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广州琶洲塔]该塔在明代时为航标高塔,至今仍矗立在珠江河畔。[广州南海神庙]宋代每年五月外国商船乘西南季风驶往广州时,广州官员回到南海神庙拜祭,祈求海不扬波,一帆风顺。[广州秦造船工厂遗址]广州中山四路造船工场遗址的发现,证明广东工匠在秦代已能制造载重二三十吨的木船。[广州怀圣寺]该寺是七百四十一年,阿拉伯人在广州建起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

  • 标签: 隧道 广州 时空 南海神庙 造船工场 遗址
  • 简介:原始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准宗教形式之一,崇拜的对象是日、月、星、辰、山河、土地等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物。泰山崇拜、太阳崇拜和东方崇拜结合在一起。在地理位置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炫耀显赫业绩的政治大典,曾经让很多皇帝心驰神往,相传史前有72位帝王来过泰山封禅,不过真正计入史册的只有秦以后的12位皇帝。他们在泰山上铭功颂德、扬名显号,也因此给泰山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而又耐人寻味的典故,同时也让后人演绎出来不少文化故事。

  • 标签: 帝王 泰山崇拜 时空 原始崇拜 泰山封禅 人类生产
  • 简介:齐长城沿线10个重要节点大峰山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区(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大峰山齐长城绵延山顶1500多米,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再加上200多间屯兵营房是人们游览寻古的最佳去处。

  • 标签: 齐长城 时空 烽火 生态旅游区 历史文化 长清区
  • 简介:座落在云贵高原末端的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区南部山区,是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则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

  • 标签: 江津区 老山 时空 美味 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古镇
  • 简介:无论是在摄影圈,还是在"驴友"界,都会有这样一些人,喜欢拍别人没有拍过的东西,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游玩。他们不愿意和别人一样,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视角;他们不走和别人一样的

  • 标签: 古村落 时空交错 八卦 党家村 徽州区 四合院
  • 简介: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群体化现象的大量涌现。使得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联系及其复杂性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中心。基于经济联系发展与空间结构演替的共轭关系,通过相关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从城市化、交通化、工业化、信息化、服务产业化五方面归纳了建国来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发展历程:波动发展阶段(1949-1965年)、停滞不前阶段(1966-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1989年)、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从经济联系作用的交通扩展与功能集散角度分析了武汉都市圈地域结构形态演变特征,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空闻结构在城市扩展方向上呈现孤立—向心—离心—圈状—轴向变化。在空间形态上则表现为块状—星状—组群—圈状—带状演替,并对其未来高级形态——中部都市带发展提出空间组织构想。

  • 标签: 武汉都市圈 经济联系 时空演变 中部都市带
  • 简介: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扩散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转移密度
  • 简介: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在对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饮食消费频率、时段分布和消费持续时长三方面分析了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的时间特征;在饮食消费行为的空间分布上,提出了不同类型饮食消费行为的圈层分布图和高低档次饮食消费行为的空间带状图。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与居民属性相关的饮食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 标签: 饮食消费行为 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 广州居民
  • 简介:基于民族视角,利用五普、六普数据,运用文化多样化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文化多样性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呈现出中东部较低西部边疆地区较高,乡村高城市低的空间格局。2文化多样性具有缓慢变迁性。五普到六普,文化要素多样性、文化空间多样性略有降低;文化多样性类型略有调整;中东部向边疆渐高的核心外围式格局和乡高城低格局未变。3文化多样性变化具有多元性。有13个省份文化多样性下降,18个省份上升;城乡文化多样性变化也各具特色。4文化要素多样性水平较低,文化空间多样性水平较高,文化多样性表现具有悖论性。5文化多样性演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地理环境、民族构成、人文历史、人口流动等均是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民族 格局 省域
  • 简介: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流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通线路长度及星级酒店对旅游流质量影响较大。

  • 标签: 江苏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 简介:物质生活富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关注生活品质,已成为城市管理者致力研究的新的课题。我们把生活品质界定为人们享受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和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因此,它关乎人民福祉这个国际社会的一个综合概念。在我们努力创建生活品质的城市时,回顾一下历史上一些曾经辉煌的高品质生活城市的兴衰,看一看当今世界上生活质量排名前列的城市现状,能够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生活品质 城市管理 高品质 中华文明 日内瓦 历史悠久
  • 简介:这座古老的城市—直都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堂,它在很多方面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多的百万富翁、最昂贵的咖啡…一而如果这么多。最”依然满足不了你,那么你还可以坐上一辆电气小火车,来到它东北部的郊外,那里是莫斯科成为首都之前,已经存在的辉煌。

