈纳米棒状,纳米棒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0-100nm和0.2-1μm;Fe3O4为正交晶相、呈20-30nm的颗粒状,Fe3O4粒子紧紧附着在LaPO4∶Eu3+纳米棒的表面;样品的磁性和发光性质研究表明所合成的LaPO4∶Eu3+—Fe3O4复合材料既具有发光性质又具有磁性.

  • 标签: LaPO4∶Eu3+-Fe3O4 水热 发光 磁性
  • 简介:采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锰配位聚合[Mn(C_(10)H_8N_2)(CHO_2)_2]_n,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属于单斜晶系,P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28(6)nm,b=0.8650(6)nm,c=0.9021(7)nm,β=90.304(7)°,V=0.6108(8)nm3,Z=1.Mn(Ⅱ)离子的配位多面体呈变形的八面体几何结构.配合由配体甲酸根离子和4,4'-联吡啶桥联为三维网状结构.

  • 标签: 配位聚合物 4 4'-联吡啶 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 简介:纳米材料在现实应用中表现出越来越优异的性能,其微结构往往对宏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从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材料微观结构领域的独特优势,介绍了其在纳米金属、合金以及纳米半导体等材料中的微结构研究工作,阐述了纳米材料微结构对基础学科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正电子湮没 纳米材料 微结构 缺陷
  • 简介:利用电化学方法及渗透扩散方法合成了电化学聚合漆酚-钆螯合(EPU-Gd3+),采用X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ESR、荧光、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和元素分析法表征螯合膜,分析了螯合可能存在的结构.元素分析表明,Gd3+含量达11.99%.由于存在Gd3+与EPU的配位作用,EPU进一步交联,使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增大.DMTA分析表明,螯合中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tg明显增大,耐热性能显著提高.结构分析表明,一个Gd3+与三个漆酚单元配位.

  • 标签: 电化学聚合 漆酚-钆螯合物 合成 表征 配位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