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电压是初中物理电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测量电压的仪表,但在实际应用中它却可以变换多个角色来测量不同的量.下面用近两年的中考热点问题来说明它的不同用途.

  • 标签: 电压表 用途 测量电压 初中物理
  • 简介:在电表改装实验中,如将毫安改装成大量程直流电流,由于分流电阻Rs的阻值较小,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已不可忽略,使得改装表达不到设计目标。通过采用四端引线连接分流电阻Rs,减小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的影响,结合开尔文电桥测低阻的方法测量分流电阻Rs,实现了大量程直流电流改装。

  • 标签: 大量程直流电流表 四端引线接法 低阻测量
  • 简介:【本节需学习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电压的使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识回顾】电流的构造如何?使用注意点有哪些?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有哪些?电路中为什么会形成电流?(类比水流的形成来理解)

  • 标签: 电压表 并联电路 电路电流 电流表
  • 简介:【本节需学习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电压、电压的使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三大部分内容.通过与水压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源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知道电压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记住干电池、蓄电池和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值.

  • 标签: 电压表 国际单位 串并联电路 换算关系 照明电路 干电池
  • 简介:对万用电阻挡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导出了误差的表达式,给出了不同的电阻档适合测量电阻的范围和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 标签: 万用表电阻档 误差 中值电阻
  • 简介:【本节需学习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电流、电流的使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三大部分内容.电流是这一章中最基本的概念,同时这一概念较抽象,采用类比手法.将电流和水流、电流强度和水流强度进行类比,变抽象为形象,降低了学习难度.

  • 标签: 电流表 水流强度 串并联电路 电流强度 学习 抽象
  • 简介:现在大多数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表盘上通常都标有两个电流参数,例如:10(20)A、10(40)A等,这两个电流参数的名称和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对此是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版本的叙述是正确的.先说名称,括号外的那个电流参数,有称作“额定电流”的,也有称作“正常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的,括号内的那个电流参数名称,各版本教材都未作说明;再说含义,“以10(20)A为例”,人教版的叙述是:“正常工作10A,

  • 标签: 电流参数 电能表 澄清 参数名称 物理教材 额定电流
  • 简介:裂纹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一直是断裂动力学研究的难题,一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却常常难以给出理论解释。2002年,Deegan等人报道了橡胶薄膜中裂纹的振荡传播现象,即在一定的双轴拉伸条件下,裂纹尖端沿近似于正弦曲线的路径传播。这个发现给断裂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传播路径 裂纹尖端 橡胶薄膜 断裂动力学 拉伸条件 正弦曲线
  • 简介:高效输运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蚂蚁等社会性物种的生存乃至人类社会的高效发展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物群体到底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类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制造拥堵:而这样的实验条件却长期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采用"凿路法"控制路径,成功实现了蚂蚁输运中的路径拥堵。另外,我们进行了真实蚂蚁的双通道输运实验。通过比较凿路法与架路法实验条件下,左右道路中蚂蚁数目的对称破缺,证实了凿路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蚂蚁 输运 拥堵 控制
  • 简介:电位差计常用于精确测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在实验室可用来校准电表。文章对实验室经常、频繁使用的电流采用UJ31型电位差计配用不同的平衡指示器进行校准,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被校的准确度等级及采用不同平衡指示器时的测量结果。

  • 标签: 补偿法 UJ31型电位差计 平衡指示器 电流表 校准曲线
  • 简介:本文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教学设计为例,突出“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这一核心要素。采用“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发现为主轴、自主探究为载体、过程体验为收获、问题解决为动力,引导学生经历电压改装的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 标签: 探究教学 核心素养 电表改装 教学设计
  • 简介:美术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美术教学的传输知识、技法训练、艺术创作、作品鉴赏、教学管理等环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心理健康 美术教学 渗透
  • 简介: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动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动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动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动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动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 标签: 近场地震 P波 斜入射 弹性半空间 动应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