  • 标签: 莫斯科 旅行 时空 冬季 世界之最 百万富翁
  • 简介:本文选取1998—2007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旅游综合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对陕西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逐渐缩小;(2)空间差异显著但呈现均衡化的演变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了旅游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表明了陕西省是资源和区域经济双重依赖型旅游经济。

  • 标签: 旅游经济 时空演变 经济差异 陕西
  • 简介:时间约束、经济约束和出游意识是影响出游决策的3个基本维度。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本文对全国31省市自治区①出游率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识别,在控制时间约束因素、经济约束因素的同时,全面捕捉时空两个维度影响出游率的信息;本文还分析了一直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的客源地气候因素在出游率变化过程所起的关键作用,并在实证分析中得到验证;利用实证所得结果,本文将反季开发理念应用于出游市场,构建反季开发潜力指数,定量测度出游市场反季开发潜能,为出游市场(需求)的反季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出游率 气候舒适度 反季开发 纠偏DPD-LSDV模型
  • 简介:从时间上看,吴越地区在唐末五代的筑城是以钱谬在世时的887-893、896~909两个时段为集中发生期,以军事防御为主要目的开展的,前段为钱谬身为杭州刺史的自固之举,后段是兼领镇东军后权力深入属州的需要;从地域上看,所筑的城池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北部,这和吴越与吴国紧张的对峙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钱氏在吴越地区北部及西部存在着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倾斜,此举进而促进了区域中心城市由越州向杭州的转移和浙北地区的开发。

  • 标签: 唐末五代 吴越地区 筑城 地理分布 中心城市
  • 简介:旅人最不愿在陌生地方看相似的风景,我们收拾行李走出家门就是渴望去体验不同的风俗文化。但如果在一座陌生城市醒来,望着酒店天花板却有瞬间不知身处何处的失神,那无疑是令人郁闷的。为此外滩英迪格酒店可是下足了功夫,耳目一新的邻间文化、创新鲜活的艺术设计和富于灵感的热情服务让客人一睁眼就感受到浓浓的当地特色。也正因如此,每一间英迪格酒店都独具特色,深得艺术界人士的青睐。

  • 标签: 上海外滩 酒店 时空 梦幻 享受 风俗文化
  • 简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消弭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之间的鸿沟,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生命历程展示了年龄在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中广州市居民的日常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花费时间和出行起始时间三个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命历程特征,其中出现距离和花费时间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M”型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以结婚和生小孩两个家庭性节点事件和住房体制改革等社会性节点事件为例,对出行生命历程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日常出行 时空路径 生命历程 时间地理学 广州
  • 简介:骑楼作为近代出现的底层有廊道可行人的沿街店屋式建筑,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城镇具有广泛影响和地域特征.从地域空间看,骑楼形成了不同的传播圈层,在东南亚一带以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南海沿岸地区广有分布;从时间上看,广东骑楼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到衰弱复兴等七个阶段;从文化方面看,它凝结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成为南中国城镇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典型景观形象.本文通过分析骑楼发展的时空过程,揭示了骑楼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驱动力和"自上而下"的管治力双重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骑楼 空间特征 地域文化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学14C年代数据和考古遗存情况,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层和古气候研究资料,分析了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影响遗址分布的地貌和气候因素。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时间序列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10,000~8,800yrBP)、新石器早中期之间的文化缺环(约8,800~7,300yrBP)、7,300~6,500yrBP的磁山.兴隆洼.北福地一期三大文化系统并立发展时期以及6,500~6,000yrBP的前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序列与气候序列对比发现: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文化分布空间来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文化分布在与当时海岸线平行的弧形地带上,这种分布格局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在排除了地势高亢和海侵影响地区后,太行山东麓到古海岸线之间的弧形地带成为最佳选择。其次,从遗址分布高度来看,当时人仍居住在较高地貌面上,海侵及众多湖沼阻止了人类向东部平原腹地迈进的步伐。

  • 标签: 全新世 新石器时代 考古遗址 古气候 地貌 河北及京津地区
  • 简介:本文利用《翁心存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1840年长江三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本次水灾的主要天气成因为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其灾害程度一般。对常熟区域社会对水灾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受灾的农民能迅速对灾害做出反应,驱动社会力量的动员。官府和士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组织赈济。无论官赈和民赈,皆操于胥吏之手,使得赈济的效率低下,而鸦片战争亦使得该年灾害的社会赈济更加困难和复杂。江南区域社会存在的赈济体系能使灾害损失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但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制度及事件对区域响应机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清代 长江三角洲 历史气候 水灾 社会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