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考虑实施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低项目的生产型垄断企业与政府的单阶段斯坦克尔伯格博弈。其中政府为领导者,以税税率为决策变量,企业为跟随者,以低产品价格及CDM项目期内总的排放量为决策变量。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碳税税率时考虑了企业不同税率范围下的最优排放策略。企业面对市场上不同低偏好的消费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首先制定其低产品的最优价格,然后根据不同税范围制定相应的周期总排放量。分析表明,低产品的定价受消费者低产品认知度与税税率等因素的影响;排放量方面,相对不同的税水平,存在最低、最高及凹函数稳定点解。根据这三类排放策略分析了政府最优税取值范围并结合算例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 标签: 低碳 CDM 碳税 碳排放 碳交易
  • 简介:研究了政府低减排价格补贴对于由供应商主导的两级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在改进的报童模型基础上,分别针对单独补贴和同时补贴的情形,建立了分散决策时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集中决策模型,求解最优订货量、批发价格和减排努力量。发现同时补贴两个节点企业时供应链趋于协调,优于只补贴其中一个企业的情形。证明了政府制定的减排价格补贴函数,可以是一个关于减排努力量的线性函数或者非线性的凹函数。

  • 标签: 低碳供应链 随机需求 STACKELBERG博弈 减排努力
  • 简介:本文研究了政府收取运输排放税且排放责任由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3PL)共同承担的环境下,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的制造商如何制定生产策略和选择运输模式。重点分析了排放税和制造商承担的排放责任对运输模式选择策略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排放税能够促使运输模式转移的条件以及排放分摊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当3PL通过调整排放分摊比例来鼓励制造商选择清洁运输模式时,政府收取较小的排放税就能促使制造商转移运输模式。同时也发现,当排放税等于运输模式转移阈值时,虽然制造商选择两种运输模式的利润相同,但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能够大大降低排放总量,进一步在企业的环保意识驱动下,制造商会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制造商可持续运作和政府制定合理的排放税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 标签: 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运作 运输模式选择 碳排放税 运输碳排放责任分摊比例
  • 简介:根据演化博弈论,分别构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及传统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演化规律,探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系统不存在稳定汇入点,信贷市场不稳定,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系统的演化将收敛于银行贷款、企业履约的稳定状态,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呈良性发展。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模型结论的有效性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演化博弈论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 简介:致力于推动理想低运营模式演化,利用演化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将政府、制造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利益相关主体纳入演化博弈分析框架,探索低经济背景下各主体决策的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策略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企业低决策演化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博弈互动的结果;降低低监管成本、加大低规制惩罚力度、提高全民低心理意识等措施有助于推动理想低运营模式演化;低经济下不存在“政府放任企业传统生产”或“消费者钟情企业高产品”的演化稳态。

  • 标签: 低碳决策 三方主体博弈 演化博弈论 制造企业
  • 简介:本文结合小微企业的具体环境及实际情况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信用评价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的改进综合评价法,该方法利用信息熵计算客观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并对主客观权重进行拟合得出综合权重,分析得到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实现对小微企业金融风险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模糊评价法的小微企业金融风险分析模型可操作性较强,评估结果相对准确合理。

  • 标签: 小微企业 金融风险分析 信息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金融风险度量的建模的理论和方法最近的发展。介绍了常用的矩度量和现代风险度量技术,包括在险价值VaR、预期不足Es和期望分位数Expectile等现代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以及复杂风险因素下的非/半参数风险度量方法。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是信用风险度量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本文还介绍了信用违约风险中违约概率和违约相关性的常用度量方法。最后,通过一些应用案例介绍如何在金融风险度量中应用现代风险度量技术度量和识别风险。

  • 标签: 风险度量 风险率函数 核光滑估计 风险价值(VaR) 预期不足(ES) 期望分位数(Expectile)
  • 简介:在低环境下,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供应链成本分摊决策问题。考虑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因此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排放。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和双方Nas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两种形式对减排、产品定价和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两种契约形式中,零售商都可以实现与制造商共同降低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制造商提高减排率,提高供应链利润。但是基于Nash讨价还价方式的减排成本分摊契约的供应链绩效高于零售商成本分摊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同时消费者低偏好增加可以激励零售商更多地分摊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确定了零售商为制造商提供减排成本分摊的比例范围及其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减排因子对不同决策结构的定价、零售商减排分摊比例、供应链利润等决策的影响。

  • 标签: 低碳偏好 低碳供应链 成本分摊契约 纳什讨价还价
  • 简介:以2008~2009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析比较了影响两国利率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研究了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动态互动效应。结果表明:两国利率的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斜率是影响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另外,中国的流动性溢价和美国的违约溢价对互换利差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互换利差均受对方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在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一方面,美国利率互换市场信息能够对中国利率互换市场产生较强的冲击,虽然冲击的程度受制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向冲击,且程度受制于中国的货币政策。

  • 标签: 管理科学:金融市场 互动性分析 利率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