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本土画种,历史悠久、文脉清晰、传承有序,是广大群众最为喜爱的,也是文化馆艺术培训教学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具有“诗、书、画”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在群众艺术培训教学中,通过学习中国画,通过“诗情画意”的熏陶,能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诗情画意,增进对艺术大师和理经典作品艺术价值的了解,增进对与中国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了解。东莞群众艺术馆开设的中国画公益培训课程的成功实践,切实体现了中国画的教学在群众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画 群众文化 美术教学 传统文化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分析概念 HARE(非日常态) KE(日常态) KEGARE(能量枯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