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在一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中,著名演员周迅读了太平轮幸存者的一封家书,读者与听众都纷纷潸然泪下。如果说谈泰坦尼克号,与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而太平轮或许与你身边的人有关,与你认识的人有关。那场灾难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不妨听听今天的故事……“太平轮”沉船事件发生于1949年1月27日,由于超载加之夜间航行,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邮轮故事】山附近与一艘货轮“建元轮”相撞沉没,“建元轮”立刻沉没,船上72人溺水而死,其中有2人被救起;太平轮在1分钟后跟着沉没,船上有超过900人遇难,仅有36人被救起,其中有3名为船员。死者多数是国民党高官、社会名流或工商巨子。

  • 标签: 泰坦尼克号 1949年 沉船事件 舟山群岛 幸存者 沉没
  • 简介:太平鸟,别名十二黄、连雀、大太平鸟,英文名BohemianWaxwing。作为冬候鸟,在中国常见于东部,北起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的江苏、福建都有它们的身影。在中国的分布最西限达到陕西、青海一线,另外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沿岸也有一块分布区域可以看见它们。

  • 标签: 太平鸟 塔里木河 长江流域 东南沿海 分布区域 黑龙江
  • 简介:老北京人都知道西城過去有個太平湖,湖邊上有座“七爺府”,這是與清代皇室有關的一處历史遺跡。當年位於宣武門內舊內城的西南角的太平湖,水域面積不大,但湖清柳綠,風景極佳。清人震鈞在《天咫偶聞》中曾記述:“太平湖,在內城西南隅角樓下,太平街之極西也。平流十頃,高柳數章……其北即醇邸故府,已改為祠,园亭尚无恙。”這裏說的“醇邸故府”,即指清代顯赫一時的醇親王

  • 标签: 故府 太平湖 老北京人 太平街 西南隅 角樓
  • 简介:金屬胎琺瑯“太平有象”香熏,是故宮博物院景陽宮“金屬胎琺瑯工藝展”的一件展品。象為廣州製造。銅胎,下置長方形琺瑯座,背馱琺瑯瓶式香熏,御名“太平有象”。通高174厘米,長102厘米,寬40厘米。寶象的製作以鏨胎琺瑯為主,掐丝琺瑯兼而用之。象身為淺藍色琺瑯釉地,象胎通體鏨刻紋飾,在紋樣輪廓綫的下凹處充填黃、

  • 标签: 香熏 御名 掐丝 下凹 金属胎 铜胎
  • 简介:海上的威尼斯生活歌诗达大西洋号,是一艘充满意大利艺术气息的邮轮。作为一个痴迷意大利风情的人,在出发之前,就激动不已。

  • 标签: 威尼斯 太平洋 意大利 大西洋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太平寰宇记》(乐史著,王文楚等点校,2007年,第664-665页)卷三十一《关西道七》耀州云阳县下曰:武后垂拱二年改为永安县。天授二年以云阳置鼎州,以三原、泾阳、礼泉等四县属焉。久视元年废州,县仍隶府焉。神龙初复旧为云阳县。今案:"武后垂拱二年改为永安县"和"神龙初复旧为云阳县"疑为误植之衍文。

  • 标签: 《太平寰宇记》 永安县 武后 久视元年 三原 点校本
  • 简介:以清代永定河芦沟桥志桩尺寸记录为骨干资料,结合近现代器测水文资料,使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恢复了1766-2004年永定河芦沟桥断面的汛期径流量序列,序列表明永定河径流量在逐年尺度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但其洪峰规模自19世纪以来不断减小,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期是最为明显的丰水时段,而1920年代后径流量便明显萎缩,枯水期一直延续至现代。进入1920年代后,流量变化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存在的30年准周期消失,水量变化呈现无周期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标PDO的比对发现,两者在30-40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天然状态下,太平洋温度升高对应于永定河流域较为干旱的时段。海温异常造成的季风强度变化会导致华北地区降雨格局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永定河芦沟桥以上河段的汛期水量,表明处于季风区北部边缘的永定河水系对于太平洋海温变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 标签: 永定河 汛期径流量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 简介:试论开元时期农业的发展王双怀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构成这个盛世的因素很多,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世纪以来,论述“开元盛世”的文章不少,却没有关于开元农业的专文发表。这种状况是与农业在开元时期所处的地位很不相...

