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气象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数值预报模式愈来愈完善,预报精确性也在逐渐提升,数据预报产品在航空气象预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主要根据数值预报产品运用实际,首先阐述了数值预报格点资料类别,接着重点探讨了数值预报产品在雷暴、飞机积冰、飞机颠簸预报等方面的气象预报的应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 标签: 数值预报产品 航空气象预报 应用
  • 简介:摘要土壤墒情监测预报以及服务是气象部门农业气象服务的一部分,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壤墒情的含义、监测的意义,监测的方法以及墒情预报等进行全面解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依据,同时也对合理灌溉,合理开展施肥、排水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土壤墒情 监测 墒情预报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各市地影视天气预报节目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群众需求及气象服务发展趋势,对市级影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规划及需求提出了相关意见和思路。

  • 标签: 天气 预报 影视服务
  • 简介:摘要趋势预报是民航用户参考的重要气象报文之一,深圳机场地处珠江口东岸,天气形势多变,趋势预报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统计分析了深圳机场2016年全年的趋势报数据,总结分析了全年各项气象要素的得分及失分情况,并结合深圳机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重点分析了要素漏报的原因,探讨了相应改进措施,以求为航空气象保障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 标签: 民航气象 趋势预报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乃至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增强天气预报准确率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影响气象预报质量因素的同时,探讨了提升气象预报质量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气象预报 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挑战.挑战之一就是社会科学必须从理论走向技术,转变为直接用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各种社会技术.社会系统工程学就是研究社会系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它的任务就是综合有关社会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结合社会工程实践进行创新,建构新的社会体系,以满足人们自觉地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需要.研究社会系统工程学有助于增强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

  • 标签: 社会工程 对象 任务 内容
  • 简介:摘要寒潮是发生在乌兰察布市秋冬春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大规模的寒流导致强烈的降温,进而引发霜冻、严寒、冻冰和大风等恶劣天气,给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身体健康等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2018年4月2-7日乌兰察布市大风寒潮天气实况,对其产生的影响和预报服务进行了重点分析。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大风寒潮 影响 预报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气预报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尤其是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对于防灾减灾工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概况,重点探讨了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以供大家共同交流。

  • 标签: 短时天气预报 临近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 优势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长水机场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月总簿数据,得到转场以来昆明机场大雾日数据,做初步统计分析,并对17年5月后的雾结合地温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试图为长水机场雾预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75x0.75)对典型大雾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水机场大雾多出现在10月-2月,且有64.8%的大雾日与降水有关联;可将地气温差变化作为夏季雾消散时刻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可将地表以下几层温度变化趋势结合作为冬季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雾的生消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

  • 标签: 长水机场 大雾 地温
  • 简介:摘要气象预报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台风、暴雨等破坏性比较大的恶劣天气而言,如果气象预报不准确将会引发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严重时还会出现人员伤亡。因此,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气象预报及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性,并重点针对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气象预报 准确率 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1×10)和大同地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选取相邻两天的气象因子差值作为预报因子,相邻两天的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差值作为目标因子,分站点分月构建三层结构的日最高/最低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独立样本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输出结果与实况拟合较好,且其对明显的升降温过程能够准确预报。在对ECMWF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基础上,针对大同站2012年1月最高气温进行了24h、48h和72h模拟预测,结果显示,该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各时效预报准确率TS评分均高于中央气象台MOS预报

  • 标签: BP神经网络 气温 大同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
  • 简介:摘要大风天气是伊犁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2016年11月4日伊犁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大风呈现出持续时间较长、劲风持久,阵风强等特点,局部地区极大风速为37.1m/s。该次大风天气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民航运输也带来一定的危害,应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结合2016年11月4日伊犁罕见大风天气实况,对其形成的过程、造成的影响及预报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

  • 标签: 伊犁 大风天气 影响 预报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短时与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现今已得到了社会人群以及相关行业人士的认可与高度种重视。利用短时与临近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对灾害性天气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保障气象检测的精准度与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优势,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短时及临近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 优势
  •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飑线 雷暴大风 触发机制 雷达回波 NECP资料
  • 简介:本文对发生于城市新兴教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予过程描述,依据系统动态分析方法将宗教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依次展开的逻辑过程,以"冲突解释学"与"冲突治理学"的对接模式,给出理论假设和操作对策。

  • 标签: 宗教群体性事件 演化 治理 守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