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的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作为一个组合的概念,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基于语言学立场,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研究的语境下这符合国家“一带一路”社会经济发展。此外,作者思考文化与旅游的字序问题,探究“和”字的文化意义,进而认为两个部门的合并不仅意味着互为支撑的共融关系,还提示着文化在面向旅游时应持有主动性,主动引领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谦虚地接受文化上的被帮扶。文章还认为旅游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文化时代,其不同于文化旅游。旅游文化要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可从异于常住地社会的文化性、先进性、科技性、展示性、体验性、稀缺性与非功利性等角度,着手自己的文化特质建设。

  • 标签: 文化和旅游 语言学 字序 主动性
  • 简介: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总结了工业旅游产品所具有的以工业为主题、科普性强、工业生产与旅游生产同步等个性特征,为加深人们对工业旅游产品个性特征的认识提供思路、案例.

  • 标签: 工业旅游产品 个特性 认知
  • 简介:本文试图从"心理——行为"这一侧面入手,研究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感应——认知"旅游景观的认知构成、旅游景观的认知评价,以补充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以及弥补传统方法对旅游资源研究的偏颇与不足.

  • 标签: 旅游景观 认知构成 评价
  • 简介:将乡村民宿设计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放置在崛起的网络虚拟空间与城市实乡空间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与评论,从消费、空间、情感体验,这个3维度,深入解析了民宿设计时应转换经营“逻辑”、打造空间“情感”、增加情感“粘度”,提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民宿应该向互联网学习。

  • 标签: 民宿 互联网 消费 空间 情感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 标签: 乡村认知 乡村价值 乡村政策 乡村复兴 比较研究
  • 简介:当前边疆省区在努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大多充满"从边缘到中心"的情怀,试图以此摆脱边缘化的角色。尽管这种从边缘到中心的角色定位,很多时候是基于"在地化"的视角而发,但从一个层面亦表明,不能将中国历史看作从某个中心越来越远地向外辐射其政治—文化支配力的单向"融合"的过程。落实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来,边疆省区将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优先地位可谓应有之义,但从国家战略层面予以考虑,边疆省区应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必需的软实力,俾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共享价值观的构建。当然,中央政府亦应承担顶层设计者角色,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省际利益平衡、开发开放与边疆稳定等方面给予协调,为边疆省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切实的助力。

  • 标签: “一带一路”战略 边疆省区 中央政府 边缘 中心
  • 简介:夷夏观念形成之后,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也发生着转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并在后期遭遇西方列强入侵这一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对夷夏观念认知的延续与转变历程复杂而多维.清朝统治者对云南边疆民族的认知及其调整,既是清朝统治者夷夏观念在具体区域的实践与表现,同时也丰富或增强了其变化与调整的典型性.清朝前期管控边疆蛮夷是为了防御邻邦蛮夷,而1840年后对边疆蛮夷的管理与对邻邦蛮夷政治形势的关顾,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夷狄(列强),彼此之间又相互交织、渗透;尤其是在1840年之后的转变,促进了云南边疆民族对王朝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对近代中国国家疆域的稳定及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清前期 云南 边疆 民族
  • 简介: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地位越显突出。本文以江西旅游扶贫村落车田村为研究对象,在与该村166位村民(含17位旅游经营者)对话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SPSS工具,重点研究了受访者对旅游扶贫的权力认知问题。研究表明,受访者对直接的经济权力和心理权力认知较强,但对政治权力及社会权力的认知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图原理,采用Vensim软件,构建了旅游扶贫背景下对贫困人口进行“赋权-限权”的内容和框架,并从经济、心理、政治与社会层面提出了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发展时的“赋权-限权”路径,以期为政府等扶贫部门在旅游扶贫事业中建构贫困人口的权力体系和获益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旅游扶贫 贫困人口 权力认知 赋权 限权
  • 简介:进入新千年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旅游研究中广泛讨论的热点课题。但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和界定实际上并未实现统一。本文在回顾已有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对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辨析,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作用,并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之形成的概念模型。

  • 标签: 旅游 旅游目的地 竞争力
  • 简介:区域文化的多元性和交合性,造成了文化形象认知和文化定位的困境。如何以统一的理念,深度解构和挖掘区域文化生态的形成肌理和要素特征,是进行区域文化定位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解构和重构的方式,诠释了南京市建邺区的文化意象,提出了“和平、优雅、开放、远见”的文化定位,以提升对于建邺新城区的文化认知与区域发展形象定位。

  • 标签: 文化地理 文化意象 文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