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七处重点强调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问题。李克强总理也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今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艰巨任务。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过“重点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小城镇”以及“大中小并举发展”的城镇化发展实践之后,各类城镇化模式都涌现出诸多问题。结合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实践,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将走向何方?认为“中镇”模式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中国进行节约型城镇化的方向,从而避免大城市病,以及小城镇模式遇到的粗放型开发和低效率问题。

  • 标签: 城镇化 大城市论 小城镇论 中镇
  • 简介: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目前处于近乎“公地”的状态,其产权模式选择过程中,不能仅仅依据有关公共资源治理的国家集中控制、私有化或者自主治理的任何一种理论,而应该考虑其具体特征。在考虑其属于可耗竭自然资源的属性、开发利用中的强竞争性和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选择国家所有制是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产权模式必然的、理性的、可行的选择。在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具体应该由政府代替国家,作为所有者代表,行使占有权和支配权,并对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做出相应规定。

  • 标签: 城市地下空间 自然资源 产权
  • 简介:历史上俄罗斯多次出现“回归欧洲”还是“融入亚洲”的讨论和选择,但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俄罗斯必须在欧亚之间起到有效的链接作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离不开俄罗斯的积极作为.俄罗斯在积极与欧洲发展合作的同时也要在亚洲扮演重要的角色.中俄边疆区域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使中俄关系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排除“中国威胁论”论调的干扰.

  • 标签: 俄罗斯 欧亚选择 中国 边疆区域合作
  • 简介:本文以生态脆弱群体的就医偏好与决策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生态脆弱群体的属性特征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态脆弱群体就医偏好与决策行为。从回归模型的整体拟合来看,自变量与各别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渐进Sig.(双侧)值均小于0.05。其中:生态脆弱群体的教育程度、经济和身体状况等属性特征与生态脆弱群体的就医偏好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社会因素中医疗服务满意程度、医疗条件的优劣、就医程序复杂程度与生态脆弱群体的就医决策行为存在显著线性关系。据此,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就医行为模式,即“自养”和“异养”型模式。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群体就医行为类型的划分提供借鉴,促进行为地理学和健康地理学的融合研究。

  • 标签: 生态脆弱群体 就医偏好 决策行为 行为模式 西安市
  • 简介:城市居民迁居行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但以微观手法研究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位于北京郊区的回龙观居住区为例,以微观的手法对城区拆迁居民、经历体制转型的中老年人、北京本地年轻人以及外地来京年轻人的迁居历程进行解读,寻找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与个体生命历程的交集,进而洞察郊区居民迁居的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迁居机会供给、住房需求、住房获取能力、迁居决策4个方面归纳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阐释重构机制。对郊区居民迁居行为重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北京城市空间重构及郊区化进程。

  • 标签: 生命历程 迁居行为 空间重构 郊区 北京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