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面塑礼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它是千年来在民间形成的面食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创造.面塑礼馍伴随着各种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生产生活习俗,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面塑礼馍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娱乐价值.它不但品种丰富多样,造型奇异多姿,色彩绚丽明艳,是馈赠赏玩的佳品,而且还负载着深沉的祭祀供奉功能,是民众求生、趋利避害、寻求精神慰藉的物化形式.面塑礼馍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北方,以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居多,在江淮流域和江南地区也有流传.只是在捏制方式、影响、题材和民俗文化内涵方面有着地域性差异.

  • 标签: 面塑 金湖 苏北 造型艺术 中国民间 民俗文化
  • 简介:本文讨论并分析了盐类,大气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陶质文物的影响,对有关陶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作了简要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个人在加固陶器中的体会

  • 标签: 陶器 加固 文物保护 高分子材料
  • 简介:<正>一、命名方法方法规定了本院所藏瓷器标准化命名的顺序与内容.本方法的编写着重考虑到电脑检索的方便,也照顾到其它方面因素.本方法的编写参照采用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局1987—01—28发布1987—1O—01实施·中国标准局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博物馆藏中国产瓷器编目卡的正式全称定名.2、方法的基本构成

  • 标签: 官窑 瓷器 命名方法 南京博物院 天青釉 标准化
  • 简介:<正>西方法律在近代中国的最早传播,应该是林则徐于1839—1842年主持翻译的《各国律例》,这是我国最早简略介绍西方近代国际法的中文译著.继其之后,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梁廷(木丹)的《合省图说》以及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都洋溢着对英美等国的立法、司法的介绍之言.尽管他们的介绍极为零碎、肤浅,但毕竟给闭塞、沉闷的中国社会透露了新鲜信息.如果说,自从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仅限于西方的“船坚炮利”,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师夷”思想的发展,到了19世纪60至9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便扩展到器物技艺、自然科学和少量的社会科学方面,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在“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文化选择取向的规定下,西方法文化作为一种“治之具”、“应世事”之用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三种:

  • 标签: 西方法文化 早期传播 国际公法 近代中国 译书 郑观应
  • 简介:中国的民俗学在近十几年来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状态。

  • 标签: 民俗学 历史 传统