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无限维李代数方法处理了在BC分子能谱中含有二级与三级非简谐项的散射系A+BC的平-振能量传递问题,获得了散射过程的含有主要动力学参量的跃迁矩阵元和跃迁几率的解析表达式

  • 标签: 李代数 振动 跃迁几率
  • 简介: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地下中钾、钠、钙、镁、铁、锰元素的含量,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的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8%,加标回收率为92.1%~105.2%。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地下中钠和氟化物的含量均偏高,常量与微量元素的组成含量差别不大。

  • 标签: ICP-OES 地下水 元素含量 分光光度法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地表水和地下中的全S、P、B来近似代替水中的SO42-、PO43-、H2BO3。结果表明,ICP—AES法可同时测定地表水和地下的SO42-、PO43-、H3BO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265、0.0320、0.0192mg/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6.1%,加标回收率为91.9%~102.2%,经与单个项目分别测定的方法比对实验,测定值无明显系统偏差。方法快速、准确,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地表水 地下水 硫酸根 磷酸根 硼酸
  • 简介:建立了一种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测定地下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含量的方法。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流速1.0mL/min,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好,进样后在10min内分离、测定完毕,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好,方法准确可靠,检出限低(As(3+)、As(5+)都是0.02μg/L),可同时测定地下中As(3+)、As(5+)的含量。

  • 标签: 地下水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 As3+ As5+
  • 简介:利用壳聚糖分子内的氨基易于进行化学反应的特点,让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与脱氧胆酸上的羧基团连接.由于脱氧胆酸本身是手性的结构,借此探索甾枝化对壳聚糖液晶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研究其结构;使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其热性质,并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甾枝化的壳聚糖的液晶性,表现为溶致胆甾型液晶.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的同时增加了其溶解性和功能性.

  • 标签: 壳聚糖改性 甾体枝化 溶致液晶
  • 简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硝基硫醇类NO供体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铜离子、光和pH值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硝基硫醇官能团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进行测定,以监测新型硝基硫醇化合物释放NO的快慢,实验数据反映出硝基硫醇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存在一定规律.

  • 标签: 亚硝基硫醇 NO 稳定性
  • 简介:Aseriesofnewflavanonederivativesoffarrerolwasdesignedandsynthesizedasapotentinhibitorof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vegetationaccordingtoaconvenientmethod.Thestructuresofallthesynthesizedcompoundswereconfirmedby1HNMR,13CNMRandEIHR-MS.ThebiologicalactivitiesofthesecompoundsagainstVSMCsinvitrowereevaluated.Theassayresultsindicatethattwocompounds,5,7-dihydroxy-6,8-dimethyl-2-(2-nitrophenyl)chroman-4-one(7f)and2,3-dibromo-4,5-dihydroxydiphenylmethanone(7j)exhibitedhighactivityagainstVSMCsinvitrowithIC50valuesof9.9and6.7μmol/L,respectively,andthepreliminary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wasdescribed.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合成化合物 黄酮衍生物 植被活动 特区 黄烷
  • 简介:讨论并比较了由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和均三甲苯合成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抗氧剂330)的各种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并介绍了抗氧剂330的基本性质。

  • 标签: 抗氧剂 均三甲苯 苯酚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托合成模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剂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剂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剂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剂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剂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研究了Fe3+-金橙G(OG)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发现Fe3+对OG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增强值(△I)与加入Fe3+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对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一种测定Fe3+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8~1.00μg/mL,检出限为0.009μg/mL,用于水样中痕量Fe3+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增敏 铁(Ⅲ) 金橙G
  • 简介:以溶剂热方法首次合成了橄榄石相的磷酸亚铁锂,并以水热法为参照.使用XRD,TEM和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呈球形或多面状.而水热法制各的颗粒则由纤维状成长为菱形.两种方法产物的形状差异可能是由于溶剂热反应体系中较高的压力抑制了纤维态晶体的产生.溶剂热法和灼烧都有利于磷酸亚铁锂晶相发育.