  • 标签: 水利工程 耕作技术 耕作方式 《通典》 人口密度 农业生产
  • 简介: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疫灾年份59个,疫灾频度为35.1%。其疫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疫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疫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疫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年)疫灾频度为10%-40%;第二波(1020-1069年)疫灾频度为20%-60%;第三波(1070-1119年)疫灾频度为20%-70%。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江淮之间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很少有疫灾流行,且疫灾都与战争有关。长江三角洲和开封地区为全国一级疫灾中心,成都、西安、洛阳、长沙为次一级疫灾中心。这些疫灾中心的形成,既与其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有关,也与其人口流动性相对较高有关。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时空分布 北宋时期
  • 简介:古代人饮茶用盏,进而用敛口深腹的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補用盏時茶水易冷和落塵的缺点。茶壶开始流行,始於東汉以後。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大量的烧製,至清代已是百品竟新,生产上达到了歷吏高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上饮茶風尚极为盛行。當時不仅讲究茶質的优劣、製茶的方法、貯存用具与埸所及用水的好坏,而且还讲究使用美的茶具,这

  • 标签: 雍正皇帝 乾隆时期 康熙朝 乾隆朝 清代康熙 圈足
  • 简介:由于太平岛易攻难守,台湾当局又以不战示人,放弃军队驻守,再加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不断袭扰以及美国的暗中施压,目前台湾在太平岛的驻守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鉴于太平岛在南海海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意义,不容失守,与台湾的现实利益也息息相关,而中国大陆在维护太平岛安全方面又可以发挥隐性但却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未来台湾当局应该打破以大陆为"唯一假想敌"的错误心态,跳脱民进党的牵制和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施压,充分借鉴1988年的历史经验,早日与大陆联手,推动两岸逐渐由事务性合作迈向机制性合作,共同捍卫太平岛。

  • 标签: 太平岛 驻守困境 两岸合作
  • 简介:苕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源,也是太湖与钱塘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作为江南的一个次区域,具有地理文化学上的范本意义,但在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以河川流域作为次区域研究目前比较少见。正基于此,本文从人口集聚、水利兴修、次中心点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秦汉时期苕溪流域开发的研究,揭示次流域经济圈在早期开发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标签: 秦汉时期 浙江 苕溪流域 农业经济 水利建设
  • 简介:<正>《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陇坻,北不出汾晋。”然《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却曾明白有这样的记载“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读史方舆纪要》 《晋书》 地理志 沦没 刘聪
  • 简介:撤废州县政区建制是熙丰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熙宁元年至九年,尤其是王安石当政期间,一批户少役繁的州县被撤销.虽在宋神宗主持新政时期,有部分已废州县得到复建,但整个宋神宗时期仍有22个州、116个县被撤.省废州县,裁官减役,省费节流,对缓解当时冗官冗费和减轻百姓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务实的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大,在元祐初大部分得以幸存.

  • 标签: 熙丰变法 省废州县 王安石
  • 简介:疫灾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人类健康与生命损失的灾害。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771~220年)见于记载的疫灾年份57个,疫灾频度5.74%。其中,春秋战国为1.64%;西汉为7.33%;东汉为15.90%;公元前二世纪为4%,公元前一世纪为9%,公元一世纪为12%,公元二世纪为15%。不排除疫灾记载有近详远略的可能,但从全国范围看,先秦两汉时期疫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疫灾发生的季节除秋季较少外,春、夏、冬季的概率差不多。在周期性规律上,该时期经历了2个大的疫灾稀少期和3个大的疫灾频繁期,第一个波动周期(公元前200公元前120年)约80年时间,波峰不很明显;第二个波动周期(公元前120~80年)长达2个世纪,其中公元前50~50年的疫灾频度高达17%,为两汉之际的疫灾高峰;第三个波动周期始于80年,东汉灭亡尚未结束,而是下接三国时期的疫灾高峰。在空间分布上,疫灾分布与入口分布有高度相关性,先秦时期仅黄河、长江流域有疫灾发生,西汉时期由于匈奴的介入,蒙新高原开始有疫灾记载,东汉时期南方入口大量增加,东南沿海开始有疫灾记载。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疫灾是北方甚于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疫灾比重不断提高,反映了南方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疫灾分布 先秦两汉
  • 简介:研究长江江流的清浊变化是了解历史时期长江含沙量情况的一个较好视角。根据现存历史文献资料,本文认为,历史时期长江干流出现过九次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清浊变化,汉水、湘江、赣江、嘉陵江、乌江、岷江等主要支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清浊变迁,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可能是造成清浊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历史时期 长江 清浊变化
  • 简介:吉林省青铜时期聚落地理研究王妙发一前言本文以行政区域而非自然地理区域为考察对象,是因为本文的全部资料来源《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分册》(以下简称为《吉林》)①是以省为单位提供的相关研究材料。照理说聚落地理学角度的观察,本来以自然地理区域为背景是最正常的...

  • 标签: 青铜时代 聚落地理 吉林省 文化层 聚落遗址 地理环境
  • 简介:<正>我国的植被,特别是森林,在远古时期就是相当茂密的。传说在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因此影响到农业的发展。传说尧的居地是在现在山西省西南部汾、浍、涑、河诸水流域之间。至少在这一带是有很多的森林的。汾、浍、竦河之间,

  • 标签: 历史时期 植被 远古时期 西南部 居地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