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对采用全自动凯氏定仪测定干旱区土壤全量的方法以及实验中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消解时间和硫酸用量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物在30min时消解完全,硫酸用量在10~15mL时为最佳,干旱区土壤中一般含量为(0.260±0.003)%(P=0.95).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用来测定硫酸铵标准物质,其检测结果与标准值基本吻合,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标签: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全氮 方法改良 干旱区
  • 简介: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纳米聚乳酸-乙醇酸膜作为氨快速检测试纸的纸基,采用国标GB7479-87水中氨测定标准的纳氏试剂显色法原理制成试纸并对试纸的制备条件和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表明,PLGA静电纺丝材料纤维直径在纳米级别,其表面光滑,粗细较均匀,交织成网状.所制得的试纸氨检测限为0~50mg/L;浸渍液的最佳配比为1.5g氨试剂加入20mL无氨水,滴加2滴620g/L的氢氧化钾溶液;其中氨试剂(碘化钾∶碘化汞∶酒石酸钾钠∶氯化钠)的配比为0.5∶1∶0.5∶30;检测实体水样时,试纸显色深浅随氨浓度由低至高呈明显梯度加深,色阶明显.试纸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吻合度高,并且数据重现性好.

  • 标签: 静电纺丝 聚乳酸-乙醇酸 氨氮 试纸 快速检测
  • 简介:是我国水质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之一,水体中氨排放总量的控制对于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氨污染的治理需要有更为准确、有效、快速的分析方法相配合。就近年来水中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实验室方法与在线监测方法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应学科的新成果融入现代分析技术使得氨的分析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将会在今后的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标签: 氨氮 在线监测 总量控制 现代分析技术 集成
  • 简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时,经常出现空白值偏高的情况,这将直接加大了分析测试的系统误差。为了保证总分析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满足总测试的技术要求,对总测定中影响空白值的主要因素一玻璃器皿的洁净度、实验室环境、碱性过硫酸钾的纯度和放置时间、实验室用水、消解时间和温度及自然冷却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并定量分析了相应影响因子对空白值的影响程度,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空白值的最佳实验条件,以指导实验操作。

  • 标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 空白值
  • 简介:土壤碱解是评定土壤氮素肥力供给能力的一项指标。使用塑料密封盒-石英容器作为碱解扩散吸收器皿,代替了传统的玻璃扩散皿。考察了7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标准样品连续100d测定数据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标准偏差在0.707-2.825mg/kg,精密度在0.36%-0.67%。对河北等地30组样品对比测定后,发现采用塑料密封盒方法测定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该容器实现了内外室分离,简化了操作步骤,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定。

  • 标签: 土壤 碱解氮 内外室分离 塑料密封盒
  • 简介:用惰性气体保护,卧式电阻炉高温灼烧处理增碳剂样品,在水蒸气环境下,将增碳剂中的还原成氨,在碱性过硫酸钾存在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含量,可得到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能满足炼钢生产对增碳剂中的检测要求。

  • 标签: 高温灼烧 紫外分光光度法 增碳剂
  • 简介: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基取代的杂杯[2]-间-芳烃[2]三嗪和杂杯[2]-对-芳烃[2]三嗪形成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杂杯[2]-间-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三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杂杯[2]-对-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间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间氢键,氨基杂杯[2]-对-芳烃[2]三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 标签: 芳烃[2]三嗪 RDX 分子间氢键 MP2
  • 简介:掺杂碳球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对过氧化氢进行检测.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扫描速率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过氧化氢还原响应快速、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达到1.5μmol/L的检出限.

