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你,是因为她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仅来自风土、民情,更缺不得的是历史和自然的景致。想游山西大同是很早的计划了,5年前的秋季途经大同时曾做两日短暂停留。大同古称平城,曾经是南北朝初时占得天下六七的北魏王朝的国都,当那个24岁亲政并锐意革新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定从此地迁都至洛阳时,他也许不知道,他的这一决定完成了历史发展的一个华丽的转身,阴柔的农耕文化被阳刚的游牧文化接纳并被拜为老师,一同谱写了一曲刚柔相济的文明大变奏。

  • 标签: 黄土高原 狐狸 魏孝文帝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刚柔相济
  • 简介: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嘞的《西洲曲》,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1,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2,其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有的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其实,

  • 标签: 《西洲曲》 歌德巴赫猜想 乐府民歌 艺术魅力 文学研究 代表作
  • 简介:<正>民谣:香不过的老南肠拉不尽的莱芜猪“顺香斋”香肠亦名南肠,为莱芜名吃之一。(“顺香斋”是其字号),外地多称为莱芜香肠或莱芜南肠。莱芜香肠风味独特。正如民谣中说的:“香不过的老南肠”,其独特主要体现在“香”字上。因为质量优良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受到一致的赞许。经过特殊工艺制做的顺香斋香肠,不仅香味独特,美味可口,且食后余香悠

  • 标签: 莱芜市 香肠 莱芜猪 主要体现 工艺制做 民谣
  • 简介:叫头鸡,又名焦头鸡,也叫“咬嘴”“较嘴”。按照规范的汉语,应称作“叫鸡”(善斗的公鸡)。叫头鸡话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口头流传),是安徽省利辛县很有特色的一种俚语,最早定型于清末、民国初年的老阚疃集。解放前,叫头鸡话在以阚疃镇为中心方圆百里的范围内颇为盛行。受其影响,叫头鸡在利辛县周边的淮南市、风台县、颍上县、阜阳市、蒙城县等地亦广泛流传。

  • 标签: 公鸡 皖西 民俗文化 民国初年 利辛县 安徽省
  • 简介:天地会“西鲁传说”探幽曾五岳[编者按]天地会起源问题,是谜象环叠、聚讼纷争的世纪公案。而洪门秘籍“西鲁传说”,更是谜中谜,案中案,历代史家对其评价不一,褒贬都有。主要有洪门缘起的“信史说”、部分真实说和荒诞不经毫无史料价值说。本文作者从方法论等角度提...

  • 标签: 天地会 南少林寺 史料价值 东山县 起源问题 萧一山
  • 简介:<正>唐初,居住在洱海周围及祥云、凤仪、永仁、姚安、大姚、永胜一带的“西洱河蛮”,有一套与当地社会道德、风尚、礼仪息息相关的原始习惯规范。原始习惯规范以社会为文化背景表现为具有“社会意志”的风俗习惯,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又表现为具有“国家意志”的法律规范。唐初,“西洱河蛮“还处於“各据山川,无大君长,不相役属”的部族社会,没有统一的政权,更没有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制性的机构来认可习惯规范。故“西洱河蛮”的原始习惯规范还不可能真正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规范,还处於一种从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过渡过程中,靠“礼”和纯朴的民约乡规来体现的阶段,此阶段最为明显的表征就是

  • 标签: 西洱河 法律规范 习惯法 道德规范 唐初 国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