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筒是一种青铜筒形物,现今考古出土的数量不多。其体型很小,某些筒内尚存放有少量封泥。从筒的器型大小和结构来看,其本身无法存放太多的封泥,因此筒并非一种实用型的储藏封泥的工具。但筒是青铜制作,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推测其应为当时少数有收藏封泥嗜好的人制作的收藏工具。

  • 标签: 泥筩 封泥 汉墓
  • 简介:作为土和水合成的,是生活中最常见之物了,不过,此物虽常见,但却实实在在有误解之嫌。翻开报刊和词典,常见将“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烂醉如泥”中的“”成了“烂泥、稀泥”。

  • 标签: “泥” “烂醉如泥” 汉语 词汇
  • 简介:就目前资料而言,"筩"名称当来自1966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征集的前凉升平十三年(369年)的"灵华紫阁服乘金错筩",为器物自名。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历史实际来看,均无法证明筩是"当时少数有收藏封泥嗜好的人制作的收藏工具"。筩为储藏封泥的用具应无疑议。

  • 标签: 泥筩 封泥 文具
  • 简介:咕咕是河南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它集中产于浚县黎阳镇杨圯屯村,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与隋军在此地争夺黎阳仓(古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故村名叫杨圯屯。当时军中有一些会捏泥人的将士,为了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便用当地的胶泥,捏一些泥人、马、螺号等以表思念之情,后来由于部队转移,一些伤、病、残人员便留下来在此成家立业。这一技艺就这样代代相传,继承下来,延续至今。

  • 标签: 泥咕咕 俗称 农民起义军 思念之情 浚县
  • 简介:<正>在沂蒙山区的苍山县兴明乡绽放着一枝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这就是小郭村的玩具。小郭玩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为当地群众所喜爱。每逢新春佳节,当地农民总要买些玩具和年画,美化居家环境,陈列玩赏,增加节日气氛和生活乐趣。小郭村的玩具,相传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是本村78岁的老玩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天津学来的。开始村里只有五六户人家学着做,后来几乎遍及全村。在旧社会,玩艺人都是穷人家为养家糊门,在农忙时就利用本地产的黄泥,经多次踩砸,模成型,晾干烘烧,到冬闲春节期间,就涂粉着色制成成品,在本地集市上出售。枣庄、临沂、徐州、新沂、连云港等地的客商都来贩卖,几乎传遍鲁南苏北,有的为多换些钱,还远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等地销售。

  • 标签: 玩具 表现手法 沂蒙山区 民间艺术 鲁南苏北 居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