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交通运输在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交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辽、夏、金各族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为了加强与便利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开辟水、陆通路,创造使用运载工具,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的交通运输风俗。

  • 标签: 交通运输 契丹人 陆路交通 金代 文化交流 松花江
  • 简介:声音展示是当代博物馆新出现的一种展示现象。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馆、鹿特丹历史博物馆中的声音展示在其整体展陈中体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声音展示,以其传播功能上的延伸效应突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展示手法,又因其凝聚了人类生活经验、文化范式以及历史事件而具有文献价值,拓展了展示内容的范畴。从展示效果看,声音展示更多是从交流互动的角度,实现了观众与历史、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认同需求,丰富了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形态。

  • 标签: 博物馆 声音展示 博物馆文化形态
  • 简介:<正>明太祖朱元璋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之后,八股文耗尽了读书人的精力.成为治国强邦,或为升官发财,都埋头攻读四书五经,期望科举考试中能高榜得中.文人著述也以对经书意义的阐发为正途,或者写诗作文相互酬答,只是在笔记小说里偶尔记一下社会风俗,至于记载风俗的专著,尤其是饮食方面的著作则是凤毛麟角.明代中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的儿子宋公望编写了一内容丰富的明代饮食著作,名为《竹屿山房杂》,现存三十二卷.养生六卷、燕闲二卷、树畜四卷为宋诩所著,种植十卷、尊生十卷为宋公望编写.宋氏父子的著述虽然有些门类相同,但是具体内容并不重复.就以养生的茶制和尊生的茶来讲,养生与尊生同为“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之意,又都是专门记载饮茶的小类,但前者讲打水、煮茶、一般花茶的制作,适宜饮茶时吃的果品和茶点;后者则介绍合足味茶、孩儿香茶等特殊茶水的煮制方法.在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的专著竞相

  • 标签: 养生 油炒 头攻 地椒 冬瓜 父子
  • 简介:<正>国家文物日前公布第五批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认定名单,南京博物院从45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一的佳绩成功获批"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该基地的成立是国家文物对南京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领域研究水平的肯定与认可,对巩固和提升江苏在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作为国家文物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南京博物院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从全国纸质文物保护需要的高度,在更大的范围和平台上,紧密围绕纸质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 标签: 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 科研基地 南京博物院 技术发展战略 申报单位
  • 简介:文化于10月16日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的调查督查报告,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建议。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文化部 单位 撤销 动态化管理
  • 简介:2011年4月21日上午,江苏省文物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总部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专员林志宏博士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了题为"从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惨遭摧毁十周年纪念谈起——世界文化遗产:阿富汗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的保护与适度发展"的专题讲座。

  • 标签: 专题讲座 适度发展 文化景观 林志宏 文物局 江苏省
  • 简介:对唐山、汶川、玉树三次大地震的遇难者集体“亡灵”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的梳理,可以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助于分析“亡灵”作为生者记忆遇难者的装置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民俗学研究“亡灵”相关课题的必要性。集体遇难者的“亡灵”无法仅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予以对应,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予以抚慰;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亡灵”问题。

  • 标签: 地震 亡灵 国家哀悼制度 无神论
  • 简介:<正>最近,我读了李良玉同志所著《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下面简称“李书”)一书之后,不禁有鲜葩濯春耳目一新之感.李书的主要特色,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在世界文化演进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从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方面检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脉搏.落后是中国近代招致屈辱的根源,也许可以说,在世界进入近代之前的很长时期内,中国曾经是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度.但自从17世纪中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大致相仿而又缺乏联系的世界,迅速分裂为西方工业文明和非西方农业文明二大体系.比东方落后的非洲、美洲等首先被征服,

  • 标签: 李良玉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新书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近代 近代社会
  • 简介:徐建春所著《俯察大地——王士性传》,介绍了王士性一生的思想与成就,明确了他的贡献与价值。

  • 标签: 王士性传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