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 标签: 钟敬文 民俗学家 逝世 顾颉刚 教授 教育家
  • 简介:<正>况像碑,明代刻石.长0.92、宽0.54、厚0.20米.质地青石.像碑分上、中、下三部分内容.上为明代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作况赞语.共19行,137字,正楷,中为况半身像;下为明代吴县儒学训导陈宾的识.共22行,223字.落款年代为明正统士戌冬十月望日.碑石情形完好.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藏品.

  • 标签: 况钟 苏州碑刻 博物馆藏品 兵部尚书 大学士 儒学
  • 简介:南京博物院入藏的清初重锤坠力天文钟表,是以坠力动源取代水、沙动源的一种新型天文钟表。探析坠力天文钟表的动源、擒纵调速机构、字盘显示、报时方法和制作年代,为研究明末清初的钟表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重锤坠力天文钟 擒纵机构 字盘显示 报时方法 结构原理
  • 简介:<正>1987年,陕西法门寺塔基内出土了大量唐代文物,轰动了学术界,其中以四件佛舍利尤为珍贵,因为这确系唐朝历代皇帝作为释迦牟尼“真身指骨”多次迎送供奉的佛舍利。所以法门寺佛舍利的出土,有认为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 标签: 舍利 法门寺 历代皇帝 佛教界 学术界 释迦牟尼
  • 简介:<正>句、埤中和“勾践之航”是与古越国史有密切联系的三个地方,但因年代久远,史迹湮没,文献记载疏略以及自然面貌改变等因素,它们的确切地点至今已不清楚。笔者近来曾去古越腹地进行现场踏勘。现拾掇归乘,草成此文,拟对上述三地作些探索。一、关于句的方位及其南缘“句”之地文献多有提及,其中以《国语》的记载最早,“勾践之地,南至于句”三国吴韦昭注日:“今诸暨有句亭是也”。诸暨是一块有着悠久开发历史的地方,《越绝书》云:“诸暨大越”,可见这是古越族早期活动的地区。将《国语》所记与《越绝书》相印证,“句”其地当在诸暨境内。那么,究竟它在诸暨的哪里呢?我以为应在今诸暨县境南部的牌头镇或其附近,理由如下:

  • 标签: 诸暨 勾践 会稽 越国 绍兴 《国语》
  • 简介:<正>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载,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景公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有一天他到纪地游览,得到一个金壶,急忙打开来看,发现里面藏着一部丹书(用红笔写的书,即古人所谓的天书),上写着:“食鱼反(翻),勿乘驽马。”景公自作聪明地说:“好啊!象天书上所说的,吃鱼不要翻过来吃,就是嫌它腥吧;不驾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道吧”。陪同在他身边的宰相晏子乘机进谏说:“不对。食鱼反,是不要用尽民力的意思吧;勿乘驽马,是不要把才的人放在身旁吧”。景公不满意晏子的解释,于是辩解道:“纪国有天书,怎么还灭亡了呢?”晏子申辩说:“纪国有天书

  • 标签: 春秋时期 晏子春秋 习俗 天书 民俗学 齐国
  • 简介:前言近年以来,古玉器研究的领域有愈来愈广、愈来愈深的趋势,研究的成果也愈来愈丰硕。有些学者从地质学的领域出发,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分析、讨论玉的来源问题、并且使用矿物学原理来分析、说明古玉器的次生变化的因素;也有引用史籍、经典中的记载来剖

  • 标签: 玉器 雕琢工艺 微痕迹 微痕分析 断面研究 考古研究
  • 简介:通过仿古范铸实验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产地及矿来源或探索古代矿冶产品输出路线是可行的,但要走新的技术路线的看法。

  • 标签: 青铜器 微量元素 范铸实验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四保乡村中的"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