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迷人的东方文化经典,温暖而璀璨;瑞典,遥远的梦想之国,蓝色海洋文明的精灵。以陶瓷铺就的海上丝绸之路,缩短了两个文明的距离,天涯咫尺。在此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向您奉上来自大洋彼岸冰雪之国的精美瓷器,您可知道,它们正是250年前康乾盛世的制品?您可以想象,17世纪中期开始的中国外销贸易的灿烂高潮?还有那历尽艰辛远渡重洋的“哥德堡”号,在满载中国瓷器风光回航时却不幸沉没,由打捞而幸存的精美瓷器,件件沉淀着历史、负载着传奇,激起人们对那一次跨越海洋交流的重重玄想……世界正昂首走向多元的统一,不同文明间的了解、认同与互动正逐渐成为坚定的趋势。正在故宫午门进行着的展览,在此重现,希望能够成为实践交流的生动注解。

  • 标签: 博物馆 东印度公司 欧洲市场 乾隆 中国瓷器 葡萄牙人
  • 简介:如果有人告诉你,有座房子,是由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二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七亿多古瓷片建造而成,你会不会认为这是个童话故事的开头?别急着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一座房子,而且就在中国的天津。把如此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上,还赤裸裸地在大街上摆着,我第一次看到图片的时候不禁感叹:这人是疯了吗?虽说西班牙的天才建筑师高迪也喜爱用瓷片来

  • 标签: 房子 天津 童话故事 古瓷器 水晶石 瓷片
  • 简介: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瑞典是一个梦想中遥远而又美丽的国度。一提起瑞典,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诺贝尔奖、沃尔沃汽车公司、爱立信通讯以及宜家家居,很少有人知道,在那里还收藏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古代陶瓷器。瓷器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至迟从唐代开始即作为本国的一种特产销往亚、非国家,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末又销往欧洲各国。18世纪以来,中国外销通过瑞典东印度公司大量运往瑞典,并博得了当地人民的喜爱。

  • 标签: 荷兰东印度公司 欧洲人 图案 外销瓷 徽章 好望角
  • 简介:明代景德镇业在宋元基礎上,生产上一派繁荣兴盛,无諭官窑、民窑,无不如此。明代中葉以後,窑业上採用了官搭民烧的办法去完成御用任务,因而民窑生产更加活躍,有許多产品可与官窑比美。在生产御用品过程中,还造就了一批製名家,如仿製宣德、成化瓷器而得名的崔国懋,号称“崔公窑”,为當時民窑之冠;周丹泉“尤精仿古,每一名品出,四方競重购之”;萬曆時昊十九所製“卵幕杯”、“流霞盏”尤为著名,

  • 标签: 古瓷 流霞盏 崔国懋 繁荣兴盛 瓷业 景德镇陶瓷
  • 简介:官窑瓷器上的款識,既是帝王年号的標記,同時又標志着該器物属於皇宫中所有,甚或是直接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所御用的珍贵物品。瓷器上书以款識,雖然在宋代就出现遇“大觀”、“政和”,元上也有“枢府”、“太禧”等款識,但真正代表官窑御用的款識却始於明代。因此,官窑款識就为明清瓷器的断代提供

  • 标签: 官窑瓷器 明成 元瓷 清代康熙 底款 仿款
  • 简介:御窑里的御在开封琳琅满目的北宋工艺品中.不能不提的是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品种繁多,但官是中国唯一在宫廷御窑里烧制出来的专供帝王使用的瓷器。在何浩庄(联合国一级工艺美术家)和何世忠(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所著的《漫谈北宋官》书中,谈到了官的由来:

  • 标签: 工艺美术大师 工艺美术家 工艺品 瓷器 河南省 联合国
  • 简介:在全世界,提到瓷器,就不能不说到中国。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制造、生产瓷器的大国。而中国之所以能被世界公认为"陶瓷的国度",离不开如散落明珠般遍洒在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个制名窑。景德镇瓷窑,就是这众多明珠中最为璀璨的一颗。说必说景德镇。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中国业的代名词,甚至有"天下瓷器出景镇"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确实说明了景德镇业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将试以景德镇业的发展演变为脉络,将景德镇业发展的兴衰得失从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单独梳理总结出来,以供读者查阅、参考,使读者对景德镇业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地认识。

  • 标签: 景德镇 制瓷业 瓷器 元代 陶瓷发展史 宋代
  • 简介:明代末年,政府昏庸、饥馑频发,明王朝很快为清王朝所取代。后者做为新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怀柔政策,如农业上注重兴修水利,并减免一定的赋税;而在手工业方面,清政府废除了明代"匠籍"制度,缓释了原有手工业者的人身束缚,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种种政策的实施,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提高。伴随清初生产力的休养生息、疆域的统一,清王朝进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昌盛期,即历史上以康、雍、乾三代为代表的"康乾盛世"。与社会整体经济相适应,景德镇的业生产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 标签: 景德镇 清代瓷器 瓷业 明代 民窑 成就
  • 简介:今天面对众多颜色的陶瓷,我们很容易忽视古代工匠与文人最初的愿望,那些出于本能的愿望实际上包含了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含义。

