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清初陕北边外禁留地承自明代烧荒形成的隔离蒙汉的黑色地带。乾隆八年,双方在边外五十里一线划出有形界线,称黑(牌)界,该谓附会于烧荒形成的黑色地带,是汉人对边外自然景观记忆延续的反映。黑界以内,伊克昭盟各旗汉族移民的耕地范围并不相同,使得黑界与移民垦殖北界之间形成宽窄不一的土地,由此衍生出当时文献未言,却实际存在的所谓黑界地。牌界地是指边墙与牌界之间的土地。伙盘地是移民定居和租耕之地,具有不连续分布的空间特征。白界地一称晚出于民国绥远编纂的文献,实为牌界地的异写,其产生可能与牌借地、白借地称谓有关。陕绥双方对称谓的不同书写,反映各自从己方利益和地方本位的角度,对重构清代鄂尔多斯南缘汉族移民垦殖史的不同表达和现实立场。

  • 标签: 鄂尔多斯 禁留地 烧荒 黑界地 陕绥划界
  • 简介:关于敦煌本《道山河地名要略》之史源,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元和郡县图志》'说、'十道四方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三说。但慎而审之,其史源问题至今并未能很好的解决,故有重新探讨之必要。从体例、文本对勘及相关史料所记《要略》撰述取材等角度论证,可知'《图志》'说不准确;从常理、版本、目录及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等角度论证,可知'《十道四蕃志》'说不正确;在'《图志》'说及'《十道四蕃志》'说论证的基础上,从文本对勘及中国历代地理总志取材的角度来观照'十道四方志'说,最终考定其史源为十道四方志。

  • 标签: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史源 《元和郡县图志》 《十道四蕃志》 十道四方志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南海岛地名演变的过程及近代以来中国对南海岛命名逐步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中国对南海岛的命名具有传承性和历史性,具有独特性和系统性,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南海认识和了解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国家对南海管辖的不断深化。

  • 标签: 南海诸岛 地名演变 行政管辖
  • 简介:论西北地区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史念海我国长城的建筑,起源甚早。春秋之世即已有之①”其后至于战国,就更为繁多。齐、楚、韩三国自各有其长城,魏有东西两长城。燕赵两国又有其南北两长城。秦国所筑更多。前后就有三条。就是七雄之外的中山国,也难得...

  • 标签: 长城 西北地区 《史记》 历史军事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 秦昭襄王
  • 简介:论西北地区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史念海贰两相对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有关长城的作用长城是有关军事的设施。这是说建筑长城是用以防御敌对势力的进攻的。长城的建筑正可以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两相对立的局面,因而其中的一方有了建筑长城的必要。在悠久的历史时...

  • 标签: 明长城 《明史》 《史记》 匈奴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 简介:《三国演义》就是伪娘!因为那时的人们爱做梦,《三国演义》满足了他们“圣君梦”、“清官梦”、“侠客梦”的需求。——近日,易中天被邀请到无锡进行了一场名为《先秦政治智慧》的讲座。面对读者听众,易中天兴趣盎然,“拖堂”近一个小时,席间伴随着诸多惊人言论。

  • 标签: 《三国演义》 语言 政治智慧 易中天 侠客
  • 简介:全国中级导游员《汉语言文学知识》统考试题。其题型和分值与大纲要求完全一致:单选(4选1)44题(每题1分)、多选(5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填空20题(每题1分),论述2题(每题8分)。

  • 标签: 文学知识 汉语言 导游员 试题分析 中级 考试题
  • 简介:进入新千年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旅游研究中广泛讨论的热点课题。但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和界定实际上并未实现统一。本文在回顾已有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对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辨析,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作用,并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之形成的概念模型。

  • 标签: 旅游 旅游目的地 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