  • 标签: 复合材料 非酶电化学传感器 贵金属
  • 简介:建立了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Nd-Fe-B材料中的氧、、氢的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氧、、氢的检出限分别为0.021,0.060,0.002μg/g;利用系列标准样品得到各元素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将方法应用于Nd-Fe-B材料的测定,经对比实验验证,方法测定值与传统的脉冲熔融-红外/热导方法测定值相符合。

  • 标签: 脉冲熔融 飞行时间质谱法 Nd-Fe-B材料
  • 简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L的酸常数(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以及二元配合物Cu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Cu(Bic)L+(Bic-=Bicine的单电荷阴离子)的稳定常数.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lgKCu=lgKCu(Bic)Cu(Bic)L-lgKCuCuL来表示.结果表明由于δ-π协同效应和疏水作用,三元混配配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

  • 标签: 三元混配配合物 BICINE 芳香氮碱
  • 简介:土壤中元素的快速检测在现代农业中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前处理复杂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已被证明可以用来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检测,但对于土壤中的元素检测,如何规避大气环境中氮气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的空气中土壤全检测方法,通过对不同土壤标准样品的CN(388.3nm)分子特征谱线对比分析并建立了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可以很好地规避大气中元素的影响,其检出限小于0.14%。对比于N(746.8nm)处的原子特征峰在空气中和氩气中的分析结果,其优势非常明显。

  • 标签: CN分子特征谱线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 土壤养分 快速检测
  • 简介:实验室能力验证对于判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非常重要。回顾了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我国能力验证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探讨了我国实验室能力验证中存在的问题和有争议的技术要点。

  • 标签: 能力验证 实验室间比对 起源 发展 综述
  • 简介:建立了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多种离子的方法。选用IonPacAS19型分析柱,采用0~45mmol/L的KOH淋洗液梯度淋洗,流速为1.0mL/min,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11.8%。结果表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溴酸盐 亚氯酸盐 氯酸盐 亚硝酸盐氮 磷酸盐
  • 简介:通过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与盐酸羟胺的缩合制得中间产物4-苯基-5-(2-羟基-4-甲氧基-6-甲基苯基)异恶唑,然后经过光异构化反应合成了4-甲氧基-6-甲基-7a-苯基苯并吡喃并[2,3-b]丙啶-7-酮,并采用IR,NMR,HRMS和单晶X-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在其晶体结构中,存在着氢键及芳香堆积作用,这些作用将标题化合物分子组装成了三维网络结构.

  • 标签: 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 4-甲氧基-6-甲基-7a-苯基苯并吡喃并[2 氮丙啶-7-酮 晶体结构 氢键 芳香堆积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捕获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分子内氢键结构对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捕获自由基的活性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高的键离解焓(BondDissociationEnergy,BDE),H原子转移难于发生.但是,它们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取代基(—CN,—NO2,—COCH3)可使阳离子自由基的离子化势(IonizationPotential,IP)值相对于异丁酰紫草素升高,而引入推电子取代基(-OCH3)可使阳离子自由基的IP值相对于异丁酰紫草素降低.所研究的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捕获自由基能力,尤其是分子中含有取代基—OCH3化合物.以本体系为例,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捕获自由基的活性的方法.

  • 标签: 异丁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捕获自由基活性 氢原子转移机理 电子转移机理
  • 简介: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了炭黑XC-72负载的系列AuPt/C催化剂和Pt/C催化剂,利用XRD和TEM技术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CO溶出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在含有Keggin型H3PMo12O40支持电解质中催化剂的抗CO中毒能力.结果发现,AuPt/C催化剂为非合金双金属体系,粒径范围4~10nm;AuPt/C催化剂在含有Keggin型H3PMo12O40的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抗中毒能力,这被认为是Au和H3PMo12O40协同作用.

  • 标签: 钼磷酸 Pt基催化剂 电催化氧化 抗CO中毒性能
  • 简介:选取了常用洗涤助剂三聚磷酸钠(STPP)与柠檬酸钠(NaCA)为研究体系,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对洗涤助剂的钙螯合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采用铬黑T指示剂络合滴定法,分别测定以上2种助剂的钙螯合能力,结果表明:2种助剂均可与Ca2+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但螯合Ca2+离子的能力不同,三聚磷酸钠螯合能力较强.理论计算运用Gaussian09程序包,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6-31G(d,p)基组,在溶剂化条件下计算出2种洗涤助剂与Ca2+离子形成螯合物的几何结构及其结合能,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钠与Ca2+离子的螯合物均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磷酸基团或羧酸基团与羟基参与配位.实验所得螯合能力的差异可以由理论计算得到的分子结构、结合能及前线分子轨道方面进行解释.

  • 标签: 三聚磷酸钠 柠檬酸钠 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