  • 标签: 青釉 中国 瓷器 文物
  • 简介:1996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九日),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区白云寺中的太姥娘阁修复落成。该阁位于太姥山绝顶摩霄峰上,始建于唐乾符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千百年来太姥娘阁是闽北太姥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声播海内外。明、清时期,该寺曾被府、县衙门授权管理太姥全山,下辖天门、一片瓦、国兴、白马、金峰、圆潭、上下叠石等22座寺庙,是我国佛教临济宗太姥山派的祖庭,在东

  • 标签: 太姥山 修复 标志性建筑 授权管理 风景区管理 福鼎市
  • 简介:<正>《关山行旅图》是清初著名画家邹喆的存世作品之一,收藏于哈尔滨图书馆。该图曾因折裂、离骨,致使画心脱落,画意残坏,图题受损、缺失,加之作品发生霉变,导致画作糟朽,丢失纸性。一九九六年,哈尔滨图书馆特请故宫博物院帮助修复。品鉴《关山行旅图》全图以开合法结景,运用近密远疏的布局手法为山布局。山以短麻皴置景,其间积瀑成流,倚涧结桥。两旁树木枝繁苍古,山间雾霭云迷,显露关城一座。城内一塔高耸,城外庙宇隐迹林间,

  • 标签: 关山行旅图 邹喆 画心 置景 画意 品鉴
  • 简介:本刊讯(文宇):近日,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资寿寺景区,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推动和谐社会之建设发展,在侯廷亮馆长本着“打造品牌景点,扩大客源市场”原则的率领下,对资寿寺景区内毁坏多年的关帝庙进行了全面修复

  • 标签: 关帝庙 景区 修复 开放 有限责任公司 旅游环境
  • 简介:在一个大师泛滥的时代.你很难见识一位真正的大师,而当真正的大师就站在身边.你却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浅薄不能幸识.这个城市则会因为缺少这样的人文风景而黯淡许多。

  • 标签: 关宝琮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 审美意识
  • 简介: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转瞬之间,那些青葱岁月就远离了我们,留下的除了存于脑中的记忆还有留存于胶片上的美好瞬间,但那些老照片伴随着日子的流逝也逐渐变黄褪色而严重受损。

  • 标签: PHOTOSHOP 旧照片 修复 学会 老照片
  • 简介:文章首先指出三大主要原因导致历史遗迹出现各种不良状态,再通过对法国圣米歇尔山保护修复历史的描述,从古建筑修复材料和技术的选择,注重历史遗迹修复后其历史灵魂的展现和协调历史遗迹安全性与历史气氛营造三方面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作了思考。

  • 标签: 世界遗产 修复 保护 圣米歇尔山
  • 简介:塔是一种在亚洲地区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承载肴该地区宗教、历史、美学、哲学等多种文化元素。塔的建筑形式源于古代印度,而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土重楼相融合形成具本国特色的形态各异的塔系。冈为塔原为供奉或收藏佛教高僧舍利(佛骨)、

  • 标签: 乾隆时期 实例 修复 木质 佛塔 亚洲地区
  • 简介:<正>刺绣,古代称"针黹",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亦指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在绣料上穿刺,以一定图案和色彩的缝迹构成花纹的一种工艺。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以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这四大名绣为主。技法有齐针、套针、长短针、打子针、纳丝、洒线绣、平金绣、乱针绣等等,这些针法运用不同的针迹走向和粗细不等的绒丝,表现出不同的花式纹样及装饰风格。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刺绣技法大多用于对文物破损的刺绣图案做补绣:如某件文物上破损部位原使用的是刺绣工艺,即要用与破损处相同的刺绣技法进行补绣,以达到

  • 标签: 刺绣工艺 破损部位 乱针绣 长短针 刺绣图案 平金绣
  • 简介:日军侵华期间,南京城墙遭到巨大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发起中日共同修复南京城墙,架起中日友好桥梁的行动。平山郁夫与南京城墙的不解之缘为他赢得了中日“文化交流贡献奖”。

  • 标签: 南京城墙 文化交流 平山郁夫
  • 简介:传统匠师在古建筑修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其一再执着于传统营造技艺和坚持恢复传统形式的观念与作法,常常与现代保存科学与修复技术产生冲突,无法实时支持现代古迹修复的需要。从传统建筑的修复技术中应建立起传统建筑保存的科学,本文以台湾木构造建筑为例,指出传统建筑营造与保存修复技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建构现代古迹“修复技术”应有的原则与看法。

  • 标签: 传统建筑 修复技术 木构架 台湾地区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的金银质工艺品,其中工艺最为细腻复杂的还属清代宫廷御用器,如佛造像、盆景陈设、金银实用赏玩器具、饰品等等,涉及到的工艺又包括錾刻、花丝镶嵌、铸造、点翠等等不一而足。在观赏这些义物精品时,我们往往惊叹于那些巧夺天工的镂刻、那些精巧的金枝玉叶、那些层叠繁复的花饰,它们是怎样由简单的银丝金片造就的?同答这个问题对于文物修复者而言可能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作者便从文物修复的实例入手,对这一日前已近绝迹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既为我们提供另一认识文物工艺之美的角度,亦希望能引起对这传统手艺本身的重视。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文物修复 金银器 传统工艺 工艺品 条分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