  • 标签: 磷酸亚铁锂 水热 溶剂热
  • 简介:改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多金属矿石等地质勘查样品中钨、钼、锡的溶样方法。采取酸溶和碱熔结合,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及氢氟酸溶样,用盐酸(1+1)浸取再过滤,滤渣及滤纸灰化后再碱熔,最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钨、钼、锡。克服了传统的酸溶法导致锡的测定结果偏低和碱熔法易堵塞ICP-AES矩管和雾化器的两大弊端,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日常分析的要求。

  • 标签: 酸溶 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简介:采用原位合成法,使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5)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做为模板剂,在中性条件下合成W-MSU-1和W-MSU-2介孔分子筛,合成中使用乙酰丙酮(HAcac)作为助剂,考察其对介孔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低温N2吸附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助于介孔的形成,助剂的使用提高了孔的结构参数.

  • 标签: 原位合成 负载型分子筛 MSU系列
  • 简介:标题化合物(C25H16Cl2O2S)通过3-(2-(4-氯苯基)-2-氧代乙烯基)吲哚-2-酮和1-(4-氯苯基)-2-硫氰酸乙酮以体积比1∶2的比例反应,在N,N-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叔丁醇钾为碱性促进剂作用下,经微波辐射合成得到.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三斜晶系.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1=0.0544,wR2=0.1256.经分析得出,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噻吩环为共平面结构.

  • 标签: 噻吩衍生物 合成 微波 晶体结构
  • 简介:采用2,7-二(4-羟基苯基)-9,9-二烷基芴(A2)与四对甲基苯磺酸季戊四醇酯(B4)通过A2+B4型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轭型超支化聚合物.利用紫外和荧光谱对聚合物予以表征,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均可发出稳定、纯正的蓝光.DSC和TGA显示,4种聚合物在150℃以下没有明显的相态变化,300℃以内无明显的热分解现象,这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材料的发光效率及发光稳定性.

  • 标签: 超支化聚芴 荧光基团 蓝光材料
  • 简介:在加热条件下,发现氯化铵可以使季戊四醇单侧修饰的Anderson型铬钼酸盐发生结构变异,Anderson型多酸母体上的季戊四醇配体由正中心位置异构到非正中心位置(季戊四醇配体的一个烷氧基从取代多酸骨架中的μ3-O桥氧原子异构为取代骨架中的μ2-O桥氧原子),得到其χ同分异构(NH4)3{χ-[Cr(OH)3Mo6O(18)(OCH2)3CCH2OH]},并通过电喷雾质谱ESI、红外光谱IR和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晶体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368(4)nm,b=2.91172(6)nm,c=1.12470(7)nm,α=90°,β=117.45(6)°,γ=90°,Z=4,V=3.0621(3)nm3.

  • 标签: Anderson型多酸 季戊四醇 氯化铵 结构异型
  • 简介:从价格低廉的皂素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环氧甾类药物中间体.以波谱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对环氧甾化合物5,6-环氧孕甾-16-烯-20-酮-3β-乙酸酯的单晶进行了结构分析.

  • 标签: 甾体 合成 氧化还原反应 单晶 波谱分析
  • 简介:由硝酸镉和2,3-吡嗪二羧酸(简称pdc)水热反应,得到无色透明针状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晶体的分子结构,其组成为ECd(C6H2N2O4)n或ECd(pac)n.晶体学数据为:三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28(6)nm,b=0.7731(5)nm,c=0.8674(5)nm,β=110.068(5)°,Z=4,μ=3.21mm&-1.R1=0.023,wR2=0.054.该化合物通过2个Cd与pac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新颖的二维结构.

  • 标签: Cd(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二维结构
  • 简介:采用四溴邻二甲苯脱卤法得到苯并环丁烯(BCB)单体.利用BCB的芳香性,将其溴化后,制成格氏试剂,倒入干冰中,与之反应,得到4-羧基-BCB.将所得的4-羧基-BCB与氯化亚砜回流,活化为酰氯,与聚乙烯醇(PVA)反应,BCB结构单元被引入到聚合物的支链上,由此得到苯并环丁烯聚合物.并对该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丁烯 聚合物 氯化亚砜 溴化 单体 邻二甲苯
  • 简介:建立了泡沫塑料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的方法,采用王水溶解地质样品中痕量的金,经泡沫塑料吸附富集,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实验表明,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11.0%,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12.8%。

  • 标签: 泡沫塑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地质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